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对2018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主要干旱期内磐石地区降水、气温、日照及蒸发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对比近30年历年平均值。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内,极少的降水、较高的气温和较大的日照及蒸发是此次干旱的重要气象要素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结构方程模型在回归分析中的应用,也是SEM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文章先确定各类变量建立初步模型,然后根据2000~2012年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烟草产量的3大气象因子:气温、降水、日照与烟草产量4者之间的相关矩阵,从而进一步确立回归模型,得出标准化回归方程,并根据模型提出提高烟草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气象条件对农作物产量的作用,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产量受到的影响,利用1951-2013年丹东地区气温、0 cm地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资料,分析丹东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2002-2012年丹东玉米年平均每667 m2产量和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丹东玉米产量受气象条件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1951-2013年丹东地区气温、0 cm地温变化呈上升趋势,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和丹东玉米产量的变化呈负相关,气温、0 cm地温、日照、降水、蒸发和丹东玉米产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其中气温和丹东玉米产量的相关度最高.建立气温、0 cm地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蒸发对丹东玉米产量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丹东玉米产量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度高达0.9496.  相似文献   

4.
蒲城酥梨黑星病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蒲城县2007-2017年酥梨黑星病监测资料和同期该县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和SPSS软件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蒲城酥梨黑星病9月高发期发生特点和规律,以及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对9月黑星病病园率影响程度,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蒲城酥梨黑星病病园率气象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春季5月份降水量、果实膨大期7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7月中旬平均气温和7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是影响9月黑星病侵染传播率的关键气象要素。酥梨黑星病气象预报模型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方法的水稻产量遥感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高效的水稻产量估算方法,以2017年长春市九台和德惠地区的采样点为样本,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为特征变量,通过对产量与特征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与特征变量之间的主成分分析和袋外数据(out-of-data,OOB)变量的重要性分析对特征变量进行选择,以选择后的特征变量为输入变量建立水稻产量估算的随机森林回归(RFR)模型。结果表明:特征变量优选后的RFR模型对水稻产量估算的精度更高,决定系数R~2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950和0.060;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农安地区,以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作为比较模型,表明RFR模型的水稻产量估算精度明显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RFR模型的R~2和MRE分别为0.730和0.090,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R~2和MRE分别为0.530和0.120。  相似文献   

6.
阳信鸭梨初花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阳信县物候资料及春季气候特点,选用榆树(Ulmus pumila)的花期为起点,统计榆树花期与其它各种树木花期≥0℃的间隔积温263.1℃作为物候预报基本资料,预报鸭梨初花期;根据花前生育期特点,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求花前不同时段气温与开花日期之间相关系数,对开花前的温度、降水、日照等29种气象要素进行逐步回归筛选,从大量相关系数普查中找出与花期早晚相关最密切时段。以此时段的因子作回归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即花期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良好,方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济源县二十五年(1961~1985)来夏谷产量与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降水量不足和降水时间分配不合理是影响该县夏谷产量的主要原因,其中,九月上旬降水偏少对产量影响最大。该县夏谷全生育期内总积温和总日照时数能满足夏谷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六月下旬因降水不足致使日照时数偏多是影响产量的又一主要气象因子。夏谷生育期内各时段气温分布比较合理,不存在限制产量提高的温度因子。依据逐步回归和积分回归原理,建立了夏谷产量预报方程,对产量预报的准确性作了检验;同时,还将各气象要素对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县夏谷栽培管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镇宁自治县1990—2012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总时数、无霜期和积温等气象要素观测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这3种作物的产量与这些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小麦的产量逐渐下降,反之水稻、玉米的产量增加;3种作物的产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出现极端天气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会出现较单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省中山市1995—2018年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及早稻平均产量数据,利用HP滤波、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2018年中山市气象要素对当地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稻的不同生育期,早稻对不同气象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此外,利用多元一次回归方程,选取气象要素建立了中山市早稻的数学统计模型,是中山市早稻气象产量趋势预测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0.
