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RS和GIS技术,以栅格为评价单元,结合已有生态安全评价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从生态环境状况、生态系统结构与稳定性、景观结构和外界干扰这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江西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应用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统评价分析了江西省2000—2010年时间段内生态安全变化状况。评价结果显示:2000—2010年,江西省生态安全指数从63.0794升至63.2933,区域生态安全指数值较大,处于较安全等级,且整体生态状况有所好转。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0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发现:总体上抚州市、景德镇市、吉安市、鹰潭市和宜春市生态安全水平相对较高,而萍乡市、南昌市、新余市、九江市、上饶市以及赣州市的生态安全水平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RS的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达岭林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RS),利用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和VOR模型对八达岭林场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绘制森林健康状况分布图。与传统方法相比,将森林健康评价与GIS和RS技术结合,其评价更加快速、准确,减少了传统定性评价的不确定性,提高工作效率。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森林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的托克逊县沙化土地时空动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托克逊县1990年、1999年、2005年三期TM卫星影像数据及2007年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托克逊县沙化土地状况、动态变化及演变机理。结果表明:2005年托克逊县沙化土地面积为804 751 hm2,占全县面积的51.54%;1990—1999年,南部区和农田区的沙质土地面积都处于扩展过程,东部封育区风蚀劣地面积处于严重扩展时期;1999—2005年南部区和农田区仍处于扩展时期,东部封育区由于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沙质土地和风蚀劣地面积明显减少,沙化状况总体上有了明显改善。南部区气候变化是土地沙漠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东部封育区主要受自然和人为过程的共同作用,其中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农田区的人为因素是其主要的驱动力。针对3个研究区的综合生态环境特点,分别提出了各区相应的沙化土地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TM卫星影像的基础上,应用ERDAS和ArcGIS软件,对影像原始数据进行了去除噪声、TM4,3,2三个波段假色彩合成及与spot卫星影像在坐标配准的基础上的融合等一系列预处理。并进行图像的监督分类、绿地的提取,由此得出重庆市都市区的绿地状况特征:城市总体绿地率低,绿地分布不均,长江两岸的覆盖率低。并对改善城市绿地状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韦薇  赵兵 《福建林业科技》2017,44(1):104-110
基于规划要素管控思路,通过生态安全格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划定不同保护等级的生态保护区域,再运用Arc GIS软件平台计算出生态源与汇的分布情况,从而科学的评判区域生态格局的最佳结构。以《南京江北新区概念规划》编制中生态安全的判定实现途径部分为例,探讨生态安全格局、生态规划结构、绿色交通框架、生态功能区域等规划要素在系统层面的具体落实,可为未来同类型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临泽县为研究区域,运用GIS技术,在该县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条件基础上,划分土地评价单元,运用特尔菲法对预选评价指标集进行筛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通过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综合评价值,确立土地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划分临泽县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确定划分区域的土地用途,建立临泽县土地利用适宜生态发展的模式,以期为该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的香格里拉森林火险等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并流核心区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对象,以TM影像、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林相图和DEM为信息源,在分析香格里拉地区森林火险因子基础上,选取植被类型、坡向、坡度、海拔和离居民点远近作为主要林火等级区划因子。借助RS和GIS技术并采用因子加权叠置法,对研究区森林火险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将火险等级分为低、中、高3类。结果表明:研究区低、中、高火险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96%,47.85%,38.87%,中、高火险区比重较大,森林防火任务较重。高火险区大部分位于易燃树种区和居民点密集区域,树种燃烧性和人为因素是影响火灾的重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森林防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松溪林业建设投资公司旧县项目林场212个小班为样地资料,从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中筛选出影响蓄积估测的主要因子信息,构建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以达到以少量的地面样地来估测林分蓄积的目的.通过精度验证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估算结果与小班临时样地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预估结果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区域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RS的广州市森林植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对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提出采用植被指数进行植被分类,根据广州市中心城区植被冠层反射率数据,通过对多种植被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得出植被指数和植被类型的关系。进而对TM影像数据处理。得出广州市中心城区森林植被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以野三坡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和植被类型6个因子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AHP法和加权叠加法,通过ArcGIS平台对旅游景观敏感度进行了评价及分级,并从生态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在影响风景区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因子中,因子的权重排序为: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水体...  相似文献   

11.
以厂坝铅锌矿为例,利用GIS进行了生态影响评价研究,绘制出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各级生态影响评价制图与成图精度要求的图件,同时解决了长期以来生态影响评价局限于大范围、定性评价,而对于评价区小范围无法获得相关图件及数据无法定量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宜兴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和确定因子权重,构建了环保科技工业园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体系。运用GIS和RS技术,生成了各因子的分析结果图,加权叠加后得到最终的土地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模型。对该地区生态敏感性进行空间划分,可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与AHP的鹤岗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资料,选取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发,与矿业活动有关的对环境影响的4个要素20个指标,对鹤岗市煤矿区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采用专家系统与客观结合确定权重,对遥感数据和实测资料进行提取和分级量化,建立矿山环境评价模型,应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对评价单元进行综合分析、计算,最后将鹤岗市煤矿区生态环境分为环境良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5个等级,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获取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基础上,借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叠加分析,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和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耕地和林地的面积之和比例为90.30%,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土壤侵蚀强度上呈现整体以轻度侵蚀、中度侵蚀为主,局部有强烈侵蚀的土壤侵蚀特征;林地在微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耕地在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重度侵蚀上的面积最大;未利用地在各个土壤侵蚀强度上的面积最小,其中在重度侵蚀上没有分布。  相似文献   

15.
《福建林业科技》2015,(4):48-52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揭阳市1996—2013年TM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揭阳市17a间植被覆盖情况与经济、政策和人口发展密切相关,其中,城市扩展区植被退化,城区植被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监测研究的发展现状及监测技术,采用RS和GIS技术相结合的动态监测方法,利用ALOS影像和高分辨率航片,并叠加上一期监测图斑数据,对一定时期内丽水市园林绿化情况进行监测,得出建成区各类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并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是以石林景区为例,利用TM影像、扫描地形图、野外样方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G IS、RS软件平台,对扫描地形图进行了基于公里格网的配准,对图像进行了投影变换和几何校正处理,并以建立掩膜层的方法提高了分类的精度。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分维数、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等指标,利用Fragstats3.3进行景观计算,对景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和GI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和GIS技术,选取了绿地景观构成、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廊道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深圳特区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内的绿地类型以公园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绿地为主,城市绿地廊道主要是道路交通绿地廊道,特区内绿地景观多样性相对丰富,所占比例相对均匀,分维数居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