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机动车样线和步行样线两种调查方式,采用距离取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岩羊(Pseudoisnayaur)和北山羊(Capra sibirica)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AIC拟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样线调查获得的岩羊密度为2.652只/km2~4.344只/km2,北山羊密度为0.046只/km2~0.070只/km2.步行样线调查获得的密度较低,岩羊密度为0.315只/km2~0.427只/km2,北山羊密度为0.117只/km2~0.175只/km2.机动车样线调查模型中,遇见率在两种有蹄类动物密度差异中贡献最大,从72.6%到98.6%;在步行样线调查模型中,遇见率对北山羊的密度差异贡献最大。群个体数对步行样线有蹄类动物密度差异的贡献率高于机动车样线调查。  相似文献   

3.
2007~2010年,在甘肃岷山地区开展了羚牛的调查研究,为了清楚了解羚牛对栖身地的选择性,研究人员选用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的估算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羚牛的栖息环境明显受到坡位、坡度、海拔、植被类型及植被起源的影响,其对20°~30°坡度并且处于上坡位的地理环境选择性强;而在坡向的选择性上不具明显偏好。活动范围集中在2 500 m以下的海拔区间,尤为偏好1 500~2 000 m的海拔区间;喜欢栖息于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环境中,并且对原始森林具有明显偏好,其次为次生林。在数据分析及其他羚牛栖息地选择的因素组合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羚牛生境选择的生态因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冯海潼 《林业科技》2015,40(3):59-60
通过确定样带宽度,简化推算换算系数,改进了样带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大型有蹄类动物省级监测体系的方法,包括设置调查线,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同时讨论了影响该体系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对青海都兰县沟里乡和巴隆乡内岩羊(Pseudois nayaur)、白唇鹿(Gervus albirostris)、马鹿(Cervus elaphus)、盘羊(Argali sheep)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进行了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的岩羊增长了约30%,白唇鹿增长了900%,马鹿增长了约200%,盘羊下降超过80%。该研究可为县域大型有蹄类种群数据整理分析以及制定野生动物管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滇金丝猴的6个栖息地进行了植被类型调查。通过对所设60条样线12个样方的样线调查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分类的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并对其栖息地的5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认识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栖息环境的植被类型现状,于2005年9~11月、2006年3~7月,在滇金丝猴分布地设置植物样线60条、植被样方12个、竹子小样方60个进行综合调查。根据“中国植被”对植被类型划分及分类标准,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5个植被亚型、47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原宝东 《林业科技》2011,36(4):14-17
2009年2~4月,对元宝山自然保护区黑熊春季栖息地选择进行调查分析,Vanderloeg选择系数Wi和Scavia选择指数Ei表明:黑熊喜欢郁闭度〉50%、水源距离〈30 m、坡度小于20°~40°、避风性良好、坡向为南坡、坡位中坡位或上坡位、树径〉0.4 m,人为干扰距离〉100 m、海拔1 600~2 000 m...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线法对新疆西昆仑地区野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Distance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岩羊(Pseudois nayaur)种群密度为3.075头/km2,北山羊(Capraibex)的种群密度为1.27头/km2。在设定的3个调查区域:矿区、公路区、低干扰区内,岩羊的种群密度依次为:2.55头/km2、3.17头/km2和4.38头/km2;北山羊在3个调查区域的种群密度依次为:0头/km2、2.28头/km2、0.16头/km2。对动物群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公路的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矿点分布对动物的分布和行为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11月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柄息地的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由于林缘灌从地带阳光充足,草本植物返青较早,在0~10 cm的覆盖度较高的区域,昆虫相对较多,常常会吸引褐马鸡取食.夏季,褐马鸡为顺利完成繁殖活动和育雏,很少到林缘灌丛中活动,而是选择在针阔混交林中觅食,因为铁矿大多聚集在林缘灌丛.秋季,褐马鸡雏鸟已经长大,多数都是以家族的形式活动,使得被捕食的风险增加.因此褐马鸡在秋季同样会避开干扰较大的林缘,而选择在10~30 cm覆盖度较大的针阔混交林中,而林缘灌丛如沙棘等次生灌从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物.冬季,褐马鸡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林缘灌丛取食,此时期褐马鸡也多选择乔木胸径较粗、乔木较高的针阔混交林,这些区域为褐马鸡提供了良好的隐蔽条件.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鼷鹿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仅见于西双版纳勐腊县鼷鹿(TragulusjavanicuswiliamsoniKlos)栖息地生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初步得出鼷鹿栖息环境与植被类型、下木、地被、坡度、坡向、海拔、土质的相关程度。对各生境因子的优先选择顺序分别为:下木郁闭度,地表覆盖物,坡度,植被类型,土质,海拔,坡向。并初步划分出鼷鹿的4个生境等级为:(1)最佳生境地;(2)良好生境地;(3)一般生境地;(4)劣等生境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生境是动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是动物日常采食、休息等日常行为的根基所在,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生存的关键。在自身研究和前人大量文献资料支撑下,综述了不同时间尺度上中国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的概况,以期对后期开展生境利用研究工作给予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狗獾夏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新风林场,通过痕迹检验法和洞穴辨别法对狗獾夏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狗獾夏季利用样方法和对照样方在乔木密度、乔木距离、灌木密度、植被盖度、距水源距离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极显著(P〈0.001),在乔木高度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的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样方而言,狗獾夏季更偏爱在海拔322m左右、优势乔木为紫椴、乔木密度6.81左右、乔木高度在12m以上、乔木距离大于4.5m、乔木盖度小、灌木密度较高、植被盖度较低、距水源距离较近、坡位为中坡位的生境下活动;运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模型的预测率达到97.2%,说明模型能够很好的反应狗獾夏季生境选择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动物的生境利用特点成为生物保护学研究的热点。综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的概况,以期对今后开展生境利用研究工作时在方法的选取方面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佛手营养成分的组成特点,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佛手的灰分、粗脂肪、全氮和挥发油的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发测定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4种佛手中以金佛手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4.83%;金佛手的全氮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51%和8.33%,且佛手中以天冬氨酸的含量最高.佛手的挥发油含量较为丰富,达1.5%~1.7%.不同产地的佛手在灰分、总氮、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卧龙"五一棚"区域内的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冬季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红腹角雉冬季喜欢在2 400~2 800 m海拔段东坡陡峭坡面(﹥45°)的中坡位和下坡位活动,活动生境一般位于距水源近(0~100m)、林下植被盖度(0.10~0.15)和竹子盖度(0.6~0.9)较好,大树较多(5~10株.样方-1)的位点。通过与前人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的对比,发现虽然红腹角雉与大熊猫同时分布于五一棚相同海拔段和竹子盖度相似的区域,但选择的坡度不同(大熊猫选择20°~40°的坡度),并且两者在食性上差异显著。对自然因子和主要食物要求的差别,可能正是红腹角雉和大熊猫能长期共存于"五一棚"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四种方法测木质材料动弹性模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比较准确的估计木质材料静弹性模量的方法,以色木方材为例,采用纵向应力波、超声波、纵向共振和弯曲共振等4种方法检测41个无瑕疵试件的动弹性模量,采用静态载荷法测量其静弹性模量,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法测得的木质材料动弹性模量均高于其静弹性模量,但静、动弹性模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都大于0.7,因而四种方法都可以用来估计其静弹性模量。其中,弯曲共振法得到的样本试件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的差值均值最小,且相关性最高,因而运用弯曲共振法对木质材料静弹性模量进行估计最为准确,检测值也最接近静弹性模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