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指出了地方依恋是描述人与地方之间的积极情感,它包括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回顾国内外的地方依恋的研究,人们在与某个地方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发展出对该地的依恋.由于目前地方依恋影响因素中的植物景观因素研究较少,因而提出了可通过对植物景观色彩、气味、植物形态、季相变化以及植物不同的观赏部位等的讨论来阐述植物景观与地方依恋关系;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国外林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林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构想。首先,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应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立足于地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其次,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林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地方特色教材建设、完善教师的培养与使用机制、建立学术交流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建设适应未来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需要以及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此外,还拟定了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并对预期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吴晨昕 《技术与市场》2023,(12):112-117
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检验数字经济、人力资本与地方税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地方税收,并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税收,数字经济对地方税收具有异质性。鉴于此,对数字化建设与地方发展提出相应建议,进而提高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地方有林地面积3 327.97万hm~2,占总面积的55.92%。地方林业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分散不集中、与农村嵌合、所有权复杂,森林和林地的保护难度很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地方林业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的林业建设主体。文章详细分析了东北地方林业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方现代林业建设发展战略。为东北地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债的特点、影响,从地方政府自身、财政结构体制、社会总体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并指出此政策的前提是必须严格规范监管地方发债的规模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纪念性风景源于地方独特的山水环境与文化基因,是地方城市重要的文化标识。文章从史学和人居科学的视角,通过对城市风景的地方性文化基因的产生与文化脉络演化的研究,阐述城市纪念性风景与城市人文空间秩序、人文精神传承的关系,进而倡导在继承传统风景营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城市纪念性风景的保护与营建树立地方文化坐标,传承地方传统精神与文化脉络,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7.
杨湘涛 《林业调查规划》2014,(3):128-130,139
对陕西安康地方文化中的风物传说、历史文物、民间艺术进行阐述。从雕塑与书法的结合、绘画与图文结合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文化元素在安康园林城市建设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等。  相似文献   

8.
地方文献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它的收集与利用,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极大。因此,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收集与利用地方文献。  相似文献   

9.
“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推进自身改革的必然选择。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对地方政府领导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政府领导力就是指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领导、协调地方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所体现的能力与水平。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的领导者主动进取,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社会和谐的新方法、新思路,在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主动承担可能带来的风险责任,调动资源,创造或抓住机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竹子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竹学研究和竹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文章以中国南方地方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开展竹学研究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南方地方高校在发展竹学中所具有的地域、学科竞争、人才智力等优势,以及面临的难以与重点高校竞争、团队建设困难及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提出了地方高校开展竹学研究的建议,即:寻找突破口,与产业痛点紧密结合;集中有限力量,持之以恒,特色发展;高度重视竹学在乡村振兴和高校服务地方、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发展竹学事业,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林业投资不足、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林业投资关系不协调、林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多样化筹资、调整林业投资布局、协调中央与地方投资关系,加强资金的监管与控制等,可以提高林业投资效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越  许哲瑶 《广东园林》2020,42(4):57-60
在城与村跨越式发展中,地方文化失语,自我文化认同感缺失现象凸显。基于地方创生的各种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开展。通过珠海横琴新区村居环境艺术实践,阐明地方创生在村居营建中的人文意义,归纳了基于地方创生的村居环境艺术的设计方法,包括创造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园林植物选用5个方面。村居艺术营建既要依托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完善理论研究,还要联动学校、社区和主管部门通力协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实现城与村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3.
杨明洲 《绿色科技》2012,(10):22-25
提出了淮秀园建园的主题思想:于园林绿地中融入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并以亭台楼阁、山池树木、雕塑广场和小品等架构地方特色景观,唱响绿地与文化渗透融合的和谐之音,塑造小城临观之美,改善小城生态环境,陶冶居民情操,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地方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4.
罗允  温毅娴 《绿色科技》2019,(9):289-291,296
从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高校定位转型角度着手,剖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因素及表现、高校教育转型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的矛盾等问题。通过对比近四年湖南某地方高校各类比赛成果和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报告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与比赛活动相辅相成的关系,并紧紧围绕“高校传统课程转型、三创活动意识引导以及初创项目长效培养”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提出6点建议,即:地方监测与国家监测要相互协调,抽样调查与区划调查要互为补充,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要有机结合,公益林地与商品林地要各有侧重,资源监测与政绩考核要紧密关联,林业数表与队伍建设要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6.
遵义师范学院《作物栽培学》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直接为地方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在不断实践探索改革过程中,为地方院校师生服务地方农业拓宽渠道,逐步形成独具遵义特色的作物栽培学教学体系,为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作物栽培学在理论与实践应用教学过程的探索改革,以期为植物生产类专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并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加深为地方农业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五十年独立办学历史的部属重点大学,2000年初划转江苏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校内综合改革、校园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一、部门与地方共建绿色通道工程 天津市铁路、河道、公路纵横交错,形成通道网。因此,以通道绿化为轴心,幅射和带动农田林网以及村镇绿化,成为我市绿化造林一个发展重点。为充分发挥部门的资金和土地的优势,协同地方政府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共建绿色通道工程。天津铁路分局分别与铁路沿线地方政府多次协调,商定由铁路分局与蓟县合建津蓟铁路蓟县段30公里、与东丽区合建京九线天津东丽段10公里的两项绿色长廊工程。工  相似文献   

19.
解释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的涵义,评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处于补偿价格偏低、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资金不足来源单一、相关法律不健全、中间环节繁多、地方政府作为有限等现状,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建立的可能性,提出了我国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地方调整机制的基本思路为建立分级分类补偿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20.
伍晓华  王文华  佟超 《绿色大世界》2012,(5):104-104,107
指出了城市的景观建设应该对地方文化予以保护和继承,利用地方文化的渗入而使城市的景观更具特色,对凤河案观的重塑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廊坊现代景观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