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方加宇  邵锋 《浙江农业科学》2013,(12):1634-1639
实地调查杭州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分析公园内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景观空间构成、植物景观配植方式、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关系,总结出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的3个主要特点,并对其中存在的2个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温州市区11个公园的黑松景观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黑松景观应用的范围,以及黑松在公园景观应用中常用的丛植、群植、孤植、对植、配植等景观配置方式,以期更好的引导黑松在庭园中的景观应用及配置,丰富城市庭园植物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特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竞  宁惠娟  邵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79-8881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对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中的植物种类、植物配植方式及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配置进行深入分析,归纳了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的3个特点,以期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艳红 《乡村科技》2024,(1):106-111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极具活力和特色。为全面了解洛阳市洛宁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并进一步优化,在该公园北岸城区段进行实地调研,对公园内的植物配植和生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植物景观中应用植物39科62属69种,其中乔木类29种,灌木类22种,地被类18种;发现该公园存在常绿植物数量偏少、乡土树种种类不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及养护管理不善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加常绿树种数量、合理使用乡土树种、优化植物群落景观和开展低成本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植物物候相的周期性更替引起植物外貌的显著季节性变化,是植物景观规划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者根据不同植物季相变化的独特之处,将植物造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从而再现植物配植的自然之美。本文根据北京百旺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及通州区的奥体公园、生态公园、西海子公园等地植物配植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特点,对其栽植的树种资源进行分类总结,并对代表性群落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效益进行分析,在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虎牙关水上公园建设是湖北省荆门市2007年最重要的规划项目。在基于公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选择乡土植物、强调季相变化、营造园林意境的植物造景原则,对虎牙关水上公园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的植物配植,并对配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植物造景,提高了虎牙关水上公园景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河滨公园是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的一个综合型公园。以该公园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调查,统计植物种类,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物的观赏特性、配植情况及生态效益,并基于河滨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正若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78-180,182
通过对江西省金溪县象山公园现状的分析,研究了象山公园规划设计目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对公园各景区的综合布局、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配植设计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象山公园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滨河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月惠  周正晨  张洪燕  章文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73-9375,9388
以保定市滨河公园为例,在分析公园概况的基础上,认为植物景观布局应因地制宜地构建植物景观框架,并富有时空变化,体现园林的意境美。选取植物造景较突出的6个特色景区,从植物造景特色方面对其丰富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滨水景观带设计中处理植物的方法。指出了滨河公园在滨水植物配置和主题营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以期为城市滨水景观带的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安微阜阳东城河南段滨水公园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植物的配置艺术、精细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功能区域,讨论岭南湿地公园的多种植物配置模式。指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模拟相同地带性乡土湿地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合肥环城公园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49-1651
对合肥环城公园内植物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包河有44科81种;清风阁有25科40种;银河有47科83种;西山有41科70种;琥珀潭有36科64种.同时对各个景区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根据有关植物配置原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城市滨水景观、滨水植物的概念,并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对滨水区域的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及造景模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山地公园森林植物景观是公园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小方山公园植物配置为例,在深入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优化原则,针对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具体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阜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阜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推进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冬梅  赵林森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42-17746
在对昆明市区18座立交桥绿化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4种典型的立交桥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即以乔、灌、草3层结构为主的复层植物配置模式(第1类),以灌、草2层结构为主的园林灌草配置模式(第Ⅱ类),疏林草地型(第Ⅲ类)及单纯地被型(第Ⅳ类)。从中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2座立交桥,运用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模型,对各典型立交桥绿化植物景观配置模式的景观效果进行评价,得出第1类模式为“好”;第Ⅱ类模式的评价为“中等”;第Ⅲ类模式为“中等偏好”;第Ⅳ类模式为“差”。  相似文献   

19.
马潇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探讨了湿地植物的配置方法,认为在植物种类选择方面,水面应以水生植物成片种植为主,陆地以乔灌草搭配种植为主;在湿地植物配置方法上,应注重湿地植物的色彩景观营造,并将乔灌草搭配种植,营造陆地空间层次景观。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公园概况及其植物配置现状,指出其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单一,陆地植物选择及配置单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方法,以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20.
李艳华  王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37-10039
以河北省肃宁县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从规划区概况、技术路线、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等方面,阐述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的一般方法,同时论述农业园区的生态绿化及植物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