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科技     
原作者从有发热、咳嗽、流鼻涕及呼吸急促等的呼吸器官症状的19群牛的鼻汁中,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出38株病毒。这些病毒接种于初代牛肾培养细胞和MDBK细胞后,出现的CPE与牛鼻病毒(BRV—1和BRV—2)的CPE是一致的。38株分离病毒的特性是:病毒在IUDR条件下继续增殖,证明了分离病毒是RNA型的,有抗乙醚性,对酸易感性,经56℃  相似文献   

2.
从1975年到1981年间,对19个牛群分离的鼻病毒(BRV)做物理化学性状及血清学检查。还对发病牛群双份血清中的抗体作了调查,并对牛鼻病毒与其所引起的呼吸器官病的关系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黑龙江省某牛场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牛鼻汁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该病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不敏感,对酸、氯仿、乙醚均敏感,不耐热,56℃加热30 min可被灭活,且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该病毒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BRSV N基因中596 bp的特异性片段,并且分离株与GenBank中BRSV毒株N基因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9.3%.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命名为BRSV HJ株.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是牛的重要传染病病原,除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可引起结膜炎、流产、脑炎和全身性感染。本试验从广东某牛场疑似IBRV感染牛中采取鼻拭子样品,用PCR和荧光PCR方法,初步诊断病牛感染IBRV。用MDBK细胞对初诊阳性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株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命名为GD0109。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以使MDBK细胞产生典型的圆缩、呈葡萄样聚集以及空洞等细胞病变。将GD0109与强毒的ATCCVR-2112TM株感染细胞裂解液分别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5代,对5代、10代、15代的病毒分别进行TCID50测定及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和参考株VR-2112TM相似,提示该分离株为强毒株,并且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为进一步疫苗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月中旬,黑龙江某牧场大规模暴发了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症状的疾病,主要见于奶牛流泪、流鼻汁,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红色,外阴和阴道黏膜充血肿胀并伴有出血,部分牛高烧达41.5℃,有少数牛流产。我们对病牛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无菌采集病牛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内蒙古某牛场患呼吸道病牛鼻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NM575,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分离的病毒能够抵抗100μg/m L的DNA抑制剂5-溴脱氧尿苷,确定为RNA病毒。电镜观察可见无囊膜球形的病毒粒子,直径约30 nm,与小RNA病毒形态学特征相符。理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病毒对乙醚、氯仿及胰酶具有一定抵抗力,耐酸,对热敏感,与牛肠道病毒特性相符。应用牛肠道病毒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可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 Bank中登录的牛肠道病毒参考毒株及其他种属的肠道病毒参考株相应的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NM575与牛肠道病毒BHV-261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80%,进一步说明分离株为牛肠道病毒,且基因分型为EV-F1。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嗜性试验结果显示,NM575株可感染牛、仓鼠、猪、犬和鸡等多种动物细胞,尤其在牛源细胞中复制滴度最高,为10~(7.6) TCID_(50)/m L。综合以上结果分析确定所分离的病毒株NM575为牛肠道病毒,这是我国首次从患呼吸道病牛鼻拭子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
从 3批均以呼吸道症状和出血性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死亡巨蜥中获得 3株嗜水气单胞菌。其培养性状及生化特性基本一致 ,均可产生β-溶血环。分离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对PG、COS、VAN、CIP、NOR、CAR耐药。 3个菌株具有相同的菌体 (O)抗原血清型 ,该血清型与嗜水气单胞菌参考菌株 J1不同。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和火焰消毒笼舍可有效防治上述菌株所导致的巨蜥疾病  相似文献   

