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RT-PCR技术从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牛白细胞介素4(IL-4)特异性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VAX1-IL-4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至293T细胞,经RT-PCR检测IL-4可进行转录表达,且MTT检测其具有生物学活性,表明IL-4在转染细胞中可以成功表达。然后将构建好的pVAX1-IL-4作为基因佐剂来研究其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BVD)核酸疫苗pVAV1-E0的免疫增强作用。经ELISA和MTT检测结果表明,pVAX1-IL-4同pVAV1-E0联合免疫组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与pVAV1-E0单疫苗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证明重组质粒pVAX1-IL-4可作为佐剂与核酸疫苗共同作用来提高后者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气肿疽Nan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气肿疽梭菌Na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气肿疽梭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出NanA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MD 18-T simple载体,将连接后的pMD 18-T-NanA进行鉴定分析。将克隆质粒pMD 18-T-NanA进行双酶切后,与pVAX1真核表达质粒连接。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克隆质粒pMD 18-T-NanA和重组表达质粒pVAX1-NanA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正确。该试验成功构建了气肿疽Nan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气肿疽核酸疫苗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卡介苗(BCG)基因组、pEGFP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分别获得TB10.4基因片段、GFP-TB10.4融合基因片段,连接pVAX1真核表达载体,测序和酶切鉴定正确,分别命名为pVAX1-TB10.4和pVAX1-GFP-TB10.4;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COS-7和HEK293T细胞,反转录PCR表明TB10.4基因成功转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2种蛋白均能瞬时表达;再将重组质粒pVAX1-TB10.4免疫小鼠。结果表明:该质粒能够诱导低水平的抗体应答,同时诱发IFN-γ表达,并且能够加强BCG初次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效果。该研究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1-TB10.4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TB10.4免疫应答,为后续TB10.4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良好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鼠疫DNA疫苗pVAX1/F1-V质粒的安全性,试验运用SDS-PAGE电泳和琼脂糖电泳等方法检测了鼠疫DNA疫苗pVAX1/F1-V质粒的纯度,并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了质粒pVAX1/F1-V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用PCR方法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用ELISA、EIISPOT方法检测了其自身的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提取的质粒pVAX1/F1-V未检测到核酸及菌体蛋白污染;注射初期质粒pVAX1/F1-V 主要分布于注射部位的肌肉组织,其他组织有散在分布;小鼠接种4周后,质粒pVAX1/F1-V仅分布于注射部位。小鼠注射pVAX1/F1-V质粒后未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及自身免疫损伤,也未检测到自身抗体。初步证明鼠疫DNA 疫苗pVAX1/F1-V安全性良好,为鼠疫菌新型DNA疫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在小鼠不同部位皮下注射DNA疫苗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为DNA疫苗在体内获得高滴度抗体提供优化条件.用RT-PCR从人肺癌细胞株A459中克隆VEGF片段,并插入pVAX1质粒构建pVAX1-VEGF真核表达质粒;在耳廓、胸部、腹部、尾跟部、背部及足垫的皮下注射1μg/μL pVAX1-VEGF疫苗DNA 100μL,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抗原表达及其IgG抗体分布,测定血清中IgG2a和IgG1两亚型水平.实验结果发现:耳廓、胸部、腹部免疫产生的VEGF抗原较快,其中耳廓免疫产生的体液免疫最快最强,与胸部、腹部、背部、尾根及足垫免疫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VAX1-VEGF疫苗组与pVAX1对照组的体液免疫差异显著,但pVAX1-VEGF疫苗组主要产生IgG2a型抗体.上述结果表明:所构建人VEGF的DNA疫苗能在小鼠体内有效表达,不同部位皮下免疫后均能产生抗VEGF的IgG抗体,以IgG2a抗体为主;但就抗原表达、抗体及IgG2a而言,以耳廓皮下接种最佳.  相似文献   

