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梨实蜂是梨幼果的害虫。在河北省各梨区均有发生,为害严重。1953年以前兴隆、青龙及昌黎等地都曾大量发生。兴隆快活林一带梨园由于该虫为害,曾造成连续十余年不挂果,因此群众刨毁许多梨树;1953年后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后,目前才基本消灭。在中南部定县、晋县、束鹿、深县、赵县、交河、河间等地梨区梨实蜂仍为当前重要害虫。据1959年在晋县河头村、西张口等村梨  相似文献   

2.
茶翅蝽是北京地区梨生产上为害最重的一种害虫,害果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对梨茶翅蝽的卵、若虫、成虫形态学进行了描述;报道了年生活史及习性,不同季节不同虫态为害梨果的特征;并讨论了化学防治及其他各种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甘薯小象甲是福建省甘薯生长期和贮藏期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薯蔓和薯块为主,该虫为害隐蔽,单一防治效果不理想,损失率一般为20%~30%,对翔安区甘薯生产为害极大。通过性诱剂监测甘薯小象甲田间虫口密度消长情况,分析了甘薯小象甲在翔安区的世代与越冬特性等发生特点,同时比较了不同农田类型及不同甘薯品种小象甲发生为害动态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小象甲在厦门市翔安区的发生特点为越冬基数旱地(138.56只/m2)大于水田(98.56只/m2),越冬成虫中雌虫比例高于雄虫;株为害率旱地、农改地高于水田,分别为61.67%、48.33%、20%;为害高峰期为每年10—11月;主栽品种‘潮薯13’为害率高于‘配26’。  相似文献   

4.
<正>梨小食心虫又叫折梢虫,简称"梨小",为常见的杂食性害虫,可为害梨、桃、李、杏、甜樱桃等果树,在四川各水果产区普遍发生。近年来,在四川甜樱桃产区成为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主要害虫。在甜樱桃上主要以幼虫从新梢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梨树开花期即将到来。截至2018年4月16日,在我国登记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并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17个。现将防治梨树梨小食心虫农药产品有关信息整理见表1,具体防治对象用药量的大小、使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为准。截至目前,尚未有农药产品在梨实蜂、梨果象甲(梨实象虫)、茶翅蝽(臭大姐)、梨网蝽(梨花网蝽)、梨蝽(花壮异蝽)、梨茎蜂(梨梢茎蜂)、葛氏梨茎蜂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果园养鸡对橘小实蝇防控效果,分析果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广西灌阳县进行了梨园养鸡试验观察,2020年还进行了笼养鸡处理虫果试验。结果表明养鸡对梨园橘小实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可减轻橘小实蝇对梨果的为害,相对防治效果为25%;笼养鸡处理虫果效果显著,虫口减退率100%,用虫果喂鸡能完全消灭虫果中橘小实蝇,是一种既杀灭害虫,又节约鸡饲料的方法。对果园养鸡效益初步分析表明:通过梨园养鸡,可增加纯收入21853元/hm2。果园养鸡是一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措施,是一种立体的种养模式,能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又能满足人民对优质鸡肉的需求,提高种养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梨茎蜂俗名折梢虫,属膜翅目茎蜂科,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梨树新梢,近年来招远市梨园受害严重。据笔者2007年4月下旬调查,梨树新梢被害率达90%以上,部分梨园新梢被害率达100%,严重影响树体成形和树冠扩大。部分幼虫还蛀人果台,影响果实发育。笔者对梨茎蜂的为害特点与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总结出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熊飞 《科学种养》2013,(10):31-31
稻水象甲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属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近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在各地呈快速增大趋势。由于其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水稻为害大,不少农民在防治时大量施药,结果不仅增大了防治成本,也污染了环境,同时影响到稻米质量。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使用噻虫嗪(商品名阿克泰)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梨瘤蛾又名梨枝瘿蛾,俗名糖葫芦、梨疙瘩,是为害新梢较严重的害虫。在我省各梨区均有发生。据1960年在晋县河头村调查,未经修剪及防治的梨园新梢被害率达56%。尤其是幼树,由于不加防治,几乎全部被害。被害严重者,新梢木瘿连接成串,多者可达10个左右,因此严重影响新梢发育、树冠形成和产量,是我省梨树前期主要  相似文献   

