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基于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雄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麝香分泌的监测,分析圈养林麝泌香的分泌规律,确定个体年龄、圈群性比及圈舍结构对其麝香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林麝驯养及麝香可持续供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林麝的麝香分泌,基于个体识别及麝香的人工采收,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四川马尔康麝场圈养雄性林麝的泌香量区间为0~19.60 g,均值为(9.24±0.77)g;因圈舍改装及随后转圈的综合胁迫效应,泥地基底圈舍中的雄麝泌香量(8.52±1.29)g显著低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中的林麝(9.99±0.84)g(P0.01);马尔康林麝的泌香峰值年龄段是4~7岁,其泌香量均值为9.63 g(±0.82)。随年龄增长,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林麝年龄对其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模型y=-0.371 1+2.440 1a+0.050 7a2-0.028 4a3可近似拟合雄麝泌香量同年龄的关系;圈群的雌雄性比对雄麝泌香量的效应显著(P=0.05),性比为1雌4雄圈群的雄麝泌香量(4.90±2.23)g显著低于性比为1雌5雄圈群(10.70±1.21)g(P0.05)和性比为1雌6雄的圈群雄麝的泌香量(9.85±0.99)g(P0.05),后两类雄麝的麝香分泌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砖地基底圈舍林麝的麝香产量显著高于泥地基底圈舍(P0.01);虽圈养林麝年龄对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但随年龄递增,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就麝香生产而言,马尔康麝场组建圈群的最适雌雄性比为1∶5~6(P0.05)。  相似文献   

2.
林麝毛发DNA的提取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麝及麝属动物系统分类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方法,分析林麝的系统发育。利用非损伤取样方法,从秦岭林麝的毛发样品中提取得到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麝、原麝、马麝、喜马拉雅麝、黑麝是5种独立的种,林麝与原麝的亲缘关系最近。秦岭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度(Hd)为0.558,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15 42。可弥补现有形态分类研究的不足,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对濒危麝类动物的成功迁地保育及麝类的高生产力驯养。【方法】于2016年6—8月和2017年5—7月间,综合运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法对四川省马尔康繁育中心的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分析林麝行为特征及与性别、环境异质性和密度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站立、运动和环境探究是林麝展现最多的行为,雌麝的行为表达更多样、集中度更低;圈舍环境可影响圈养林麝的行为格局,草地圈群集中度最低,且有觅食和食草行为的表达;中密度圈群的行为相对更为分散;混合圈群林麝的行为集中度最低。【结论】通过提高圈舍植被覆盖度,构建合理密度的混合圈群可有效改善圈养林麝的行为表达模式,利于对濒危林麝的成功驯养、迁地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开发表的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在中国范围内地理分布数据和生境气候数据,利用刀切法提取影响林麝存在概率的关键气象因子,并运用MaxEnt模型与ArcGIS软件分析不同情景下林麝在中国的适生范围。结果表明,最暖季降水量、最干季均温、最湿季降水量、年均温、季节性温差、最湿季均温、最暖季均温、最干季降水量8个关键气候因子对林麝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林麝生境范围预测模型,得出模型预测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993)。当前气候情景下,林麝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腾冲-漠河线以南,适宜生境面积为4.13×106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3%;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未来气候情景下,至2050s(2040—2059年)林麝高、中、低适生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低适生面积减幅最大(达到50%);2080s(2070—2089年)较2050s,RCP2.6和RCP4.5情景下林麝高、中、低适生面积有所增加,RCP8.5情景下则有所减少。以平原、丘陵地貌为主的林麝适生区东南区域,对未来气候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CTAB法提取红掌不同部位基因组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CTAB法,对红掌的叶、叶柄、肉穗花序、佛焰苞、根等5个部位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RAPD扩增法检测DNA的质量,结果表明,CTAB法适合红掌根和叶的基因组DNA提取,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佛焰苞的DNA中有少量蛋白质污染,叶柄DN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等杂质,而从肉穗花序中没有提取到基因组DNA。  相似文献   

6.
