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4种灌木树种生物量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估测4种灌木树种:花棒,毛条,白少蒿,黑沙蒿生物量所采用的2种方法:应用数理化理论(Ⅰ)模型,编制4种灌木树种生物量化表,其相关系数0。77-0。88,剩余标准差0。020-0。337,相对误差4%-14%;建立4种灌木生物量分别对灌高,灌幅的多元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为0。77-0。97,剩余标准差0。021-0。149,相对误差9%-265。  相似文献   

3.
灌木生物量测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及比较了当前灌木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5种方法:样方法、平均木法、相对生长法、数量化法和非破坏性方法.对影响灌木生物量的环境因子和影响灌木生物量测定的测树因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介绍和讨论了灌木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变量选择、精度评价指标和选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达拉特旗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模型拟合法进行综合研究,实测其地上生物量,依据冠幅直径(D)、株高(H)、植冠面积(C)、植冠体积(V)等易测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实测地上生物量(W)为因变量构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决定系数(R2)、估计值标准误(SEE)筛选出研究区柠条锦鸡儿较优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植冠体积作为自变量拟合柠条锦鸡儿地上生物量效果最佳,经验证,模型的总相对误差(RS)为-5.921%和平均相对误差(RMA)为15.853%,拟合精度基本满足生产实践需求,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模型W=1.281V0.645。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柠条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的生物量估算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估测4种灌木树种:花棒(Hedysarum Scoparilim)、毛条(Caragana Korshinskii)、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黑沙蒿(A.ordosica)生物量所采用的2种方法:应用数理化理论(Ⅰ)模型,编制4种灌木树种生物量化表,其相关系数0.77~0.88,剩余标准差0.020~0.337,相对误差4%~14%;建立4种灌木生物量分别对灌高、灌幅的多元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为0.77~0.97,剩余标准差0.021~0.149,相对误差9%~26%。  相似文献   

6.
江西千烟洲几种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以下简称千烟洲站)人工森林中灌木层的4种常见灌木为对象,采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各测树因子的回归模型,所得的各样本总生物量回归方程为:四川红淡比:Y=0.677X0.6293,山矾:Y=11.672+0.0201X+(2E-05)X2,格药柃:Y=597-48.86X+1.365X2,钩藤:Y=208.2-46.47X+2.91X2。通过对模型的精度检验,其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同各测树单因子及复合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好,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梭梭人工林地上生物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梭梭是荒漠地区分布面积较大、生态效益显著、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种。本文选用梭梭的地径D、株高H、冠幅面积G,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起梭梭地上鲜重生物量的预测模型,用平均拟合率,F检验等方法,从三个预测模型中选出最优的一个预测模型作为梭梭人工林地上鲜重生物量预测模型:W=0.00324D^1.517H^0.836G^1.118该预测模型的拟合率达到80.12%,可用于预测梭梭人工林的地上部生物量,为梭  相似文献   

8.
应用统计分布模型研究荒漠草原三种灌木的空间格局模型,经X^2,d统计量检验和ID、GI等分布指数验证:中间锦鸡儿种群为随机分布局;狭叶锦鸡儿种群呈聚集分格局;木蓼趋于聚集分布格局,但集聚程序较弱。  相似文献   

9.
对乌拉特灌木优势种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后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样方调查法对该地区种优势灌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拉特地区共有野生灌木植物群落50种,隶属于11科,29属;其中优势灌木为20种,对20种优势灌木群落的盖度、高度、数量生物量、干鲜比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选取6种典型灌木,得出了灌木地上生物...  相似文献   

