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河南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光增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5):493-497
利用2003年河南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模型为基础,对河南的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河南森林的总生物量为11 154.49万t,其中,林分为9 346.18万t,经济林1 677.96万t,竹林130.35万t,林分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47.27 t.hm-2.全省林分总生产力为504.84万t.a-1,单位面积平均生产力为2.55 t.hm-2.a-1.研究结果还表明,河南森林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平均比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不同结构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中龄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特征,建立了单株总生物量和干、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①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Ledum palustre+落叶松林生产力、总生物量及其枝和叶生物量比例均为前者高。总生物量中树干生物量比例为后者高。密度为1 000~3 000株.hm-2,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生物量及生产力最高分别达55.82 t.hm-2,0.99 t.hm-2.a-1和50.36 t.hm-2,0.83 t.hm-2.a-1。干、枝、叶生物量比例最低分别为79.6%,14.6%,4.8%和83.4%,8.8%,3.6%。②随密度增加,草类+落叶松林生产力、总生物量及其枝、叶生物量比例均增加,而干生物量比例减小。③随树种组成中落叶松成数的增加,林分生产力、总生物量及其干生物量比例呈增加趋势,而枝、叶生物量比例减小。表5参19 相似文献
3.
从单木和林分两个水平系统综述了森林生物量模型特点及其构建方法,总结了单木生物量模型的基本特点及其构建方法,重点阐述了相容性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从林分生物量模型、林分生物量因子模型及林分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三个方面对在林分水平森林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了新模型技术在森林生物量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整合环境因子的高精度森林生物量模型研究、森林生物量遥感模型构建的不确定性、基于相容性模型的主要树种生物量数表的编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充裕的生物量同时也会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优化,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而抚育间伐与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国内外森林抚育间伐对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我国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质量低的现状,提出2点建议:(1)把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作为评价森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对森林抚育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影响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肃小陇山森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 62.442 4、 81.774 7、 77.436 7、 68.998 2、 70.069 5、 96.486 5、 98.723 5 t/hm2; 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6.
7.
山西三道川林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碳库的杰出贡献,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巨大作用,以关帝山林区的油松林、白桦林、山杨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封育林、灌木林和裸露荒坡地等主要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森林经营提出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分类区划经营意见。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总生物量,其基本排序如下:白桦林>油松林>油松封育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灌木林>荒山坡;(2)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物量分布格局;(3)不同森林群落具有不同的生产力,采用方精云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推算方法得到各林分生产力排序如下:山杨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林>油松封育林>白桦林;(4)采用刘世荣等提出的森林生产力与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公式得到限制该区森林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降水,而非温度。 相似文献
8.
9.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内蒙古东部山地选取森林的主要类型树种,应用生长模型对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树种生物量组成中,树干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34.43%-62.93%,而皮、枝和根生物量比例间的大小关系因树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森林的乔木层平均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大果榆>油松>蒙古栎;净生产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油松>大果榆>蒙古栎。 相似文献
11.
子午岭地区辽东栎林生物生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子午岭地区辽东栎林生物生产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41.456t/ha。其中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分别是32.799、1.410和7.247t/ha,或约占林分总生物量79.1、3.4和17.5%。林分乔木层干物质和材积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397t/ha.a和0.879m~3/ha.a;干物质和材积的现实生产量为4.259t/ha.a和1.700m~3/ha.a。阴坡土层厚(>30cm)且湿润同阳坡土层浅薄干燥的生境条件对比表明,前者比后者有较高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量。光能利用率(辽东栎林大约为0.29%)评价表明;与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辽东栎林的光合生产力是比较低的。因此,改善辽东栎林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6年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对该地区的火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森林火灾分级,进而对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形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0年,年均火灾起数和火场面积较高,没有明显年际变化;2010年后各地区火灾数量,伤亡人数等均有较大幅度下降;2015年又有所回升,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贵州的各项火灾指标如HCF等均出现最大值,火灾形势最严重,受灾程度较大;云南的火灾波动范围最大,而且HCF的发生率比较高;四川地形则较为复杂,既有高原又有盆地,气候春旱夏热极易发生火灾。按照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将森林火灾分为14类,其中贵州省火灾形势最为严峻,一般火灾发生较多,火灾数量逐年提高,其次是云南、四川等。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地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特别是重大、特大森林火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六盘山森林生物量与生态水文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盘山木本植物有37科、67属、600余种,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小片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及灌木、草本的叶、枝、杆、根、枯枝落叶层对天然降水在不同程度上起着缓减、吸收、截留等生态水文作用。六盘山林区分布的几种根生群落,生物量的差异显著,其中在海拔低、土壤水热条件好、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生物量较高。在六盘山林区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下吸水量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最大为华山松,其他依次为辽东栎、白桦林、灌木、草本。六盘山林区自然条件恶劣,森林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往往超过其本身的价值,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效益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混交林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三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5:2)试验,结果表明:10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和生物量比对照杉木纯林有所提高;单株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混交林中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中火力楠;在根系组成中,火力楠<0.1cm须根所占比例(15.44%)比杉木(1.79%)高,混交林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均高于对照的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材料,对1.5~4.5 a生厚荚相思人
工林的
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树叶和活枝外,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
物量均随林
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5、2.5、3.5、4.5 a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0.64、28.
70、42.15、
75.45t·hm
-2
,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951、16.357、17.145、21.554t·hm
-2
·a
-1
,林下
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林龄增加,干材、干皮和枯枝的组成比例增加,树叶
、活枝、粗根
和细根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 1 4年生不同密度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及同一密度不同混交比例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木麻黄纯林和湿地松纯林的生物量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密度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 ,林分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蓄积量、生物量最大 ,分别达6 1 .47m3 · hm-2 和 1 97.6 4 t· hm-2 ,优于木麻黄、湿地松纯林 .相同密度 ( 1 0 3 5株· hm-2 )混交林随着湿地松混交比例的增大 ,生长效果越差 ,其蓄积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混交比例1∶ 1 >2∶ 3 >1∶ 4.因此建议在营造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时 ,造林密度为 1 0 3 5株· hm-2 ,混交比例控制在 1∶ 1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秦岭锐齿栎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36块标准地250株伐倒水的资料,通过建立锐齿栎各器官生物量、材积和叶面积的估计方程,研究了秦岭锐齿栎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秦岭南坡的锐齿栎林生长普遍优于北坡,在南坡以中段分布区生长最好,在北坡以西段分布区生产力最高。在同一分布区内,锐齿栎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随林分类型、叶面积、林龄、密度及海拔等因素而变化。在秦岭林区锐齿际林的平均蓄积量为181.2m3/hm2;平均现存量为208.4t/hm2;叶面积指数5.631;平均生产量17.97t/hm2。秦岭林区的锐齿栎林具有很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竹阔混交林分毛竹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福建省沙县梨树乡泉水峡村市坑10年生竹阔混交林毛竹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竹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平均竹秆重量蓄积分别比毛竹纯林的提高了9.8%、17.6%和48.7%;产竹材量和产鲜笋量分别比纯毛竹林增加36.3%和35.2%;立竹度、均匀度、整齐度、叶面积指数均比纯毛竹林的高. 相似文献
19.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与实际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分布为TSPt 和TSPv 显示桂南 >桂中 >桂北 ;而TSPn 则显示桂北 >桂南 >桂中。广西森林主要树种的实际生产力均值为 6 .4 5t·hm-2 ·a-1,分别占TSPt、TSPn、TSPv 估测值的 2 8.6 %、34.1%、35 .9% ;实际光能利用率均值为 0 .30 % ,仅占理论估测值的 37.5 %。说明广西人工林的生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