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热研4号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americanum cv.Reyan No.4)和桂闽引象草(P.purpureumcv.Guiminyin)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分析,以期为狼尾草属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基数均为x=7。其中,热研4号王草为三倍体,有21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3x=21=21m(3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9S+3M1+3M2+6L,3条染色体含有随体;桂闽引象草为四倍体,有28条染色体,核型公式2n=4x=28=18m(2SAT)+10sm(2SAT),染色体相对组成I.R.L=10S+6M1+4M2+8L,4条染色体含有随体。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60.15%和62.19%,属于1B型和1C型,其核型都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紫色象草是新近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登记的新型象草类品种,紫色象草的产草量与热研4号王草和桂闽引象草差异不显著,但其叶量多,质量好,粗蛋白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特别是花青素和胡萝卜素含量高,花青素分别比热研4号王草、桂闽引象草提高了172.73%~400.00%和36.36%~216.90%,胡萝卜素比热研4号王草提高15.49%~461.45%,比桂闽引象草提高33.33%~56.6%,差异显著。紫色象草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新品种。本文从紫色象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应区域、栽培技术、生产应用、动物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帮助广大农牧民和草牧业科技工作者掌握紫色象草栽培利用技术难点和重点,以便更好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紫色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abcv.Red)原产巴西,2003年引进种植,2009年审定登记为广西农作物品种。紫色象草是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特点是无性繁殖、耐寒、抗逆性强、分蘖多、再生性强、鲜干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干物质中木质纤维素含量高、燃烧后热值高,是优质高产的能源用草本植物。同时其鲜草品质优、适口性好,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并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土壤改良、荒坡绿化等。文章介绍了紫色象草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利用价值、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热研4号王草选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热研4号王草是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产量为59670kg/hm2,比对照(象草)增产21.9%。区域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1.3%-27.3%。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增产13.3%-25.0%。在刈割条件下,热研4号王草不能抽穗开花,利用期比象草延长5个月。  相似文献   

5.
桂闽引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cv.Gui Min Yin)2003年从台湾引进,经过单株筛选,几年的扩繁,筛选出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质量更好、产量更高的桂闽引象草新品种.桂闽引象草品种试验产鲜草154 067 kg/hm2,比对照品种桂牧1号杂交象草126 717.4 kg/hm2,提高了21.6%,比华南象草产量109 187.4 kg/hm2提高了43.7%;区域试验、大田生产年产鲜草1.8~2.8万kg/hm2,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增产10%~20%;粗蛋白质含量达10.5%,比桂牧1号杂交象草提高11.7%,氨基酸含量达7.89%;2010年通过审定登记为国家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桂闽引象草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合理的桂闽引象草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牧草生物产量。本试验在土壤较肥沃的地块上,通过设置桂闽引象草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处理,即株距相同、行距不同,测定生物产量、株高、分蘖等指标。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在株距40cm、行距60cm时,比其它种植密度的鲜草产量高,达245.9t/hm2,因此适宜的栽培密度可提高牧草种植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牧草矮象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0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矮象草具有适应性与抗逆性强、产量较高质量好、粗蛋白质含量与消化率高、叶量大利用率高、动物利用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是适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8.
10年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矮象草具有适应性与抗逆性强、产量较高质量好、粗蛋白质含量与消化率高、叶量大利用率高、动物利用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是适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桂闽引象草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作为"牧→沼→草→牧"生态养殖新模式的重要载体在福建省的应用推广成效,以期对桂闽引象草在福建的进一步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弄清肉兔对桂闽引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in.)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效果,选择了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新西兰肉兔12只,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14天的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肉兔对桂闽引象草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分别为:CP 76.97%、CF 43.35%、EE 84.08%、NFE 48.92%、ASH 44.07%、Ca 44.59%、P 32.93%。表明肉兔能很好地消化利用桂闽引象草的各种营养成分,桂闽引象草可作为饲养肉兔的优质饲草。  相似文献   

