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揭示主要数量性状对湖北省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相关、通径、主成分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6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中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苗期病指(97.09%);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r=0.31)、衣分(r=0.32)、霜前花率(r=0.37)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枝、病指和铃重因子;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14%。建立了棉花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多元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可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回归系数代表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明铃重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5个数量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单株铃数(Py8=0.452 2)铃重(Py9=0.368 6)衣分(Py12=0.325 9)第一果枝节位(Py4=0.173 3)生育期(Py1=0.169 9),表明棉花育种和栽培必须保持结铃性和铃重同步提高,同时兼顾衣分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对23个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inn.)品种(系)的17个农艺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病情指数、黄萎病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其次是产量性状差异明显。"1106"、"1110"、"1112"在子棉产量、抗病性、纤维品质等方面表现较好。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为子棉产量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指衣指株高第一果枝节位衣分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为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纤维上半部分平均长度伸长率整齐度指数。23个陆地棉品种(系)聚为A、B两个类群,A为产量中等偏下、抗病性较差、品质中等偏上的代表群;B为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差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加性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基因之间的连锁关系或“一因多效”等原因,作物的性状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一般所观察到的相关性是表现型相关,包含有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出性状间相关的遗传效应。以往的研究只能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或把表型相关分解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尚未将陆地棉数量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进一步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由于基因间的加性相关部分在选择过程中可以累  相似文献   

4.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分析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代28个组合的12个主要经济性状的两年试验资料,估算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和成对性状间各项遗传效应的相关。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受加性、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作相关共同影响。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间的相关主要是加性效应相关。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麦克隆值呈正相关,与纤维强度、伸长率、整齐度呈负相关。纤维强度与纤维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呈加性正相关。单铃重与衣分呈负相关。衣分与产量呈正相关,与纤维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疆特定生态条件下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新疆各主要棉花育种单位近几年来选育出的性质,丰产陆地棉新品种(系)为材料,估算了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和栽培模式下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新疆棉区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遗传力的分析表明单铃重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大多数性状最好在高代采用连续混合选择。新疆自育品种的遗传变异度都不大,说明新疆的遗传资源利用有限,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变异范围。聚类分析将所用材料分成六类,具体结果说明新疆主要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亲本选配上有相似之处,在新疆的育种工作中遗传基础贫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12个经济性状主要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规律,对育种方式、亲本选配、后代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研究的材料和试验环境不同,结论不尽一致[1]。因此,对重要品种资源在特定环境中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算分析,加深了解,对提高育种效率是十分必要的。1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于1...  相似文献   

