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和比较了7个黄瓜品种在自然低温下的生理效应及其产量,结果表明:绿宁3号、寒月和津绿3号的根系活力较高;津优30号、永昌9618、绿宁3号和津绿3号的耐低温性较强;津优30号和津绿3号的畸形瓜少,产量高。在根系活力、耐低温性和产量方面,津优30号和津绿3号最好,津优2号和北极星低。  相似文献   

2.
一、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的黄瓜品种。冬春茬要耐低温、弱光,夏秋茬要耐高温。冬春茬主要品种有:津绿3号、绿宁3号等;夏秋茬主要品种有:津春5号等。  相似文献   

3.
不同黄瓜品种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津春3号、津优1号、津优3号、津优30号、998等5个黄瓜品种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规律进行了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吸肥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形成1000kg产量所需的N、P、K养分量也不同,以津春3号所需的N、P、K养分总量最多,998所需养分量较少,津优1号养分吸收受季节的影响较大。总结出不同品种施用N、P、K的最适配合比例。  相似文献   

4.
1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霜霉病的品种有津优2号、津春4号、北京102、北京101、津研2号;抗白粉病的品种有津优1号、2号、3号,中农4号、津绿5号;耐疫病的品种有津杂3号、4号、长春密刺、中农5号;抗枯萎病品种有津优1号、2号、津研4号、新泰密刺、长春密刺。2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理从无病留种田采种,根据种子的来源及历年病害发生状况进行种子处理。①温汤浸种。②干热灭菌。③药剂浸种或拌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可防疫病;新植霉素200毫克/公斤浸种3小时或用次绿酸钠300倍液浸种20分钟防治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黄瓜引种及大棚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津优40号和津优10号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均在69000kg/hm~2以上,参试品种中津优40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中农106号和中农18号,显著高于津优10号,津优10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中农18号,显著高于中农106号;黄瓜穴盘育苗的基质以河沙∶泥炭=3∶2为好;黄瓜纸箱内加塑料袋包装方式的失重率最少,仅2. 76%。  相似文献   

6.
一、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的黄瓜品种。冬春茬要耐低温、弱光,夏秋茬要耐高温。冬春茬主要品种有:津绿3号、绿宁3号等;夏秋茬主要品种有:津春5号等。二、育苗1.营养土的配制。选用无病虫源的田土占1/3,其余腐熟农家肥、草木灰等占2/3,搅拌均匀后装入营养钵。2.床土消毒。每平方米播种床用福尔马林30-50毫升,加水3升,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尽播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瓜类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出适合藏东高海拔(3 000 m左右)地区栽培的黄瓜、西瓜、甜瓜新品种共13个。包括津优4号、津优12号、津优6号、津优20号、津优40号、津优41号、荷兰微型黄瓜戴多星黄瓜;碧龙、蜜龙、瑞龙甜瓜;津花四号、津花一号、津花三号西瓜。  相似文献   

8.
以保护地品种津优35号、津优36号、津优30号、中荷5号和露地品种园丰元6号、津杂4号为试材,研究了分别在300μmol/m2.s和30μmol/m2.s光照条件下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下,黄瓜幼苗叶面积增长量和比叶重减小,MDA含量增加,SOD活力降低,净光合速率降低;各品种间MDA含量和SOD活力变化的差异不大,叶面积增长量、比叶重和净光合速率值与品种耐弱光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今年农业部选出的农作物主导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农业部组织遴选出农作物主导品种,现介绍如下。水稻。长江流域:Y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中嘉早17、中早39、株两优819、湘晚籼17号、珞优8号、淦鑫203、丰源优299、天优华占、Q优6号、川江优527、云光17号;东南沿海地区:天优998、培杂泰丰、徐稻3号、南粳44、宁粳3号、武运粳21、秋优998、淮稻9号、宜优673;北方平原地区:津原D1、宁粳43、辽星  相似文献   