11.
结合紫色象草在南昌地区高水平施用猪粪肥栽培实际,介绍了其品种特性以及在高水平施用猪粪肥时的地块选择、移栽、田间管理、收获与利用操作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桂闽引象草生长速度快,具有耐旱耐肥,鲜草产量高,适合青喂和青贮,同时也可打浆喂猪,是推动“猪-沼-草-猪”生态养殖模式进程首选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合菌不同添加量对热研4号王草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调节水分至约60%的热研4号王草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设置1个对照组(CK组)和4个试验组,每组热研4号王草重量为90 kg;CK组不添加任何菌种,试验组添加由5种青贮发酵用菌种(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组成的不同配比的复合菌,试验Ⅰ组添加量为10 g+15 g+10 g+10 g+5 g,试验Ⅱ组添加量为10 g+15 g+15 g+15 g+10 g,试验Ⅲ组添加量为10 g+15 g+20 g+20 g+15 g,试验Ⅳ组添加量为10 g+15 g+25 g+25 g+20 g,每组重复3次;青贮发酵30 d,开袋后对各组青贮发酵产物进行质量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和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试验Ⅰ组、Ⅲ组青贮饲料的感官评价较好,为优良等级。各组干物质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试验Ⅱ组、Ⅲ组;试验Ⅰ组、Ⅱ组的淀粉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以及试验Ⅲ组、Ⅳ组;试验Ⅲ组的粗灰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桂闽引象草在瘦肉型猪饲养上应用的可行性,用桂闽引象草为原料添加其他原料制成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全价料进行瘦肉型猪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小猪因自身消化系统未成熟,无法适应发酵饲料的酸性,不适合喂养;中猪已适应发酵料特性,用发酵料代替部分全价饲料喂养,生产性能没有大的影响,还可降低16.92%的成本。结论,在中大猪阶段用40%以下发酵饲料取代全价饲料进行喂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热研4号王草     
近年来由于滇西南片区大开发,实施退耕还林,大批荒山草地被甘蔗或其他草木,尤其是有害的紫茎泽兰所占据,导致宜牧草地逐年减少。因此应找出一些固土防沙、丰富草源的草品种推广。通过对海南省培育而成的王草试种,在河堤荒滩及农隙地种植,可成为治理水土流失、发展草食家畜的新型草源。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桂闽引象草草浆饲喂肥育猪,能够明显提高增重。桂闽引象草草浆饲喂肥育猪平均增重为74.8517 kg,常规日粮饲喂则为70.8446 kg,增重提高5.66%,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差异极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两种花青素含量较高的饲料原料,旨在研究其对绵羊体外瘤胃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利用体外培养法比较相同营养水平下,含有葡萄籽(GS组)、紫色象草(EG组)、50%葡萄籽和50%紫色象草混合(GS × EG组)饲粮48 h体外发酵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EG组甲烷产量为11.97 mL/g,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为230.41 mmol/L,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达到62.0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乙酸摩尔比和体外有机物降解率(IVOMD)显著高于GS组(P < 0.05)|瘤胃pH为5.88,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NH3-N浓度和产气滞流时间显著低于GS组(P < 0.05)。综上所述,含有紫色象草的饲粮体外降解效果更好,紫色象草比葡萄籽拥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关键词] 紫色象草|葡萄籽|绵羊|体外|发酵  相似文献   

19.
牧草新品种黔草4号鸭茅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是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草种之一,需要量较大,因此选育优质高产鸭茅新品种是贵州鸭茅育种的重要目标。“黔草4号鸭茅”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以地方草种“纳雍鸭茅”为亲本,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牧草新品种,2009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牧草系选品种,编号为“黔审草2009001号”。该品种在2006-2008年贵州省鸭茅品种(系)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草产量位列参试品种(系)之首,达63 091.5 kg/hm2,分别比对照原始群体(51 040.51 kg/hm2)和宝兴鸭茅(54 695.67 kg/hm2)增产23.6%和15.35%,达极显著水平(P<0.01);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分别为15.78%和5.83%;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度为2.77 cm/d,明显快于对照原始群体(1.91 cm/d)和宝兴鸭茅(2.34 cm/d)。概述了“黔草4号鸭茅”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区域,为该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南德宏象草与王草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宏象草和王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比较,结果表明:德宏象草种子实生苗生长速度快,其自然扩展蔓延途径主要依靠种子繁殖进行;德宏象草的干物质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均极显著高于王草(P〈0.01),但德宏象草的生长高度、分蘖数均低于王草;德宏象草幼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高于王草幼茎的再生能力(P〈0.01),而德宏象草主茎(直径〉3cm)的再生能力极显著低于王草主茎的再生能力(P〈0.01);德宏象草最适刈割留茬高度为10cm,利用高度应控制在1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