6.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DNA疫苗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在小鼠不同部位皮下注射DNA疫苗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为DNA疫苗在体内获得高滴度抗体提供优化条件. 用RT-PCR从人肺癌细胞株A459中克隆VEGF片段, 并插入pVAX1质粒构建pVAX1-VEGF真核表达质粒; 在耳廓、胸部、腹部、尾跟部、背部及足垫的皮下注射1 μg/μL pVAX1-VEGF疫苗DNA 100 μL, 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抗原表达及其IgG抗体分布, 测定血清中IgG2a和IgG1两亚型水平. 实验结果发现: 耳廓、胸部、腹部免疫产生的VEGF抗原较快, 其中耳廓免疫产生的体液免疫最快最强, 与胸部、腹部、背部、尾根及足垫免疫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pVAX1-VEGF疫苗组与pVAX1对照组的体液免疫差异显著, 但pVAX1-VEGF疫苗组主要产生IgG2a型抗体. 上述结果表明: 所构建人VEGF的DNA疫苗能在小鼠体内有效表达, 不同部位皮下免疫后均能产生抗VEGF的IgG抗体, 以IgG2a抗体为主; 但就抗原表达、抗体及IgG2a而言, 以耳廓皮下接种最佳.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pEtK2基因单独或与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串联克隆到DNA疫苗载体pVAX1或pcDNA4.0(c)上,构建了pVAX1-pEtK2、pcDNA4.0(c)-pEtK2、 pVAX1-pEtK2-IL-2、pcDNA4.0(c)-pEtK2-IL-2 DNA疫苗.酶切鉴定正确后分别将重组质粒胸肌注射14日龄雏鸡,1周后取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 法检测保护性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抗原基因pEtK2和pEtK2-IL-2串联基因均能在注射部位肌肉组织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微小隐孢子虫黏附蛋白相关基因Cp16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并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微小隐孢子虫Cp16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并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Hela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Cp16蛋白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别用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pVAX1空载体及PBS肌肉注射免疫BAILB/c小鼠,共免疫3次,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及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用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感染免疫小鼠(剂量为1×106个/只),研究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pVAX1-Cp16真核表达载体;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p16基因可以在Hela细胞中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反应原性。pVAX1-Cp16免疫小鼠(试验组)血清中抗体水平及CD4+与CD8+T细胞数目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pVAX1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小鼠经口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卵囊后,试验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卵囊排出量均减少了63.97%,持续排出卵囊时间缩短了2d。【结论】构建了微小隐孢子虫黏附蛋白相关基因Cp16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Cp16,其能刺激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码SARS冠状病毒S蛋白(Spike protein)的C端序列S2较为保守,可作为SARS病毒疫苗研究的候选抗原基因.该研究拟构建基于SARS病毒S2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并对其进行免疫学初步分析.首先通过非对称PCR方法,将人工合成的S2蛋白基因的两个片段f3和f4进行拼接得到完整的S2片段,利用Ad5腺病毒系统构建S2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在AD293细胞中包装成病毒颗粒,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S2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然后用此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对其抗体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分析结果显示,携带SARS病毒S2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S2能在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的S2蛋白能被马抗SARS血清所识别.ELISA分析结果表明,用表达SARS病毒S2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S2免疫小鼠,能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抗体,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能达到104以上.可见通过对SARS病毒S2蛋白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成功构建与免疫学初步分析,能为SARS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猪流产嗜性衣原体omp-1基因的免疫措施进而筛选出高效新型分子疫苗,本实验将猪流产嗜性衣原体omp-1基因克隆入pcDNA3.1( )载体构建DNA疫苗,初次和二次免疫分别以核酸/重组蛋白(DNA/r-MOMP)、重组蛋白/核酸(r-MOMP/DNA)、重组蛋白 核酸/重组蛋白 核酸(r-MOMP DNA/r-MOMP DNA)、核酸 核酸(DNA/DNA)和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r-MOMP/r-MOMP)5种组合接种BALB/c小鼠,同时以载体和弱毒为对照。二次免疫后14 d以ELISA和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结果显示核酸与重组蛋白同时免疫可以诱导产生较高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而DNA/r-MOMP组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高于r-MOMP/DNA组合,单独免疫DNA组或r-MOMP都不能获得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1.
