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正平 《世界农业》1999,(10):21-23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更好地促进今后的工作,乃至于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业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1-农业对外经济合作(1)农业对外经济合作的特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始终以非赢利性质的援助为主,并且是中国单方面提供援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农业对外经济合作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平等互利…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阶段,在"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方针指引下,中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交流品种、技术、资金、人才与经验,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既增进与密协了国际友好关系,又为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与新农村发展和为推选世界农业进步,作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发展需求驱动下,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成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抓手。广东作为农业大省和科技强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力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对外开放,实现广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总结了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政府搭台与院所积极参与相结合、整合创新资源与共建合作基地相结合发展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争取政府及科研项目支持、选择合作伙伴、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合作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探索广东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包括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战略,打造华南地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桥头堡”;整合国家和省各类平台和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构筑科技交流新格局;加大力度培养有全球视野的科技人才及团队,切实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集聚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际合作新模式,以期为广东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仪,通过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建设开放、包容、普惠的经济合作体系,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最终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利共赢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倡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与交流是支撑中国农业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国际农业合作和全球农业治理新格局和新秩序的有效途径.着眼"一带一路"背景,开展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倡仪研究,既可为农业领域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也可为探索完善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倡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月21日,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18年农业对外合作工作,研究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联席会议各单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等重点任务,大力培育跨国农业企业,拓展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渠道,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布局、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农业对外合作开创新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针,明确了以我为主、统筹兼顾的原则,确立了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完善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体制机制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出了大力加强领域外交和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这不仅为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农业外经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立足省情,制定措施,推进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就成为当下最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发展的政策演变过程与成效,认为在两岸农业合作中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是主要的连接载体,但两岸农业经济主体的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双向互动;同时提出要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加强政策创新与科技合作,注重优秀资源和人才的交流与引进;优化配置,完善两岸农业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外农业合作是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进行引导。本文系统梳理了"三农"类中央1号文件、"五年规划"以及《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中的对外农业政策,并对变迁特点进行总结。研究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农业政策一方面保持了原有的一些传统,如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农业"走出去"的公共性、关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鼓励"走出去"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新的元素,如将对外农业合作拓展到"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发展以基础设施为载体的农业合作园区、结合信息革命创建跨境电商和信息平台、强调绿色共享来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粮农目标。最后,提出建立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建立政策自信传送机制以及培养专业的政策执行队伍,以保证中国对外农业政策的有效落实,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业科技对外交流合作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农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福建省引进先进技术、品种、设备和管理经验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农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05,(8):F0002-F0003
漳浦农业立足实际,强化特色,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积极开展浦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引进台湾资金、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了农业的升级换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一是形成了水果、水产、蔬菜、畜牧、食用菌、花卉等六大主导产业,荣获“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荔枝之乡”、  相似文献   

11.
袁元 《世界农业》2024,(1):27-40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21年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倡议对沿线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沿线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且效应总体呈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区位与民族层面的差异,对沿线东部地区的效应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非民族地区,并超过了西部地区总体的增长效应。机制检验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能够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金融发展来驱动,且农业金融发展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大。从长远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得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驱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国)农业领域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加强中哈两国农业合作,提升两国农业合作水平.带动新疆设施农业技术、产品、装备劳务出口,哈国建立相关示范园,使其成为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和装备对外展示的窗口,形成辐射中亚地区的设施农业技术、产品集成与扩散、市场等信息交流的平台.[方法]实地调研并在哈萨克斯坦建立设施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结果]哈国设施农业处于起步阶段,温室类型较多,栽培水平低,不利于标准化管理.[结论]哈国设施农业水平偏低,规模小.发展设施农业须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栽培技术和国家财政扶持性投入.  相似文献   

1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体模式及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所暴露出的矛盾,即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单位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重构与市场机制相衔接的农业微观经济基础。建立中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重构中国农业微观经济基础的有效办法。为此,对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经济组织进行分析,对他们的特征进行比较,进而提出现阶段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发展模式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农业合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鸣 《世界农业》2000,(10):22-23
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农业和农村经济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形势。一年来,围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外事外经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农业外事外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勇于拼搏,全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我国农业丰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双边、多边合作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上 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农业交流与合作关系,与 10多个国家成立了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就必须通过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来解决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突出矛盾,必须建立中国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一产业化经营主要载体来重构中国农业微现经济基础。本文从历史检索和现实反思有机结合视角,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和基本国情,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井提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及发展所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州农业科技对中国资源型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加州农业科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经验,对中国资源型地区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如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中的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互动合作等。以增大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中国资源型地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领域,其内涵主要包括对外农业援助、对外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70年来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历程可以分为初步发展、体制调整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农产品贸易和对外农业援助发端较早,对外农业投资起步稍晚。纵观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历程,"走出去"的整体性、以企业为主、利用内外资源市场、开展农业外交、主动性增强是重要特点,未来中国农业"走出去"要保住"中国饭碗",做到"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发展现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农民群众的反映、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介绍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提出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认为应扶持和建立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利益共享机制。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几点办法。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农业高校与企业广泛合作,逐步建立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密切结合的教育机制,是中国农业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农业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探索农业高校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特征、内容以及与农业高校相适应的产学研合作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有利于农业高校建立以产学研结合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峰  曹林海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1):4920-4924
关于如何推进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使其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比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派遣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而国外也有很多先进经验,诸如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等.结合中国实际,应当探索并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如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系统培训,积极发展规模生产,扶持农技合作组织,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