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中国草原红牛介体复合物亚基4(MED4)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影响,实验以118头20月龄的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测序的方法对草原红牛MED4基因第7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利用SPASS 20.0软件分析MED4基因SNP位点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草原红牛MED4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A...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肽硫转移酶mu1(GSTM1)基因与超氧化歧化酶3(SOD3)的基因多态性,探索影响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候选基因,试验测定了96头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中GSTM1基因的编码区和SOD3基因的5'UTR区,并进行DNA混池、多态性、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氨基酸多态位点分析,以探究GSTM1基因与SOD3基因在草原红牛基因组中的多态性表现。结果表明:草原红牛GSTM1基因编码区中704位存在C-T突变,这种突变是错义突变,氨基酸发生变化由丙氨酸变成缬氨酸,可能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在SOD3基因的5'UTR区存在两个SNP位点,分别在71位发生G-A突变和117位C-T突变,5'UTR区上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在遗传水平上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差异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多态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草原红牛IGFBP-5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SSCP及PCR-RFLP两种方法分别对58头草原红牛群体该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到的突变位点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GFBP-5基因第3外显子在191 bp处存在G(A)突变,该基因多态性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呈显著相关,B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通过研究IGFBP-5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为草原红牛的选种选育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内含子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内含子1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1 452 bp处存在C→T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草原红牛的净内率有显著影响(P<0.05),BB型和AB型显著高于AA型(P<0.05),BB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初步推断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IGFBP3基因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屠宰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内含子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8 069 bp处存在C→T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草原红牛的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但与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初步推断IGFBP3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杨春  刘振  李春义 《中国畜牧兽医》2014,41(11):227-231
本试验旨在研究草原红牛不同基因型与屠宰肉用性状的关联性。选用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群体,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binding proteins 6,IGFBP6)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屠宰肉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IGFBP6基因外显子2上发现1个多态性位点A180G,具有3种基因型:AA、AB和BB。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GFBP6基因外显子2 AB和BB基因型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眼肌面积和骨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而在宰前活重、胴体重、肾脂重和肋脂重方面3种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IGFBP6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肉用性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为今后草原红牛的育种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草原红牛肉用性状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 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 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牛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简写为MSTN)外显子1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SSCP方法对草原红牛和利木赞与草原红牛的杂交牛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到了多态性,表现为从、BB和AB3种基因型。对两种纯合子进行测序,结果发现282位碱基发生突变,由C突变为A,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经独立性检验发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含利木赞血液的多少有关;并通过不同性状在该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等位基因B可以显著的提高草原红牛的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  相似文献   

10.
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及与生产性能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13头草原红牛和18头利×草杂交牛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后白蛋白(Pa)3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结果发现Hb、Alb、Pa分别受2个等位基因控制,其中Hb在草原红牛中发现1头牛有4条带的变异;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与生产性能的方差分析表明,3个蛋白位点对草原红牛及其利木赞改良牛群体的某些性状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国草原红牛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4,PDK4)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系。【方法】 挑选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PDK4基因第1~11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参数等。利用SPSS 21.0软件对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熟肉率、肉嫩度、失水率、pH、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在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外显子8和外显子11上共检测到3个SNPs;PDK4基因第8外显子57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G57C),且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PDK4基因第11外显子在330和389 bp处存在2个SNPs位点(G330T和C389T),在G330T位点上存在GG、GT和TT 3种基因型;在C389T位点上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第8外显子G57C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第11外显子的G330T和C398T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第8外显子G57C突变位点属于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等位基因数为1.1429,表明其在中国草原红牛中的变异较小;第11外显子G330T和C398T属于中度多态性位点(0.25<PIC<0.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431和1.6447,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遗传信息。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DK4基因第8外显子中G57C位点GG和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C基因型(P<0.05);第11外显子G330T位点GG基因型滴水损失和初水分量显著高于GT基因型(P<0.05);GG基因型肉嫩度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C389T处CT基因型失水率显著低于TT基因型(P<0.05)。【结论】 PDK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相关,可作为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地方肉牛品种MyoG基因的多态性,本试验以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以红安格斯×西杂和利木赞×西杂2个二元杂交群体为对照,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对牛MyoG基因Exon 1进行多态性检测。