10.
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套袋梨园中国梨木虱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尽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人袋的始、盛、末期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上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套袋的与不套袋的相比,人袋上果时间提前10~19d;虫量平均增加13倍;由为害叶片变成为害套袋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增加了间接为害途径,且为害症状有显著变化。提出了防治适期和物理、农业、化学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梨冠网蝽,又称梨网蝽,俗称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主要为害香蕉、梨(图1)、李、杏、樱桃、苹果、山楂、桃(图2)等果树叶片,在蔬菜上主要危害菊芋(图3)、甘薯(图4)等。近日,笔者分别在当地团洲蔬菜公园、乡约农牧蔬菜基地、大丰村蔬菜基地等处,发现梨冠网蝽成为了菊芋、甘薯、桃、梨等果蔬作物的主要害虫,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抓紧防治。为害时,以成虫、若虫在叶背取食  相似文献   

12.
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近年来在新疆和静县梨园连年为害,泛滥成灾,此害虫具有来势凶猛、防治困难、严重影响树势及果实品质等特点,给梨园生产者造成巨大损失.我们于 1999年开始对此害虫进行调查、防治试验,经几年努力,已有效地控制了此害虫的为害,目前为害率已控制在0.1%以下.  相似文献   

13.
正1.梨小食心虫该虫又名折梢虫,简称梨小,主要以幼虫为害樱桃、桃、李、梨等果树嫩梢。为害时多从新梢顶端叶柄基部蛀入髓部,由上向下取食。幼虫蛀入新梢后,蛀孔外面有虫粪排出和树胶流出。蛀孔以上的叶片逐渐萎蔫,甚至干枯。每年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害最为严重,尤其是苗圃受害较重。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有利于成虫产卵,发生与为害加重。防治要点:一是果实采收后及时剪  相似文献   

14.
<正>桃红颈天牛,拉丁学名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属鞘翅目、天牛科害虫,又名红颈天牛、红脖子天牛、铁炮虫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东北等地,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分布。该虫主要为害碧桃、山桃、榆叶梅、樱桃、紫叶李、苹果、梨、柳等,是园林植物的重要蛀干害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以来,梨二斑叶螨在砀山梨园发生逐年加重,严重的园片造成早期落叶,影响了梨树树势、梨果的产量和品质。为有效防治梨园二斑叶螨,安徽省砀山果园场科技人员于2016年6月16日在安徽省砀山果园场梨都科技公司梨园用24%螺螨酯悬浮剂2000、2500、3000倍液;20%丁氟螨酯乳油5000倍液;20%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和清水等7个处理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梨园二斑叶螨试验。  相似文献   

16.
多虫复合为害对棉花产量产值影响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年田间试验结果,对所设计的6种害虫3种不同组合的棉花多虫复合为害系统,进行了害虫对棉花桃数、铃重、烂桃、僵瓣、皮棉绒长及品级、总产量和产值影响的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各复合为害系统害虫与棉花产量结构要素、品质要素、产量及产值的最优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地描述了多虫复合为害系统中害虫对棉花产量和产值的为害损失,初步探讨了多虫复合为害规律,明确了复合为害系统中各类害虫对棉花产量、品质和产值的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北京平谷梨园目前土壤养分现状、灌溉水水质情况和梨果的品质状况,对100个有代表性的梨园土壤p H及矿质养分含量、1个灌溉水水质情况和30个梨果的品质指标进行了调查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平谷梨园土壤pH 5.99~7.72,平均pH 6.99,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有效铁、有效锰含量较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铜处于较高水平。灌溉水的pH 7.90,水质其他检测指标均合格。梨果的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氮、磷、钾、钙、镁和铁含量均高于参照值,总酸含量与参照值相比没有增加。因此,建议进行土壤改良,调节土壤pH,重视施用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注意补充氮肥、铁肥,减少锌肥的使用量,适当调节灌溉水的pH,加强梨园土肥水和栽培管理,以提高北京平谷佛见喜梨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噻虫啉是一种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高效的广谱、内吸、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梨果类水果、棉花、蔬菜、马铃薯和林木上的多种害虫有优异的防效,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尚无  相似文献   

19.
<正>梨树害虫的种类达数百种,其中危害严重的害虫约有20多种,尤其是梨木虱危害最重。近年来已成为南方梨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已成为遍布各梨园危害的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危害情况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梨芽、叶及嫩梢汁液,以若虫危害为主。若虫能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污病,滋生黑霉菌而污染叶片和果实,常会使叶片粘连在一起而影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在香梨生产阶段,梨小食心虫危害是导致香梨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第三师五十三团大力发展香梨产业,梨园面积不断扩大,为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对香梨果品的危害,生产安全的香梨果品,在五十三团开展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预防梨园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性诱剂不仅可对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进行监测,同时也可对梨小食心虫进行有效控制。在相同生产管理条件下的梨园内,采用水盆式诱捕器诱虫效果优于粘板式诱捕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