气象要素对高寒针茅草原产草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生育期的温度、降水、日照、积温、地温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西北针茅牧草生育期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草原全部牧草的产量为基础资料,运用积分回归的差分形式,计算了影响西北针茅产量的旬平均气温、≥0℃积温、5cm地温、10cm地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影响系数,构建了影响西北针茅产量的气象要素评价模型,并进一步计算了产量影响指数,用于衡量西北针茅生育期各气候因子对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各气象因素中,对高寒草地西北针茅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6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达1150.73~1470.66kg/hm2,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为491.72~819.01kg/hm2;其次是日照时数,4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8月各旬日照时数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为347.90~668.17kg/hm2;第3是≥0℃积温,4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0℃积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达207.32~486.40kg/hm2;第4是旬平均气温,4月中下旬和7月中旬的旬平均气温可以造成146.22~173.76kg/hm2的产量波动;第5是地温,5月中旬至6月中旬,5和10cm地温对牧草产量的影响指数分别为42.46~62.55kg/hm2和41.46~51.63kg/hm2。【结论】降水量对高寒草地西北针茅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第3是≥0℃积温,第4是旬平均气温,5和10cm地温对西北针茅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水稻氮素积累特性及生产效率与生态条件、栽植方式及二者互作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不同生态稻区水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3个生态点中,高光照、低土壤肥力的仁寿点,其植株含氮量和氮素积累量较低,氮素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则显著高于雅安和郫县。不同栽植方式间,50 d秧龄移栽提高了拔节-抽穗阶段氮素积累速率和积累量,促进抽穗后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单苗优化定抛加快了拔节前和抽穗后氮素积累,提高植株氮素总量。相关分析表明,仁寿水稻产量与播种-拔节阶段氮素积累量和叶片氮素转运呈显著水平以上正相关;郫县产量与抽穗-成熟阶段氮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雅安有效穗数与成熟期植株含氮量显著正相关,颖花数与茎鞘氮素转运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提高了仁寿和郫县水稻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增产显著;长秧龄单苗手插则能协调雅安水稻氮素积累与分配,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Although moderate drought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high temperature, the specific regulatory mechanism driving the effect of moderate drought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on starch synthesis is still unclea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moderate drought on rice starch synthesis at the grain-filling stage,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and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starch synthesis under four different treatments involving high temperature and/or water stress (CK, HT, WS, and HT+W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e starch synthesis of a japonica inbred rice was measured under the four treatments during the grain fil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moderate drought on grain filling mainly occur in the inferior grains of rice.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enzymes involved in starch synthesi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ir main genes, the synthesis of rice starch can be affected. Therefore,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moderate drought were antagonistic, and moderate drought can alleviate the damage to grain quality at a high temperature by improving the starch synthesis of inferior grains in japonica rice. This study provides a basis for stress-resistance cultivation and breeding strategies of rice with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区域限制大豆高产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可为东北三省大豆合理布局、防灾避灾以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19年(时段Ⅱ)两个时段,利用调参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大豆潜在种植区各站点气候生产潜力,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大豆冷害和干旱指标,明确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冷害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统计方法,明确限制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结果】(1)与1961—1980年(时段Ⅰ)相比,1981—2019年(时段Ⅱ)大豆潜在种植区增加2.81×106 hm2,占研究区域总土地面积的3.57%;(2)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稳产区面积占比减少,其中高产稳产区面积占潜在种植区内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7.67%减少到17.11%,高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3.54%增加到15.13%,低产稳产区占比由34.98%增加到38.17%,低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8.58%减小到18.49%;(3)研究时段内,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产稳产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特别是严重冷害发生频次高于低产稳产区以及低产不稳产区;大豆生长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次增加,重旱发生频次减小;(4)大豆产量变化与冷害发生频次呈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异性的变化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高产不稳产和低产稳产面积增加,高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面积减少;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不同,低产区较高产区总体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但在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冷害发生频次下降,干旱发生频次上升。总体而言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和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需求,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逐渐加剧,进而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对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巨大挑战。同时水资源持续短缺也给农业灌溉用水带来了巨大挑战,利用各种高效节水技术对作物进行抗旱性锻炼,保障作物不减产或产量提高的情况下降低作物无效耗水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基础。小麦、玉米、水稻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干旱胁迫对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玉米、水稻试适宜的干旱胁迫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榆中县马铃薯逐年减产率与实测资料计算出的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段的农田蒸散 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干旱监测模型。以减产率农业干旱指标等级⑴为标准,通过干旱监 测模型计算出马铃薯的农田蒸散量农业干旱指数,用此指数统计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段干旱等级 的发生概率,用Pearson-Ⅲ频次密度函数⑵统计出马铃薯全生育期不同重现期的各乡镇减产率, 最后利用GIS 空间分析模块绘制马铃薯干旱等级概率分布图、不同重现期下的减产率分布图、不 同干旱等级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16.
伍引风  朱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810-8812
结合仁寿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分析仁寿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仁寿县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为推动仁寿县新农村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分别代表四川盆地平原和丘陵地貌的眉山市东坡区和仁寿县的NDVI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NDVI呈波动变化,总体表现为上升;除1975年外,仁寿县均高于东坡区,即丘陵区均大于平原区;NDVI变化与环境政策、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而丘陵区生态最为脆弱,水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水稻抗旱品种、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栽培稻抗旱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稻抗旱品种的育成、节水栽培技术的形成,抗干旱机理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支持,稻谷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文章通过对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研究方面包括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育种、节水栽培、抗旱机理、抗旱生理生化、抗旱性遗传和抗旱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今后,应加强栽培稻旱播旱管、水播旱管研究,提高节水栽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与抗旱有关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用以改良抗旱性,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气象干旱等级标准(GB/T20481-2006),统计分析陇南市8县1区九个气象站1971—2010年年平均各类干旱频率得出:近40年陇南市平均出现干旱的年频率为60.3%,其中,春旱39.3%,夏初旱20.5%,伏旱38.5%,秋旱35.3%。利用各站经度、纬度、拔海高度与各站平均干旱年频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陇南市各地平均干旱年频率,结合各地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干旱灾害危险性图层,再同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干热河谷和徽成盆地及文县东南部干旱危险性等级最高,干旱年频率大于60.0%,由此向北向高干 旱危险性等级递减,武都区的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宕昌西北部及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干旱危险性等级最低,干旱年频率小于50.0%。徽县、成县、两当中部及西和北部以及武都、文县境内的白龙江、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区为干旱高风险区;宕昌与武都池坝乡、马营乡高海拔区和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干旱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耐逆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种质分布情况。对耐性频度较高的耐寒性、耐旱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耐寒、耐旱品种频度高、强度大,耐寒品种高达86.44%,高耐率23.53%;耐旱品种为48.77%,高耐率31.65%;耐盐性品种仅为6.46%,并且无高耐性和耐性品种。耐寒品种频度水稻高于陆稻,各熟期类型分布频度接近,随纬度增加、经度西移和温热条件降低而增加;耐旱性品种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早稻早熟耐性频度最高,其余熟期比较接近,河北省东北地区高,西北及冀中库淀地区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