PCR-SSCP结果显示上述牛群中主要存在AA和AB两种基因型,BB纯合型极为稀少。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型在cDNA的42位和53位分别有T→C和G→A突变,且cDNA的53位G→A突变导致MyoG蛋白18bp的亮氨酸变成了脯氨酸。分析显示草原红牛和延边红牛在53bp处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而对照组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提示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相对较弱的选择压力。PIC分析结果显示4个群体牛该基因座位均含有中等多态信息含量,说明尚有选择提升的空间。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草原红牛中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斜长和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草原红牛和延边黄牛与国外品种比较处于较低改良阶段,且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及IGFBP-5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求这些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所有5个基因在草原红牛与天一冈山黑牛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同时,IGFBP-1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1.42倍;IGFBP-2基因的mRNA在2种牛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其在草原红牛中的相对表达量是在天一冈山黑牛中的3.55倍;其他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深入研究IGFBP-1、IGFBP-2、IGFBP-3、IGFBP-4和IGFBP-5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这些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肉牛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研究是家畜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沃金黑牛与草原红牛的生长性状与肉质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试验随机选择18月龄的雄性沃金黑牛、草原红牛各3头,屠宰后采集牛肝脏组织、皮下脂肪、背最长肌组织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个品种牛各组织间IGF1、H-FABP、GH、GHR、Myf5、MSTN、LPL、ACSL1、PPAR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IGF1、H-FABP基因在沃金黑牛的肝脏、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而两个品种牛脂肪组织中IGF1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GH、GHR、MyoG基因在草原红牛的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而在沃金黑牛肌肉中表达量最高;Myf5、MSTN、ACSL1基因在两个品种牛的肝脏组织中未检出,而Myf5、MSTN在沃金黑牛的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ACSL1基因在沃金黑牛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PPARγ和LPL基因在草原红牛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而在沃金黑牛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草原红牛生长激素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研究以草原红牛为试验群体,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了GH基因遗传多态性,并对GH基因多态片段进行了克隆、测序,确定了多态位点的变异位置和碱基类型。检测结果表明:在GH基因5’末端、第3内含子、第4内含子、外显子5和3’末端存在多态性位点,其中在5’上游431处有一个A→G碱基的突变,在1435处发生了T→C的突变,第4内含子1918处发生了C→A的突变;外显子5的2291处发生了碱基A→C突变;3’末端2639处发生了碱基C→G突变,并导致一个HaeⅢ酶切位点的增加;同时与GenBank中序列(accession numberM57764)相比较,草原红牛在1692处有C→T的突变,在2735处有碱基T→C突变,这些突变位点为草原红牛所特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中国草原红牛F-框蛋白32(FBXO32)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选取120头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FBXO32基因内含子4的多态性,利用SPSS 19.0软件对多态性位点与离心失水率、滴水损失率、压榨水分、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大理石花纹评分、熟肉率、眼肌面积、pH24值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FBXO32基因第4内含子g.16336603处检测到一个C/T突变位点,TT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T为优势基因,该位点在所测群体中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C基因型离心失水率显著低于TT和TC基因型(P<0.05),肌内脂肪含量和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高于TT和TC基因型(P<0.05),pH24值高于TT和TC基因型,其中与TC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但3个基因型的滴水损失率、压榨水分、肌肉嫩度、初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眼肌面积及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FBXO32基因可作为中国草原红牛品种选...  相似文献   

17.
草原红牛CAPN1基因第5外显子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对CAPN1基因的第5外显子进行SNP分析,发现第5外显子存在A3717G突变,同时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其与pH及嫩度相关。这将为系统的研究草原红牛以及其他肉牛品种的肉质特性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PN3)参与哺乳动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但是有关它的确切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PN3基因在草原红牛多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CAPN3基因在所检测草原红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瘤胃和背最长肌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草原红牛脾脏中的CAPN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十二指肠和瘤胃中的CAPN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背最长肌。本试验为肉牛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草原红牛体内CAPN3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PN3)参与哺乳动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但是有关它的确切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APN3基因在草原红牛多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情况.试验结果表明,CAPN3基因在所检测草原红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瘤胃和背最长肌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草原红牛脾脏中的CAPN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十二指肠和瘤胃中的CAPN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和背最长肌.本试验为肉牛肉质性状的改良提供了分子遗传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草原红牛体内CAPN3基因的生物学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对草原红牛AIDA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研究,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探究AIDA基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从草原红牛脂肪组织中扩增AIDA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肌肉、脂肪)和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转染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IDA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DA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上。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成脂分化结果表明,AIDA基因mRNA表达量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最高,随着脂肪细胞的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且过表达组AIDA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该结果为体外研究牛AIDA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及其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