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抗蚀性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分析了抗蚀性指标(土壤团聚体特征、土壤根系特征、土壤孔隙度特征、土壤水分状况特征、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等)、土地利用类型(天然林、人工林、坡耕地、荒草地等)、土壤类型(褐土、红壤、棕壤等)与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常用的评价方法,并对今后抗蚀性指标的采用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6个指标中,优化得到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7个最佳评价指标:分散系数(X1)、团聚度(X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3)、>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4)、<0.05 mm粉黏粒含量(X5)、>0.25 mm团聚体破坏率(X6)和<0.001 mm黏粒含量(X7),并以此为变量分析比较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为:1年生林地>2年生林地>4年生萌芽1 a林地>裸露地。在此基础上,以上述7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程为:Y=0.309 X1+0.038 X2 -0.161 X3 -0.643 X4 +0.491 X5 -0.032 8 X6 +0.129 X7 +41.637,因子决定系数R2=0.991 5,F=49.84,各因子间显著相关,方程拟合较好,可为构建稀土采矿区土壤抗蚀性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水崩解法研究黄土坡面同一土类背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侧柏林、刺槐林、油松林、黑杨林、荒草地、农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并分析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侧柏林地崩解量最少,农耕地崩解量远远大于林地与荒草地,而10~20 cm土层,黑杨林地崩解量最小,其次为油松、侧柏、刺槐林地,荒草地与农耕地崩解量差别不大,这与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崩解速率均随着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初始速率最大;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抗蚀性极显著相关,林地土壤由于其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因而增强了抗蚀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几种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团粒度的比较,找出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抗蚀性的强弱,采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研究土壤的物理性质与土壤团粒度的关系。结果得出第四纪粘土的团粒度最大.紫色土的团粒度最小。各物理性质与土壤团粒度呈多元线性关系,并且这种线性关系是显著的.这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川北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和农耕地)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并探讨土壤有机质与抗蚀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慈竹林〉茶树林〉喜树林〉柳杉林〉农耕地的规律;土壤有机质与绝大多数土壤抗蚀性指标呈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能较好地表征土壤抗蚀性,慈竹林对于提高研究区土壤抗蚀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内土壤抗蚀性能的试验 ,提出了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不同林种、不同树种对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构、有机质及抗蚀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增强 ,并总结出在阿伦河流域以落叶松、小黑杨、柳树为主体的水土保持林 ,对土壤抗蚀性能提高最大 ,为阿伦河流域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影响林地土壤抗蚀性各项指标的自变量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运用多对多线性回归数学模型,采用“标准小型模拟降雨试验仪”测得的初产流时间(S)、径流量(sm^3/hm^2)及泥沙流失量(T/hm^2)三项抗蚀性指标,同林地土壤因子及林分结构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在测试的板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与四纪红壤四种母岩发育的土壤上,石灰岩母质的土壤泥沙流失量最小,初产流时间最长的为花岗岩母质上的厚朴林分  相似文献   

8.
广西岩溶石漠化地区典型造林模式及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岩溶地区造林树种及栽培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选择其中经济效益比较好并且栽培应用前景广阔的主要树种及其栽培模式,从整地方式、整地规格、种植、种苗规格要求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其营建技术。  相似文献   

9.
植被根系与土壤抗蚀抗冲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根系与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根系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入渗;二是根系的结构布局和形态特征,从力学方面考虑,具有提高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功能.文章从植被根系、土壤抗蚀抗冲性和及二者的关系三方面,综述了典型的乔、灌、草和作物根系研究发展概况和在土体中的分布规律及提高土壤抗蚀抗冲性的相关因素和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述土壤抗蚀性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衡量人工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的12个指标压缩为5个最佳指标;用土壤综合主成分值表示的试验区4种主要立地的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排序为:阴沟坡>阳沟坡>阴山坡>阳山坡;模糊聚类结果表明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在对比26种乔灌草地中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与其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物理性状各因素及草本盖度、林分类型、郁闭度单独及综合对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产生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抗蚀性、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初步探讨了成因,以期为土壤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该地区人为干扰严重,整体上土壤砂性较重,土壤物理结构较差,不利于保水保肥;2)该区影响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的主导因素为林分类型和林下植被盖度,其中混交林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改良土壤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降低,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相反,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及坡耕地〈Ⅱ1〈Ⅱ2〈Ⅱ3变化规律。说明天然林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会有所降低,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抗蚀性有上升趋势,而坡耕地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林下土壤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的抗蚀性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区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林下不同层次土壤均具有较强的抗蚀性,上层土壤抗蚀能力略高于下层。林内枯落物储量多,水文功能明显。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2.65~40.06 g/kg。土壤结构良好,大粒径团聚体含量较高,非水稳性团聚体主要以>10 mm、>2~5 mm和≤0.25 mm 3个粒级为主。水稳性团聚体>7 mm粒径的基本上消失,相比于非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其余各级团聚体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抗蚀性指数K值方面,不同层次土壤抗蚀性指数K值与时间呈明显对数函数关系:y=-a ln(x)+b。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在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域陆续开展了石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治理县多年来石漠化防治方面的资料,结合石漠化土地分区,从中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典型石漠化治理模式,希望对今后的石漠化防治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NO_2等有毒气体,对八种植物的移栽苗木进行熏气处理,从其呼吸强度。光合用作,过氧化物同工酶和叶片全氮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其抗污染性。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以桂花的抗性最强,大叶黄杨较强,夹竹桃次之,金秸和蚊母再次之,樟树、由茶和含笑的抗性较差,为选择抗污净化的树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刨花楠种植模式对土壤分形维数和可蚀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刨花楠复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婺源生态林场近自然恢复条件下2年生刨花楠纯林(A)、2年生刨花楠-8年生杉木混交林(B)、8年生刨花楠-8年生杉木混交林(C)、8年生刨花楠-8年生湿地松混交林(D)和8年生刨花楠纯林(E)5种刨花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