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面(出苗前)或植株(幼苗分枝期)喷施Atrazine液后,从田间观测及考种结果看,未导入抗性基因的大豆对照株受害严重,或杜死严重减产;导入抗性基因的大豆植株后代F4,F5代基本不受影响,单株产量与未喷液的对照株相近或略高。这显示了导入的抗性基因对Atrazine的抵抗作用。通过喷施Atrazine已筛选出了多个抗性较强的株系,有望从中进一步筛选出抗性稳定的株系,用到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2.
抗阿特拉津的转基因大豆植株问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抗除草剂的基因工程是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中的活跃中心之一。阿特拉津(Atrazine)是玉米生产中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对玉米无害,效果良好。但对与其间作套种的豆类或复种轮作的小麦、水稻等作物却造成了伤害。1983年国外就有人提出将杂草中的抗阿特拉津基因转侈到怍物中的设想,但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外研究表明,对阿特拉津的抗性是 相似文献
3.
转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烟草的获得及其生物降解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拉津氯水解酶(AtzA)能有效催化有毒的阿特拉津脱氯生成无毒的羟基阿特拉津。本文将来自假单胞菌ADP的atzA-ADP和来自节杆菌AD1的atzA-NK分别插入Ti载体pBin438, 构建了atzA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atzA- ADP和pBin438-atzA-NK。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 经基因组PCR筛选及RT-PCR分析, 获得16株转atzA-ADP烟草株系和11株转atzA-NK烟草株系。在含150 mg L-1阿特拉津的1/2MS培养基上生长50 d时, 株系401的降解能力最高, 达79.26%, 远高于野生型烟草的0.47%, 说明转基因烟草可用于建立阿特拉津残留环境的植物修复系统。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解决阿特拉津给土壤带来的污染问题以及寻找吸附效果较好的活性炭基质,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经煤、木、果和竹质4种生物炭处理后的残留量,并对其在阿特拉津溶液和土壤中的吸附动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煤质活性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和10 mg/L的阿特拉津溶液和悬浮液的吸附效果较好,其吸附率为5.651%~68.42%;当阿特拉津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煤质活性炭在40 min时对阿特拉津溶液的吸附率高达23.49%;与对照组相比,当阿特拉津的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土壤中阿特拉津经煤质活性炭处理42天后的残留浓度最低,活性炭吸附率达到91.39%。综上,煤质活性炭能有效降解溶液及土壤中阿特拉津含量,这将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转基因大豆品种黑农37及其3对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大豆抗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鉴定法的相关性,探讨了光照和黑暗处理对生物测定法鉴定的影响,旨在建立简便快捷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培育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大豆对草甘膦更为敏感,而且可以用种子发芽过程中下胚轴的抑制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对草甘膦非常敏感的大豆品种黑农37,其结果可以反映黑农37在田间条件下对草甘膦的抗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可以反映大豆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阿特拉津作为除草剂大面积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对土壤、地下水和江河湖泊等环境造成了污染。虽然阿特拉津的毒性较低,但其易溶于水、难降解、残留较大,影响作物产量,牵制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阿特拉津残留量过大时对当地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威胁,以及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展开综述。报告了阿特拉津的吸附机理与残留原因,阐述了其对动植物产生的影响,将现有的阿特拉津降解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阿特拉津降解的未来趋势进行讨论和展望。为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周期长等问题,结合不同降解方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将物理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找出对阿特拉津残留降解效果最好、有利于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11.