构建表达猪PRRSV GP3蛋白的口服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株。将去信号肽序列的PRRSV ORF3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Asd+)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ORF3。将重组质粒电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X4550(Asd-、Cya-、Crp-),获得重组疫苗菌株X4550(pYA3341-ORF3)。体外鉴定重组菌表达的GP3蛋白、重组菌特性并进行小鼠免疫试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有GP3特异性蛋白条带,小鼠免疫后可检测到GP3蛋白抗体。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PRRSV GP3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  相似文献   

12.
猪IL-15与PRRS病毒GP5基因核酸疫苗免疫效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表达猪白细胞介素(IL)-15及猪繁殖呼吸综合症(PRRSV)病毒GP5基因重组核酸疫苗。以小鼠为试验模型,利用猪IL-15作为分子佐剂并检测其对表达PRRS病毒GP5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猪IL-15与GP5试验组小鼠抗体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高于PBS对照组及GP5基因单独免疫组,表明猪IL-15对核酸疫苗可有效增强PRRS病毒GP5基因的免疫效果,证实了其佐剂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猪瘟病毒E2基因核酸疫苗小鼠免疫应答诱导的影响,将CSFVE2基因和GM-CSF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内构建pcE2,pcE2-GF及pcGF核酸疫苗.动物试验时,50只雌性供试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pcE2,pcE2-GF,pcDNA3.0,pcGF,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0,2,4周于小鼠左后肢胫前肌进行肌注免疫,质粒量为每只每次50μg.每次免疫前和末次免疫后2周尾静脉采血收集血清,ELISA检测血清内特异性IgG水平.末次免疫后1周每组随机选3只无菌取脾,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pcE2和pcE2-GF第3次免疫2周后,免疫小鼠IgG抗体水平逐渐增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也明显增高,且pcE2-GF免疫组的IgG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的转化率高于pcE2免疫组.可见,细胞因子GM-CSF可有效提高猪瘟病毒E2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pVAX1-pEtK2、pcDNA4.0(c)-pEtK2、pVAX1-pEtK2-IFN-γ、pcDNA4.0(c) -pEtK2- IFN-γ DNA疫苗载体.重组质粒肌肉注射14日龄鸡,1周后肌肉注射部位组织切除和裂解,通过RT-PCR,Western- blotting 检测保护性抗原在肌肉中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鸡柔嫩艾美耳球虫pEtK2表面抗原基因和鸡IFN-γ基因均能在注射部位肌肉成功表达,这为鸡球虫D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展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多肽的重组T7噬菌体,检测其对小鼠的免疫效果。人工合成GnRH多肽基因序列并用柔性Linker将其串联至3拷贝,然后克隆到T7 Select 415-1b噬菌体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噬菌体T7-3GnRH。经PCR鉴定并序列测定筛选阳性重组噬菌体,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噬菌体表面GnRH多肽。重组噬菌体以每只1×1010PFU剂量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通过ELSIA检测血清中抗GnRH抗体,检测血清中睾酮含量,免疫后12周称体质量,剖检小鼠计算睾丸指数,进行睾丸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噬菌体T7-3GnRH,插入拷贝GnRH基因获得表面展示。噬菌体疫苗免疫后产生高水平抗GnRH抗体,其抗体发挥中和效应显著降低血清中睾酮含量。GnRH主动免疫抑制小鼠睾丸组织的发育,使睾丸萎缩,精子生成减少。获得了展示GnRH多肽的重组噬菌体,噬菌体疫苗免疫小鼠产生较高血清抗体并发挥良好的中和作用,为激素类小分子主动免疫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携带FMDV DNA疫苗重组沙门氏菌口服免疫可行性,PCR扩增O型FMDV主要抗原基因VP1,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将构建的质粒pIRES-VP1体外转染BHK-2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VP1基因的表达.通过氯化钙转化法将重组质粒pIRES-VP1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2266,构建2266 (pIRES-VP1)重组菌,并以108、109、1010CFU的剂量口服免疫小鼠,2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以研究重组菌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并通过将重组菌进行体外传代,研究重组质粒在体外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08、109CFU剂量免疫小鼠成活率为100%,1010CFU剂量口服小鼠出现扎堆现象,且行动迟缓.重组菌体外连传8代以及免疫小鼠后从脾脏和肝脏分离鉴定表明,重组菌2266 (pIRES-VP1)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 S1-NTD蛋白,研究其免疫原性,为基于PEDV S蛋白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EDV S1-NTD基因,构建其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DV S1-NTD和重组穿梭质粒Ac-PEDV S1-NTD。