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文飞  邱延昌  刘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9-14851
阐述了城市滨水绿地的概念,总结了城市滨水绿地应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与人文统一、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兼顾、整体协调的设计原则,并从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交通网的设计、驳岸处理3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内容与方法,在生态植物群落设计方面分析了绿化品种的选择与滨水绿地的绿化问题;将交通网细分为水上交通、滨水步道、车辆道路系统并分别加以分析;在滨水绿地驳岸处理方面则对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型驳岸3种类型分别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现代城市滨水绿地中存在的功能多样化与设计简单化处理的矛盾、地域性特色的缺乏、亲水性的弱化等相关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使城市滨水绿地能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2.
延安市延河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延安市区河流景观的整体形象,在对延河城区段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延河景观现存问题及城市发展需要,应用园林与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方法对延河市区段滨水绿地进行了分区规划研究。认为规划布局应以延河为轴线,并根据城市规划及功能需求可将其划分为问书韬略区、河滩晨曦区、历史浮雕区、湿地公园区、生态恢复区等5个区。同时规划在突出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自然性的基础上,力求将延河打造成为具有延安特色的绿色景观廊道与城市景观窗口。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标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功能和特征的分析,确定了15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绿量绿视率、自然景观变化率、安全程度、场所景观、组织交通和改善小气候等因子为影响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章晶晶  陈波  卢山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931-1933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还是极其关键的环境和人文载体,提供了多种社会经济和休闲游憩功能。本文从生态文化健康角度出发,选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文化3个因素、12个因子构建了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并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运河(杭州段)生态文化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67.7分,处于基本健康状态,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文化状态处于亚健康、健康和健康水平。可见,大运河(杭州段)的休闲游憩和文化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水质和生物多样性是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下阶段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冰  孙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29-6031
基于大学园区特定的人本性、场所性和文化特质,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应具备生态可持续与独特文化品质,在构筑开放式绿色空间的同时,塑造户外交流与活动的人性化空间,保障大学园区景观与文化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理论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和接受。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中,滨水绿地景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滨水设计和城市整体景观设计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建造过程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成为了现代城市绿化设计的一个焦点。本文以长江下游某市为例,就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作简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亮 《现代农业科学》2009,(5):162-162,169
笔者在分析城市滨水区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文性设计、生态性设计和景观序列3种设计方法,以及分析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3大类。  相似文献   

8.
樊萍  屈永建  郑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74-17775
在香格里拉城市花园居住小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现状,通过空间布局及案观设计要素的设置,将“绿色、生态、人文气息、回归自然、回归家园”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内容中,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充满情趣、亲和、生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苏州环古城西段绿地景观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晓渝  谢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57-4759
苏州环古城西段绿地景观规划以古城墙和护城河为轴线,利用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原有的城市水系,形成了环古城绿地的西段景观带,完善了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常春  高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97-15199
选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1986~2008年水质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多年来,主要污染指标呈一定下降趋势,表明扬州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水质为Ⅲ~Ⅳ类,但水体富营养化仍然比较严重。预测出未来CODMn为4.19mg/L,NH3-N为0.88mg/L左右,呈上升趋势,生化需氧量为1.78mg/L,有所下降。水污染治理的任务仍然艰巨长远。建议在今后水污染治理方面除了执行政府的宏观政策外,重点应在生物-生态修复方面大力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立足中国大运河的重要地位,以京杭运河为例,对京杭运河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4个方面进行生态环境分析,得出京杭运河以黄河为界,以北水质较差,以南水质较好,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但社会经济环境良好,并提出了对中国大运河进行生态景观建设的建议,为中国大运河的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岸是古运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运河水岸景观的合理设计对于古运河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新的作用及对人的需求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江苏省镇江市运河水岸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探讨了城市运河水岸环境的建造中,根据现场来创造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运河水岸景观,并且根据人的活动需求,来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运河水岸空间。对于其他城市型水岸景观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滨水近自然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对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并对滨水近自然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归纳,总结了现代城市滨水近自然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徐州铜山段)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路线上,利用GC-ECD检测了该段河流7个断面上的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主要检测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苯等.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是57.80~236.65 ng·g~(-1),其中HCHs、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2.19-43.08 ng·g~(-1)和3.29~135.08 ng·g~(-1),从蔺家坝到解台闸沿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物可能主要来自于农田壤的残留,并且近期无新的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掌握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水质现状和污染来源,从而制定合理的整治措施保护京杭大运河的水环境.[方法]以7个位于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上下游断面的水质自动站的1年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氨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京杭大运河江苏段2014年水体氨氮浓度在0.07~4.02 mg/L之间变化,且由上游至下游水体中氨氮浓度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上游徐州蔺家坝断面氨氮浓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其余6个断面氨氮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枯水期;同一季节不同断面氨氮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无锡五牧断面氨氮浓度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客观评价、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保护该地区流域的地表水环境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自然”滨水绿地景观建设方法是顺从自然、兼顾生态景观与区域发展的滨水建设模式,对恢复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近自然”滨水绿地的概念、特点入手,对江、河、湖、渠和湿地等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原则和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选取郑州市东风渠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生态要素、社会要素和景观要素等3方面对其滨水景观进行分析,提出东风渠滨水景观的优点与不足,将东风渠滨水景观按照景观节点分为25个景观段进行评价。以POE理论为前提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针对东风渠滨水景观的评价体系,在加强景观节点的设计构思、提高创新性和形式美感、提高景观质量等方面对东风渠滨水景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步连续提取法,并用电感偶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总有机碳测定仪(elementar Germany)对底泥中的重金属(Cu、Cd、Pb、Zn、Cr、Mn、Ni)总量和形态进行测定,研究了京杭大运河(徐州段)6个底泥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和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Cr、Zn、Cu大部分是以残渣态形式存在,6点分别为80.O%~93.6%,52.7%~99.5%和62.7%~92.8%.CA、Mn、Pb的醋酸可提取态含量很高,Ni的可氧化提取态含量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可氧化提取态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