8.
1983年3月某牧场荷兰种乳牛育成群发生了以呼吸器官症状为主的疾病,并从病牛鼻汁中分离到IBR病毒,在血清学上也证明了是IBR病毒感染。因此用该牧场的牛血清研究了IHA法对现场病例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其概要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从江苏省无锡市几个呼吸道症状明显、高热发病的猪群中采集到的棉拭子和猪肺样品进行病毒分离,经纯化后,对病毒的血清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猪流感病毒(SIV)H3N2亚型1株、H1N1亚型1株、H9N2亚型毒株2株。这一结果为该市有效防控猪流感、深入研究SIV的传播机制和遗传演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月,内蒙古某肉牛场暴发呼吸道疾病,为了确诊该次疾病的病原,无菌采集牛鼻汁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对牛鼻汁中的病原进行PCR检测,并针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细菌分离结果将该分离菌初步鉴定为链球菌;药敏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高度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料中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支原体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由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引起该肉牛场肉牛发病的病原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支原体和链球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初,以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最先见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育肥牛群,随后相继出现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并命名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Madin等于1956年首次从患牛分离到病毒。随后,一些研究者相继从病牛的结膜(1961)、外阴(1959)、大脑(1962)和流产胎儿(1964)分离出了病毒。Huck于1964年确认牛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它具有典型的泛嗜性,能侵袭多种器官和组织,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如鼻气管炎、发热、结膜炎、产奶量减少、流产、脑炎和生殖道粘膜病变。迄今为止,各大洲都有发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1999-2008年从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广西、山西、江西、广东、福建和辽宁等地有典型鸭病毒性肝炎症状的病死雏鸭中共分离得到22株病毒。用鸭肝炎病毒(DHV)Ⅰ型(DHV-1)抗血清和新型DHV (N-DHV)抗血清对分离的22株病毒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对22株病毒的抗原相关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然后对VP1基因的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存在DHV-1和N-DHV两种血清型。其中分离到的12株为DHV-1,10株为N-DHV。依据VP1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与根据抗原性鉴定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一致。12株DHV-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左右,10株N-DHV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左右;DHV-1分离株与N-DHV分离株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2%-77%。同血清型病毒株间的VP1基因变异很小,表明DHV的抗原性稳定。  相似文献   

13.
1993年9月以来,青岛、烟台等地流行一种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引起产蛋鸡感染发病,发病后产蛋量下降20~40%。蛋壳颜色变浅、畸形蛋和小蛋增多。1994年5月我们从发病鸡体内成功地分离到一株病毒。电镜观察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该分离毒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经SPF鸡胚中和试验证明,分离毒与肾型传支N115和T株血清型有明显差异,与呼吸道型传支Mass株也有很大区别,鉴定为传支变异株。人工攻毒试验表明,该分离毒不能使5和14日龄SPF鸡感染发病,但可使产蛋鸡发病,引起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降。故称之为产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YGV)。  相似文献   

14.
从黑龙江省某牛场当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牛鼻拭子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在MDBK细胞上能够产生典型的病变。经免疫荧光鉴定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牛副流感病毒3型,命名为HLJ1。将病毒的M基因与GenBank中已发表BPIV3毒株的M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LJ1与BPIV3c型参考毒株NX49的同源性最高为99.7%,因此HLJ1分离株属于c基因型BPIV3。我们的结果将为牛副流感病毒3型检测试剂盒及疫苗的研发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期从山东省许多地区爆发的以心包积液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发病鸡中分离到10株病毒,经PCR检测和血清型鉴定,确定为血清4型禽腺病毒。SPF鸡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到的病毒能完全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鸡相同的症状与病变。用该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制作的抗体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倞 《中国兽医杂志》2019,(3):94-96,99
为了分析驻马店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从驻马店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74份中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分别检测4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43株分离菌株以K5、K20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7.2%、27.9%;43株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1.2%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8.6%~234.9%之间,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耐10、9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6%、27.9%。本试验为该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山东省泰安市采集的38份具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病死猪的肺脏、气管和扁桃体进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分离鉴定,其中14株菌株表现出形态多样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等特点,小鼠试验显示有较强的毒力,PCR电泳结果得到了650bp的预期目的片段。系统的生物学鉴定表明,这14株分离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aumoniae,APP)。对确诊的14株APP采用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检测。结果从山东省泰安市分离到14株2个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其中,血清7型8株、血清5型6株,血清7型、5型为绝对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南疆地区某奶牛场3月龄犊牛陆续出现咳嗽、气喘、黏性鼻液等临床症状,发病死亡数只,怀疑为支原体感染引起.为确定病原,本研究采集发病犊牛鼻拭子30份、病死犊牛肺脏1份,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同时,使用支原体培养基进行支原体分离,对纯化后单菌落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显示,病牛鼻拭子中牛鼻支原体PCR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福建某兔场呼吸道疾病病原,本试验从呼吸道病死兔的肺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菌FZYH001。动物回归试验能复制出症状和病变特征与临床病例相同的病兔,且从人工感染兔的肺脏中能回收到攻毒菌FZYH001,表明分离菌FZYH001为该兔场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根据分离菌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确定为荚膜血清型为A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FZYH001仅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3种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9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20.
BHV-1(牛疱疹病毒1型)是首次从患病的夏洛来牛的乳房分离成功的。被BHV-1病毒侵害所致疱疹的直径为10mm。前言在1956年,当BHV-1病毒刚被分离时,也曾被误认为牛鼻气管炎病毒的一个亚种,错把其作为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从那时起,BHV-1病毒就与几种不同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纠合在一起了。BHV-1病毒也曾被怀疑过是牛阴道炎、阴茎炎、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