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桂花乡有21个茶场,茶园面积1392亩,从1980年以来,茶叶黑刺粉虱和烟霉病为害十分严重、受害面积达100%,造成叶片脱落,减产失收,对此茶农束手无策,反映是难治症。1985年在省茶叶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具体帮助下,以跃进茶场为基点,用速灭  相似文献   

3.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建立了黑刺粉虱的发生期预测式和发生量预测式,在闽东北地区验证,其准确率达90%以上;确立了动态防治经济阈值,一般为每叶6头。韦伯虫座孢菌对黑刺粉虱幼虫的致病力强,并能寄生蛹,田间大面积应用防治效果在70%以上,持效达2年以上。卵孵化10%—20%时使用25%扑虱灵,防效达80%—90%。研究表明:利用虫生真菌、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混用),能有效地控制黑刺粉虱的危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做好黑刺粉虱的防治徐佐周,谢继金(浙江省台州地区经济作物总站·台州·317000)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疲软,导致部分管理粗放茶园黑刺粉虱发生。黑刺粉虱以幼虫多在茶树老叶背面刺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引起烟煤病发生,严重时茶丛中下部叶片乌黑;阻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县茶园生态环境不平衡,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分布广,有严重发展趋势,据调查不同程度受害面积达40%以上.黑刺粉虱属间隙性暴发性害虫,全年有4代,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第二、三、四代幼虫分别在5-6月,7-8月,9-10月出现黑刺粉虱害虫又会拍诱煤病菌,使茶树一片乌黑、叶片枯落,枝消生长停滞,新芽少,如果防治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根据我们实践经验采取预防和药物防治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预防措施;对发生局部黑刺粉虱枝叶剪除;对台州、重修剪的茶园,清园时对枯枝落叶进行烧…  相似文献   

6.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a)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幼虫固定在叶背吸食汁液,其排泄物含有糖分,能诱发煤病。邵武茅岗茶厂有3000多亩茶园,1986年6月间有100多亩茶园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由于人力、气候等原因,至年底已蔓延到全厂茶园,为害严重,茶园一片乌黑,最严重的900多亩,平均每张成叶卵数达1108个,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初期,为害茶树的黑刺粉虱,在省、内外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幼虫不但吸食茶叶汁液,而且能诱发烟煤病,使用常规农药,难以控制为害。为此省茶科所于1982年开始进行防治研究,筛选出20%速灭杀丁药剂及其有效浓度,通过两年,两处大面积  相似文献   

8.
9.
茶树黑刺粉虱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刺粉虱、桔刺粉虱,是我国茶树重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主要产茶区呈间歇性猖獗为害.主要以若虫栖息于茶树叶背刺吸汁液,成、若虫均排泄蜜露并诱发煤烟病,严重发生茶园茶树一片乌黑,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0.
黑刺粉虱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述了黑刺粉虱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介绍了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 ,着重叙述了黑刺粉虱寄生蜂、虫生真菌的种类、各地的优势种以及研究、应用的进展 ,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仲祥  陈勇 《茶叶》1991,17(2):31-31
我厂现有茶园2600余亩,其中更新茶园1600余亩。自1985年以来黑刺粉虱在我厂茶园逐步蔓延,至1987年成为我厂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被害茶园一片乌黑,树势衰退,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为了探索有效的药剂,为此,我们在场农科所的指导下,于1990年5月8日用扑虱灵对第一代黑刺粉虱进行了防治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试验使用的农药有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40%水胺硫磷和20%融杀蚧螨粉剂。共设置8个处理:扑虱灵1000倍、1500倍、2000倍和2500倍,扑虱灵2000倍加水胺硫磷  相似文献   

12.
茶树黑刺粉虱是茶树上的主要害虫,除了直接以其幼虫取食茶叶汁液为害茶树外,更为严重的是其分泌物诱发茶树煤烟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茶树黑刺粉虱暴发性强,其繁殖速度相当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面积暴发成灾;茶树黑刺粉虱的隐蔽性也特别强,该虫在茶树上的发生部位多集中于茶树丛的中下部植株叶片背面,药液不易直接喷射到虫体上;另外,茶树黑刺粉虱的抗药性极强,许多化学农药对它防效均很差。正是由于茶树黑刺粉虱的暴发性、隐蔽性和抗药性,导致其防治难度很大,采取一般方法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13.
黑刺粉虱因其体表具有蜡质层和周缘白色蜡质圈,且有小刺衍生覆盖于体表,三龄后其蜡质层更加增厚,小刺繁增到14对,具有较  相似文献   

14.
黑刺粉虱防治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刺粉虱在我省茶区分布广,一般为害较轻,但个别茶区也发现大面积被害严重的茶园。这种害虫还会引起煤病,受害重的茶园,以往仅注意防治煤病,而忽视虫害的治理,结果煤病发展愈烈,最后只能采取重剪烧毁病枝,茶叶产量受其影响。笔者于1981年9月至1982年12月间,曾多次与宁德地区、罗源县和洪洋公社等茶叶生产部门的工作同志一起,在朝阳大队茶叶队先对黑刺粉虱的为害、发生进行调查,后在测报基础上,分别于1981年10月和1982年5月在该虫的一龄幼虫期间,采用80%敌敌畏乳剂进行喷杀,到1982年12月止的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防治茶树重要害虫黑刺粉虱成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联苯菊酯乳油25.0 m L/亩药后3 d防效达82.8%,速效性最好;2.5%联苯菊酯乳油22.5 m L/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 g/亩和1.3%苦参碱水剂25.0 m L/亩药后7 d的防效均超过85.0%;所有药剂处理药后14 d的防效均在90.0%以上。因此,上述3种杀虫剂可以轮换使用,而田间虫量较大时,首选25.0 m L/亩的2.5%联苯菊酯乳油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黑刺粉虱的发生预测与防治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与计算,1992年间黑刺粉虱在福安市社口茶区,第一、二代分别预测第二、三代的发生量和发生期,与茶园实际调查结果相符合;在该年闽东茶区的茶叶价值、虫情、防治效果、韦伯虫座孢菌寄生率和农药用工费等动态情况下,提出防治指标6头左右/平均叶。  相似文献   

17.
吕夫珍 《茶叶》1989,(3):15-15
绍兴县钱清区茶园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遭受黑刺粉虱为害,目前已扩散蔓延到二个乡近10个村2000余亩茶园。被害茶园一片乌黑,茶树失去生机,树势严重衰退,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为了探索一种防治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18.
警惕黑刺粉虱猖獗成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又名桔刺粉虱,发生普遍,全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以幼虫在叶背吸取汁液为害茶树,并分泌蜜露状排泄物诱发多种(?)病(俗称乌油),不仅造成茶叶减产,而且影响茶叶品质和茶园管理。  相似文献   

19.
黑刺粉虱是一种小虫体的茶树害虫.近年来,曾在本省粵北茶区大面积猖獗发生,并有扩散趋势.由于该虫过去在英德地区没有大程度的发生为害,对其防治方法和措施缺乏经验.为此,特作防治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又名桔刺粉虱,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幼虫刺吸叶汁,并招致煤病发生,严重为害茶树生长。据在无锡地区调查,局部地区茶园成片发黑,老叶脱落,茶芽不发,大部分茶区减产30—50%,高的达80%。为了进一步摸清黑刺粉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