为寻找一种经济、简便、高效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一步开展扩展青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采用氯化苄法、玻璃珠法、玻璃珠+氯化苄法、试剂盒法4种方法提取扩展青霉的基因组DNA,并测定DNA质量浓度以及进行PCR和电泳分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提取到基因组DNA,其抽提质量优劣依次为试剂盒法、玻璃珠+氯化苄法、玻璃珠法、氯化苄法。其中玻璃珠+氯化苄法提取效率接近试剂盒法,效果良好,并且此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代替昂贵的试剂盒法用于扩展青霉基因组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从林麝粪便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为林麝野外调查工作以及分子粪便学在林麝保护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林麝粪便,采用改良的CTAB抽提基因组DNA;按常规PCR法对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用DNAMAN 6.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在不同温度存放不同时间,研究林麝粪便基因组DNA的提取与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PCR扩增的时效性。【结果】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产物为林麝的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时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常温和4℃条件下保存96h以内的林麝粪便所提取的基因组DNA能有效扩增出mtDNA D-loop区和Cyt b基因。【结论】自然条件下林麝粪便中林麝自身体细胞DNA保存时间较长,通过在野外采集林麝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物种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集林麝DNA样本获得快捷、有效的DNA提取方法是其分子标记,良种遗传选育的分子基础。以林麝粪便为研究对象,用常规和改良的方法比较提取林麝粪便DNA的效率,两种方法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林麝粪便后分别在空气暴露0、2、4、6d。用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方法提取粪便DNA,以林麝GAPDH为目的基因,用PCR方法扩增样本。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目的条带,以空气暴露0d的粪便DNA条带光密度值为参考,2、4、6d粪便DNA条带光密度值与0d进行比较获得相对光密度值。结果发现,随着时间延长,林麝粪便逐渐失去光泽,表面粗糙;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提取林麝DNA。试验组2d和4d与0d相比较DNA水平显著上升,6d与0d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仅在2d提取的DNA水平上升,而4d和6d显著下降到0d的水平。以对照组为参照,两组各时间点相比,试验组获得的D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提取DNA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林麝粪便DNA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肠球菌基因组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对16SrRNA基因序列PCR、种属多重PCR、RAPDPCR等肠球菌鉴定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6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水煮法1、水煮法2、常规酚/氯仿抽提法、chelex-100法1、chelex-100法2和试剂盒法),对1株肠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2基因组DNA进行提取,以这些分别提取的DNA为模板在相同的扩增条件下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16SrRNA基因序列PCR和种属多重PCR检测中以水煮法1进行肠球菌DNA的提取最适宜,而试剂盒法在RAPDPCR检测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李小玲  华智锐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923-2924,2936
为研究了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基因组DNA的最佳提取方法,以商洛野生春兰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SDS法、CTAB法、高盐CTAB法提取了春兰基因组DNA。结果表明,高盐CTAB法提取效果较好,其次是CTAB法,SDS法提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3头林麝的躯干骨进行了研究,并与牛羊躯干骨作了比较。林麝躯干骨的主要特征是:胸椎为13~14个,第2~10胸椎棘突高度比较接近。腰椎为6~7个,腰椎的横突朝向前腹外侧。腰椎的棘突宽,前后棘突顶端相互重叠。荐椎为5个,愈合成荐骨。荐骨后端显著变宽。荐骨翼发达。尾椎为7个,无脉管沟。肋为13~14对,其中,胸骨肋为8对。胸骨由7个节片构成,均呈上下压扁状。  相似文献   

12.
王洪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31+21071-21031,21071
[目的]研究白三叶作为家养林麝替代饲料的田间生产条件。[方法]在满足林麝采食习性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L9(34)试验,研究栽培密度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不同组合对白三叶产草量的影响。[结果]白三叶的可利用刈割次数为9次,年产草量6.20万~9.10万kg/hm2,3因素不同组合间产草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三叶最佳栽培方案为栽培密度20 cm×30 cm,于第一次刈割后施磷肥120 kg/hm2,钾肥30 kg/hm2;每次刈割后施氮肥一次,每次施肥量递增50%,共1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 灌木 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 m),这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坡向和人为干扰有关。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恢复种群。图2表3参27  相似文献   

14.