将Ac-PEDV S1-NTD转染sf9昆虫细胞,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将P2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空斑试验测定重组杆状病毒的滴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1和3的P2代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并在感染后1,2,3,4和5 d收集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空斑试验分别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重组杆状病毒的增殖情况。将MOI为0.1的P3代重组杆状病毒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以注射PBS、空载体Bacmid和PEDV商业疫苗为对照组,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分离其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PEDV特异性抗体的水平;于首免后35 d剖取小鼠脾脏,分离其淋巴细胞;PEDV刺激后,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了约738 bp的PEDV S1-NTD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FastBac Dual PEDV S1-NTD、重组穿梭质粒Ac-PEDV S1-NTD和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细胞内成功表达了重组PEDV S1-NTD蛋白,且杆状病毒以MOI为1感染sf 9细胞后在第3天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在首免后35 d,重组杆状病毒免疫组小鼠血清效价达到最高值,为1∶5 000,与商业疫苗组效价一致;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PEDV的刺激也发生了显著增殖(P0.05),而PBS和空载体Bacmid对照组淋巴细胞未发生明显增殖(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rvAcPEDV S1-NTD,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PEDV S1-NTD蛋白,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隋慧  杨金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91-4994
[目的]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2型圆环病毒病的二联核酸疫苗并研究其免疫效果。[方法]将辽宁某猪场发病猪病料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ORF5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的CMV启动子下游,然后用猪2型圆环病毒(PCV-2)的内蒙古分离株的ORF2基因替换pIRES的neo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 estern blot和IFA方法检测构建的重组质粒在BHK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重组质粒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后的ELISA抗体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IRES-ORF2-ORF5,W estern blot和IFA试验证实该重组质粒在BHK细胞内成功表达了目的蛋白。与灭活苗相比,pIRES-ORF2-ORF5核酸疫苗免疫小鼠ELISA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其脾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显著高于灭活疫苗免疫组。[结论]构建的二联核酸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为更好地防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2型圆环病毒病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原核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对于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利用IPTG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Anti-FLAG M2 Affinity Gel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仅有单一目的条带。免疫组小鼠血清ELISA效价均达4.67±0.11(lg10)。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小鼠体质量在攻毒9 d后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免疫组小鼠脑、肝脏、脾脏组织中坦布苏病毒核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使用原核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蛋白免疫可诱导产生高水平抗体,并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力,为开发有效的坦布苏病毒亚单位疫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和鉴定猪链球菌3个保护性抗原GAPDH、MRP、DLDH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设计表位串联方案,研究重组串联表位蛋白(简称GMD蛋白)免疫小鼠后对猪链球菌攻击的免疫保护效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筛选,并将表位串联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MD,诱导表达且纯化后将GMD蛋白配合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并评价该蛋白对2型猪链球菌的免疫保护效力。发现经SDS-PAGE鉴定该重组蛋白大小为43.3 kDa;小鼠免疫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针对猪链球菌HA9801菌株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102 400,GMD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可达90%。上述结果表明面对猪链球菌HA9801菌株的攻击,GMD蛋白可以为机体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本研究结果为猪链球菌新型表位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