10.
黄瓜温室无土栽培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优 30号、津优 10号、津优 1号、津优 2号、津美 1号、杨行黄瓜等 6个黄瓜品种 ,冬季在温室内进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津优 30号、津优 10号、津优 1号分别在播种后 5 8 3d、 5 9 9d、 6 2 7d开始采收 ,可分别连续收获 5 9 8d、 5 6 4d、 5 1 5d ,产量分别为 4 0 2 5 3kg/ 6 6 7m2 、 3912 0kg/ 6 6 7m2 、 3895 3kg/ 6 6 7m2 ,早熟性和丰产性等综合表现比津美 1号、津优 2号、杨行黄瓜好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晚稻适宜的栽培密度受其本身分蘖能力的影响较大,分蘖能力强的组合适合稀插,而分蘖能力较弱的组合不能栽培过稀;早稻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全生育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呈A1、A2、A4、A3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晚稻H优159齐穗至齐穗后13 d期间,各处理的最大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呈A3、A4、A2、A1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适当加大早稻株两优4024的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而晚稻H优159适当稀植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齐穗后13 d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成熟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齐穗后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是双季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枯萎病菌对不同抗性黄瓜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抗病品种中农13号、津优3号、津优30号和感病品种中农6号、津研4号、秋棚4号接种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测定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具有周期性,抗病品种出现3次与抗性相关的峰值,感病品种出现两次与抗性有关的峰值。PAL酶活性与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PAL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仅与抗性有关,而且与感病与否有关。发病植株的PAL酶活性高于未发病植株。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贵州省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5个水稻品种进行稻纵卷叶螟抗(耐)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耐)性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条件下T优618和黔优568的长势最好,卷叶率低,抗性级别表现为抗(R);B优811和奇优894表现为中抗(MR);金优431卷叶率最高,抗性级别为感虫(S)。对5个品种叶片和叶鞘等进行了物理性状的测定及对比,发现稻纵卷叶螟趋于危害植株低矮、主脉狭窄、叶片含水量高、硅化细胞含量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穗重在3 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 cm,倒1节间长30 cm左右,倒2节间长19 cm左右,倒3节间长13 cm左右;倒2叶长度38 cm左右,倒3叶长度35 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氮条件下2个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黔南优2058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干物质生产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加,不同施氮处理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在生育前期较大,而在生育后期较小;同一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移栽至最高分蘖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大,而对最高分蘖期至齐穗期积累的干物质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齐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穗部积累的干物质及穗所占的比例均有增加的趋势,而茎叶物质输出率和茎叶物质转化率均有下降的趋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均有增加的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则相反,且施氮量对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而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0~300 kg/hm2的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333.22 kg/hm2和12 231.40 kg/hm2.  相似文献   

16.
双季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常规稻搭配(湘早籼45号-湘晚籼12号)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T优705-湘丰优103(M1,早熟早稻-早熟晚稻)、金优974丰源优272(M2,中熟早稻-中熟晚稻)、金优402-T优6135(M3,迟熟早稻-迟熟晚稻)3种双季杂交稻搭配的早、晚稻生长发育和周年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早、晚稻(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表现为:M3>M2>M1>CK.早稻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各处理水稻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1>M3>M2>CK;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顺序为M3>M2>M1>CK;晚稻齐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M3>M1>M2>CK.M1和M2处理早、晚稻生育期适宜,均有利于晚稻的安全齐穗,双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6 189.3、15 494.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25.01%、19.65%.由此可见,早、晚稻选择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早、中熟品种搭配的栽培模式有利于保证双季水稻周年高产.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叶型特征的影响,以云烟87、豫烟12和秦烟96为供试材料,设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N1(30 kg/hm2)、N2(60 kg/hm2)、N3(90 kg/hm2),测定了烤烟叶片长度和宽度、茎叶角度、叶面积指数、群体透光率等指标,并对其在烤烟冠层垂直分布特征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生育期推进,烤烟群体叶面积指数向中上层转移,分层叶面积指数随冠层高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水平对分层叶面积指数的调控因冠层高度和基因型而异。②茎叶夹角随冠层高度增加而增大,施氮会使茎叶夹角增大,但不同冠层高度和基因型的增幅有所不同;茎叶垂角在N1和N2水平下随冠层高度增加而减小,而在N3水平下随冠层高度增加表现为先下降而后升高的趋势;叶片弯曲度与茎叶垂角的变化趋势相同。③烤烟群体透光率随冠层高度增加而增大,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减小,透光率随冠层高度变化符合二次多项式曲线,方程参数在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在基因型间不显著。④3个烤烟品种的透光率随累积叶面积指数增加而呈指数递减,不同累积叶面积指数下豫烟12的透光率最低,在累积叶面积指数小于1.2时秦烟96的透光率比云烟87小,而大于1.2时则相反。总之,N2(60 kg/hm2)水平下烤烟叶型的垂直分布特征较好,有利于烟叶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黄酮积累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银杏资源,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时期、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以及落叶期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黄酮含量积累变化呈"马鞍形",即4月和7月中下旬出现两个高峰且7月含量最高,6月中旬含量最低;黄酮含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少,以树龄12 a左右时含量减少最快;随着树龄增长,植株生物量逐渐升高,但5~8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18.89%,其值最大,22~30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1.4%,其值最小,且幼叶明显高于老叶.因此,银杏幼叶黄酮含量高,5~8 a树龄的年平均增长率高;最佳采叶期在7月末,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利用达到最大,从而更好的开发利用银杏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