几种提取乌苏里貉毛囊核酸方法的比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提取乌苏里貉毛囊核酸的可靠方法。[方法]本实验分别利用改进的有机酚法,chelex-100法,PCR缓冲液法和试剂盒法,从乌苏里貉毛发中提取核酸DNA,对所提核酸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并且对四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分光光度计测定和凝胶电泳检测,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helex-100提取的核酸有蛋白质等杂质,PCR缓冲液法提取核酸浓度低有机酚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的DNA浓度高,且没有杂带。[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高效,简便的提取乌苏里貉毛囊核酸DNA提供了有力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种提取粘菌DNA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介绍了提取粘菌DNA的新方法-玻片压碎法,即在两硅化的载玻片间压碎于孢子,提取粘菌的DNA。结果表明:用该法提取的粘菌DNA十分有效、可行,适用于多种分子生物学分析,如RAPD分析、PCR扩增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三种猪毛干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改进了提取猪毛干基因组DNA的技术方法。将DNA提取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PCR扩增分析,结果表明,在毛干中能成功提取到基因组DNA,其浓度和纯度足以满足分子生物学技术试验的要求,该技术还可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在样品不易获得的濒危动物研究中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大尺度上分析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生境相关因子的重要性。通过对景观连接度进行模糊相对赋值,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分析该地区林麝生境的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生境的适宜性,并组建林麝生境模型。结果表明:在被研究的陕西西南部山区3 187 km2面积中,林麝最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仅有168 km2,占研究地区的5.28%,且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化状态。从景观指数上看,最适宜生境的斑块面积小,形状狭长复杂,呈孤立分布状态,对林麝的繁衍十分不利。提出了相应的生境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种适宜拟南芥PCR检测的DNA提取方法(摘要)(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拟南芥PCR检测的DNA快速提取方法。[方法]通过对常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省去液氮研磨和苯酚提取的步骤),获得可以快速大批量地提取拟南芥DNA样品的方法。于1.5ml Eppendorf管内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内含200 mmol/LTri(pH值7.5),25 mmol/LEDTA(pH值8.0),250 mmol/LNaCl,0.5% SDS(W/V)],剪取拟南芥叶片材料少许(1片以下)加入400μl DNA提取液,用微型研磨棒将叶片捣碎至溶液成绿色,放置3 ~5 min;加入400μl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混合均匀,12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至另一1.5 ml Eppendorf管内,加入300μl异丙醇,颠倒混合均匀,室温下放置5 min,12 0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以70%乙醇漂洗,放置晾干,加入100μl灭菌超纯水溶解,4℃放置备用。以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为样品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吸收检测,DNA样品完整且污染少,PCR扩增目的片段结果良好,适于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经过对随机抽取的拟南芥转基因株系和突变株系的PCR检测,阳性植株目的基因扩增条带清晰,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拟南芥DNA样品的快速提取、PCR检测及拟南芥突变体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毛干DNA快速稳定的提取扩增策略,使这一简便取材能在畜牧、野生动物保护等采样困难的领域得以普及应用.[方法]采用PCR缓冲液快速提取及2轮PCR逐级稀释扩增的策略提取扩增黄牛毛干DNA微卫星位点.[结果]该方法可从低至0.1mg(约1 cm长)的毛干中提取得到DNA,并成功扩增核DNA微卫星位点.48份黄牛牛毛样本均成功提得DNA.72份扩增样本,除4份样本扩增效果较差,其余样品均能正常扩增.[结论]该研究方法可快速稳定的提取扩增目标基因,为毛干在相关领域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绵羊凝血块中基因组D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果清  莫清珊  陈凤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71-16772
[目的]对组织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从绵羊凝血块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将绵羊凝血块用眼科剪剪碎,用组织DNA抽提液裂解细胞,用蛋白酶K消化后,经过酚/氯仿抽提,无水乙醇沉淀获得基因组DNA。[结果]提取的DNA浓度为(159.90±0.70)ng/μl,A260/A280比值为1.80±0.01,分子完整,结果理想。以从凝血块中提取的DNA为模板,对绵羊BM203微卫星位点进行了PCR扩增,扩增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提取的DNA可满足后续相关研究对DNA质量的要求,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