10.
以2013年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碳汇专项调查中的连翘、黄刺玫数据为基础,以灌木地径(D)、高度(H)、冠幅(C)、地径与株高乘积(DH)、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冠幅面积[A=π(C/2)2]、冠幅体积(V=AH)为自变量,以生物量为因变量,通过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连翘以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H)为自变量的三次函数估测模型最优,方程式为W=220.538+154.166(D2H)+1.491(D2H)3;黄刺玫以冠幅体积(V)为自变量的三次函数估测模型最优,方程式为W=277.428+0.001V-(8.73E-10)V2+(1.75E-16)V3。从精度检验的结果来看(RS<30%,RM.A<20%),该模型可以用来推算、预测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择荒漠草原的6种灌丛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收获法对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灌丛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性,介于21.31~116.99 g·m-2,平均为47.60 g·m-2,其大小顺序为: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灌丛地上干鲜比介于30.83%~66.03%,平均为46.04%,不同灌丛类型地上干鲜比大小顺序依次是:垫状锦鸡儿驼绒藜木地肤小果白刺灌木亚菊短叶假木贼灌丛。灌丛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极显著,与土壤总孔隙度的关系极显著,而与土壤容重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太岳山典型灌木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收获法研究了山西太岳林区榛子,虎榛子,黄刺玫3种有代表性的灌木林类型的生物量和生产力。3种灌木群落的总生物量分别为:54.3.43.3,35.7t.hm^-2,其中木本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占落总生物量比例为:榛子群落75.67%,9.9%,14.4%;虎榛子群落80.3%,8.7%,11.0%,黄刺玫群落76.7%,11.0%,12.3%,在活生物量的构成中,3种妙落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占32.7%,30.6%,34.7%;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占67.3%,69.5%,65.3%;这种生物量结构与同一地区的乔木林生物量的结构正好相反,对灌木树种生物量的相对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灌木树种的总生物量,枝干生物量及叶生物量与基径平方乘高(D2H)之间存在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现出与乔木树种类似的相对生长规律,关系式W=a(D^2H)^b可较好地描述这种规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回归分析、马尔可夫模拟预测及抽样统计等方法,对甘肃省2011~2050年的灌木林面积、生产力及生物质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到2050年甘肃省灌木林生物质资源面积发展可望达到571.5万hm2,空间很大,主要潜力在非林区。(2)灌木林种发生较大变化,沙棘、柠条、梭梭、山桃、马桑和柽柳增长较大,柳类、杜鹃、榛子、白花刺呈减少趋势。(3)灌木林生产力较低,2011年平均约9 t/hm2;各灌木林种生产力差异很大,山桃和沙棘生产力最高,分别为24.162 0 t/hm2和23.320 0 t/hm2,杜鹃最低,只有2.726 8 t/hm2。(4)甘肃省灌木林生物质资源总储量较丰富(2011年为3 067万t,到2050年为6 212万t),但分布不集中,以生物质能源为目的的开发价值较低,在现阶段或未来较长时期,生态保护作用是其主要功能。(5)生产力较高的山桃、沙棘、柠条、马桑等是未来灌木林种生物质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千烟洲试验区几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木生物量是衡量植被生产力的重要指标,灌木的生物量与高度、地径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选择千烟洲试验区内的长托菝葜、牡荆、山莓、紫珠4种主要灌木,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灌木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检验和模拟验证,结果良好,能够用于生物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人工林总面积53.54万hm2,有人工林植被类型32种,其中乔灌林16种,竹林11种,农业栽培植被5种。简单介绍了各个类型生长的立地条件、生长状况和用途。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四种植物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8 年发现的山西省植物新记录种——刺旋花、羽叶火炬树、脱皮榆和红花刺槐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9块样地内104株天然兴安落叶松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上总量和分量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采用权函数和联立线性方程组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和度量误差。结果表明:1)含度量误差的单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能解决总量生物量模型和分量生物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模型的预估精度高于经验模型;2)所建模型参数的决定系数 R2和模型偏差统计量,估计值的标准差 SEE、平均估计误差MPE、平均相对偏差 ME、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 MAE 分别为0.907~0.947,1.887~17.368,1.011%~2.703%,-4.937%~6.998%,5.408%~10.886%;3)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样木实测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干材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60.37%~76.80%,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树皮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7.15%~20.11%,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小;树枝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8.51%~14.29%,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树叶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5.12%~7.09%,在低林龄期时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19.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麻栎样木地上生物量调查,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为因变量,选择相对生长式、幂函数式和多项式为生物量回归模型,拟合各模型参数、相关指数、回归剩余离差,并计算生物量估测误差。结果表明:麻栎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树干W=6.571×10-4D1.8473H2.411、树枝W=1.163×10-4D2.9497H1.3223、树叶W=0.0032D1.5148H0.8821、总生物量W=9.354×10-4D2.0825H2.1154。树干与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