At present transgenic plants are globally grown. Availability of a reliable regeneration system predominantly from a single transformed cell is the prerequisites for gene transfer but regeneration is still a key problem 《分子植物育种》2007,5(2):289-290
At present, transgenic plants are globally grown. Availability of a reliable regeneration system predominantly from a single transformed cell is the prerequisites for gene transfer, but regeneration is still a key problem (Wenzel, 2006).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in pla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generation protocol. Shoot formation is oilen enhan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uxins and cytokinins. TDZ (Thidiazuron, N-phenyl-N'-1,2,3-thiodiazol-5-ylurea), a non-purine, has been shown to promote differentiation of organized centers of growth in cultured tissues at much lower concentrations, and shoot regeneration occurs with an efficiency comparable to or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cytokinins (Fiola et al., 1990). By addition of TDZ, a series of plants which were difficult to culture in vitro or less sensitive to plants growth regulators obtained somatic embryos and regenerated plants, some of them have become the emin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TDZ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very efficient in stimulating adventitious shoot production in several recalcitrant plants. TDZ is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growth regulator for in vitro shoot regeneration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several crop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how the new growth regulator TDZ to affect the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相似文献
12.
13.
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15.
第一代抗草甘膦转CP4-EPSPs基因大豆GTS40-3-2是国际上应用时间最长、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以6份GTS40-3-2衍生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新品系为亲本,配制4个杂交组合,利用抗性分级法和相对株高法鉴定杂交亲本及其F_(2:3)子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差异,分析其抗性水平与遗传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1230 g a.i.hm~(–2)草甘膦喷施处理时,转基因亲本及其F_(2:3)子代的苗期生长受草甘膦抑制不显著,而当喷施浓度提高至3690 g a.i.hm~(–2)和4920 g a.i.hm~(–2)时则抑制作用显著。供试的6个杂交亲本中以ZLHJ06-1568、ZLHJ10-713和ZLHJ06-69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相对较强,而4个F_(2:3)组合中以ZLHJ10-713×ZLHJ06-698后代在草甘膦喷施后株高受抑制最小,对草甘膦耐受性最强。不同组合后代对草甘膦的耐受性普遍优于其双亲,呈现出杂种优势。各组合后代与亲本之间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均呈正相关,但由于亲本间互作效应的不同,导致后代抗性水平产生差异。本研究表明草甘膦抗性基因CP4-EPSPs在大豆中的表达水平与其遗传背景相关联,为利用转基因大豆新种质培育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过程中目标基因的定向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是科学界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根据转基因植物所带有的转基因成分的DNA序列,设计引物对耐草铵膦转基因植物中转入的转基因成分进行了PCR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CR扩增对外源基因和遗传标记基因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生产10年以来,尽管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长期积累的数据表明,在经济利益上,采用转基因植物的农民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采用转基因植物,农药特别是高毒农药使用量减少,减少了农田环境和水环境的化学毒素毒物的残留。由于转基因抗虫植物虫害减少,在粮食产品中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毒物残留大大降低。这表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转基因植物商业化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改良。 相似文献
18.
以东北地区4个主栽大豆品种为试材,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2个抗真菌病基因,即几丁质酶基因和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构建在同一植物表达载体上,对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经Southern检测同时整合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转化频率为0.5%。将T0代转基因大豆植株扩繁至T2代,并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的抗性检测,4个株系的抗性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分子生物学验证及RT-PCR检测表明2个外源基因在4个株系中均进行了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19.
20.
W6基因是由普通小麦地方品种小白麦cDNA文库中克隆获得的ERF类转录因子, 属于ERF IV家族。将W6基因构建在由组成型CaMV35S强启动子控制的双子叶转化载体pBI121上,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烟草新华1号。利用RT-PCR技术分析W6基因的过量表达对下游抗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并测定高盐胁迫下转基因烟草的S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 所检测的转基因烟草阳性株中W6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耐盐性明显提高。W6基因的表达诱导并增强了含有GCC box的PR(pathogenesis-related)基因和含有DRE/CRT元件的COR/RD基因的表达。在高盐胁迫下, 转基因烟草的SOD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W6基因既能诱导抗病相关的PR基因表达又能诱导与提高非生物胁迫能力的COR/RD基因表达, 可能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相关, 证实转录因子W6参与了耐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调节, W6基因的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烟草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