7.
特早熟陆地棉若干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遗传参数的估计和相关分析,采用合适的选择技术,可使特早熟陆地棉品种的早熟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早熟、丰产和纤维品质性状间多数均存在遗传负相关,在适当降低植株高度和减少果枝数的前提下,从增加株铃数和衣分入手,以霜前吐絮果枝数和霜前吐絮铃数作为早熟性指标进行选择,即可在实现早熟高产的同时,使纤维品质的总体表现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根据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采用 MINQUE(1)分析了10个陆地棉亲本、20个组合的F_1和 F_2的产量性状的资料。结果表明,F_2皮棉产量、前期收花率、单铃重和衣分的群体超亲优势的平均值分别为:19%、13%、3%和—6%;单株铃数不显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产量性状的遗传都有极显著的作用,其中皮棉产量有较强的显性效应,衣分有较强的加性效应。性状的显性方差同加性方差的比值越大,F_2的优势也越大;此外,还分析了 F_2部分高产组合的遗传表现。用两种方法预测 F_2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用 F_1和亲本预测 F_2的遗传表现的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加性-显性-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5个陆地棉亲本及其F1代20个组合不同播期的单株皮棉产量及其3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衣分的加性方差比例最高(43%),铃重、铃数和皮棉产量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铃重和衣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衣分存在极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4个产量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母性与播期的互作效应;中棉所35(CR I35)可作为在铃数和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很好亲本。在以中棉所35做母本的后代中,在早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出衣分、铃重和皮棉产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组合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增产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两年一点 7× 7半双列杂交试验 ,对转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的增产原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参试 6个抗虫杂交组合 (共有 2 1个杂交组合 )中有 5个在籽、皮棉产量杂种优势居前 5名 ,这主要是由于外源抗虫基因的存在 ,增加了单铃种子数、单株成铃数和平均单铃重等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基于通径分析的决策系数分析方法,对8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系)的20个组合的F。现蕾、开花和结铃2a资料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节位果枝现蕾数、开花数、结铃数对单株结铃数的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中部成铃,选择节位13果枝上蕾、铃数较多,节位14果枝上花、铃数较多的材料可望选出结铃多的单株;要进一步发挥单株结铃数的杂种优势,在保证中部成铃的前提下,宜选择节位14果枝蕾铃数少、节位15果枝花铃数多的材料作亲本。在栽培上摘除一些部位果枝上部分蕾、花利于单株成铃增多。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7个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42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1、F2在出苗、现蕾期和初絮期早熟性状均比中亲值提前,F2表现更早熟,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尤其籽棉产量优势最高;单铃重、衣分、衣指与现蕾期和初絮期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分别为0.809 2、0.518 5和0.699 8,初絮期对霜前皮棉产量影响显著;初絮期、衣分、衣指和单铃重遗传力较高,可对这4个性状进行早代选择.变异系数只有霜前花率、单铃重较高,表明在这些性状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在5;遗传进度中,对霜前花率和单株籽棉产量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持续受渍7d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植株成铃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受渍导致棉株各部位成铃率降低,蕾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下部果枝内转部位成铃,花铃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中上部中外围部位成铃,吐絮期持续受渍主要影响上部、顶部中外围成铃;持续受渍对棉花成铃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花铃期,其次是蕾期和吐絮期。棉株具有较强的自身补偿能力,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可提高棉花成铃和抗涝渍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加性 显性 母体效应遗传模型,分析了 6个陆地棉亲本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的 30个F1 的铃重、单株铃数、铃体积、铃容重、单铃种子数、子指、衣指、衣分、铃纵经、铃横经、铃形指数和铃室数共 12个棉铃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以及铃重与其它棉铃性状之间的各项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铃重和铃容重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但显性方差明显大于加性方差;铃体积、铃纵径、铃横径和铃形指数的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且两者差异不大;子指、衣指、单铃种子数及衣分等性状均存在显著的母体效应。此外,衣分和衣指的加性方差亦达极显著水平;单铃种子数显性方差达极显著水平;子指的加性和显性方差均不显著;单株铃数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达显著水平;衣指、子指、铃体积等性状与铃重间都存在显著的加性相关;而单株铃数与铃重则呈极显著加性负相关;单株铃数、单铃种子数、铃容重、铃体积、铃横径等性状与铃重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四交群体构建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SSR标记遗传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遗传作图与QTL定位常应用在源于两自交系的单交群体上,是利用2个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态信息;而育种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四交群体却很少用于遗传作图。本研究将异交物种中F1分离群体的作图方法应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上,以4个陆地棉栽培品种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和8891为亲本,构建陆地棉品种间四交作图群体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8891,利用JoinMap3.0构建了1张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SSR标记遗传图谱。该图谱由56个连锁群组成,总长为2113.3cM,含有286个SSR多态位点,覆盖率达42.3%;单个连锁群的标记数2~24个,平均5.2个;长度为0.37~125cM,平均38.4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4cM。这是目前报道的第1张覆盖率达40%的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相似文献   

18.
试验对陆地棉F1代株内的变异与构成皮棉产量的4个性状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对铃重、衣分的横向变异量和纵向变异量与直接构成皮棉产量的4个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典型变量的筛选,第一对典型变量达到极显著标准,其中铃重的横向变异与单株皮棉产量均具有较大的信息载荷量,但二者方向相反,说明铃重横向变异量大的类型不利于产量的提高。V值应尽可能为小值。  相似文献   

19.
旱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39份旱稻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多元相关性、通径关系及回归关系,估测了早稻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实粒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和穗长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剑叶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对产量起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有效穗数。综合评价,应主要根据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和剑叶较长等农艺性状。进行旱稻高产选育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2个纤维品质表现高强的材料和黄河流域棉区的2个主栽抗虫品种配成2个组合,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进行5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品质性状是由一个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效应中,F2分离群体中,比强度的遗传效应最大,为14.36%和8.40%,其次是绒长性状,为9.51%和2.59%。F2:3中的主基因效应与F2接近。主基因显性效应很小,除纤维长度在一个组合中总显性效应(主基因显性效应 多基因显性效应)为较大正值外,其余三个性状在两个组合中均表现负值或接近于0,杂合状态下多数纤维品质性状表型值偏向中亲值或低亲值,分子标记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单纯依靠表型选择效率低,需要依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主栽品种进行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