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导致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发生褐变的基本机理,认为褐变包括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褐变的主要原因是酶促褐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褐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板栗产品的褐变及护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板栗产品的褐变是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板栗产品的褐变原因及有效的护色方法,对板栗产品加工生产的工艺参数的确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果实褐变机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果实褐变是果实成熟老化生理衰退的特征之一。由于发展快 ,造成果实品质变化 ,贮藏期缩短 ,成为贮藏保鲜的主要障碍 ,也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热点。Smock等人在苹果的贮藏研究中发现有八类生理失调反应 ,包括冻害、冷害、组织衰老、缺钙、高二氧化碳、低氧、机械伤等均能引起果实褐变 ,由此可见造成果实褐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果实的褐变从本质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非酶褐变是指由各种非酶原因引起的化学反应而造成的果肉或果皮的褐变 ,多酚物质自动氧化随后聚合也可产生褐色物质引起褐变 ;酶促褐变是组织中的酚类物质在酶…  相似文献   

4.
板栗产品的褐变及护色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产品的褐变是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板栗产品的褐变原因及有效的护色方法 ,对板栗产品加工生产的工艺参数的确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葡萄果汁褐变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山葡萄果汁发生褐变后,可以综合反映果汁的新鲜程度、卫生质量、营养概况、加工工艺及储藏过程是否合理。同时,直接影响产品的保质期,使产品的稳定性下降。因此,了解山萄萄果汁褐变的原因,掌握控制褐变的工艺将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褐变的原因和控制方法介绍如下。1褐变的主要原因1.1酶促褐变酶促褐变的反应比较复杂,一般解释为: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进行2次羟基化作用,生成三羟基化合物。邻酚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可将三羟化合物氧化成羟基醌。羟基醌非常容易聚合生成黑色素物质。1.2羰氨反应由于山葡萄果汁中…  相似文献   

6.
梨果肉褐变的机理及防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梨果肉褐变的物质基础和机理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引起梨果肉褐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对应的防褐措施,旨在为梨鲜果的贮藏和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板栗组培过程中褐变研究初探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通过研究板栗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板栗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与培养材料的褐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酶活性高,愈伤组织褐变严重。但过氧化物酶(POD)与褐变的关系不明显。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抗坏血酸,以及培养于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培养温度,能够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轻褐变程度,提高愈伤组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5个代表性的平阴玫瑰品种为试材,对不同芽位外植体的褐变度以及不同的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阴玫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芽位的外植体在组培中褐变发生情况不同,但5个品种各芽位的平均褐变度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均在第4芽;1.5g/L的活性碳(Ac)是初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0.2g/L的抗坏血酸(Vc)是增殖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目前已成为组织培养中的一大障碍.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资料,综合论述了褐变的机理、褐变产生的因素、防止褐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板栗是一种加工贮藏难度大的干果,因加工糊化而产生的褐变问题严重限制了板粟的开发利用.对极粟加工糊化中褐变的成因作了实验分析和理论上的探讨.结果表明,单宁与Fe3 氧化成色以及Maillard反应是引起栗果褐变的主要原因,并且温度、水分、pH值、氧化还原剂、糖分等对Maillard褐变有影响.并提出了板栗贮藏加工时的护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松脂液加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松脂液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可同时获得氢化松香与蒎烷,所得氢化松香颜色浅,质量好。采用低温活性好的触媒,在较低温度及合适压力下,可使蒎烷中顺式与反式之比达到7.5 ̄8.5,精馏后可达9 ̄10,从而满足了香料工业的要求。加氢产物用气-质联用仪分析,表明脂液中对异丙基甲苯及分子量较大的烯烃(长叶烯及石竹烯等)未参与加氢反应。蒎烷可采用脂液冷却结晶法,使其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2.
对7个松树树种的材积和产脂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点、重复对材积和产脂力的影响均不大,树种间材积和产脂力差异规律不明显。4个年度数据中,9年生和15年生材积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9年生和16年生时产脂力均达显著差异。从树种平均值分析来看,热带松、本种加勒比松和马尾松生长相对较快,而湿地松、巴哈马加勒比松以及火炬松则生长较慢;产脂力较高的是热带松、巴哈马加勒比松、马尾松优树混合种,属中等产脂力的是本种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产脂力较低的是垌头群马尾松(对照)和火炬松。  相似文献   

13.
板栗种子褐变底物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探索板栗褐变的发生规律,对南方早熟板栗种子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板栗种子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单宁,其含量在板栗种子不同部位有显著差异。种皮中最高,其次是胚轴和内果皮;子叶表层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子叶中心层,子叶中心层含量又高于子叶中间层。板栗各部分褐变程度与单宁在种子中的含量密切相关,含量越高,褐变越严重。认为单宁是板栗褐变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喜马拉雅白皮松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利用价值和经营管理情况,并对引种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高脂马尾松优树松脂化学组分及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逐步回归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安徽6省( 区) 的274 株优树的产脂力、含油率、软化点和松香、松节油化学组分等18 个因子与经纬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地理变异:即随着纬度的降低,产脂力、长叶松酸+ 左旋海松酸、新枞酸和去氢枞酸的含量由北向南递增;而含油率、莰烯、石竹烯、山达海松酸的含量则由北向南递减;并显示出产脂力与含油率和某些化学组分含量同时受经纬度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16.
从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F1和F2各15个家系中取样,测定和分析其木材基本密度发现,F1和F2木材全木芯基本密度的总平均值间没有显著差异,木材密度的变幅F2比F1的略大,而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之间的差异F2比F1小。  相似文献   

17.
高脂马尾松子代与优树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高脂马尾松优树林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年均生长量,单刀产脂量及其增益,产脂力及其增佃8个因子,以及其13年生子代林的产脂力、树高、胸径、单株材积4个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子代产脂力随着优树单刀产脂量、年胸径生长、产脂力和产脂力增益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优树单刀产脂量是主要因子,另外,胸径年生长与子代产脂力亦密切相关,以上结论可供今后选优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杉脂的组成及基本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杉脂为无色或乳白色透明状非晶体,具芳香味,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微溶于苯、石油醚等,微热易溶于甲醇。在自然存放过程中,水杉脂的颜色逐渐加深呈淡黄色或黄色。研究结果显示,水杉脂的软化点、中性物质含量较高,酸值较低,树脂酸的种类与脂松香一致,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松香工业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香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天然树脂.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松香被广泛应用于造纸、胶粘剂、油漆涂料、油墨、橡胶、食品等工业.本文将通过阐述中国松香工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从宏观角度对中国松香工业作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抚宁县、卢龙县境内的天然次生油松林的调查研究指出,由于近年来不合理的反复择伐和整枝,多数Ⅰ~Ⅱ龄级的油松林已成为径级小、干形不良和庇护土壤能力极低的稀疏林分。有纯林也有混交林,有同龄林也有异龄林。林内有油松和栎树的天然更新幼树。文中论述了用油松林疏伐保留株数标准控制油松林密度问题,并制定了合理整枝标准;特别强调对油松林应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油松的天然更新,变疏林为密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