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研究发现:甘蔗长蝽在湘北蔗区的发生规律是一年发生2代,第1代若虫高峰在4月中旬,第2代若虫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故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即清理残渣,消灭越冬成虫;实行水旱轮作,控制长蝽扩散;进行化学防治,抓住卵孵高峰(4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2.
酒泉市棉铃虫一年发生 3~ 4代 ,从 4月下旬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 ,1、2代发蛾盛期分别为 6月底— 7月上旬和 7月下旬 ,从 8月底开始至 1 0月上中旬化蛹越冬。其寄主作物主要为玉米、豌豆、棉花、番茄、向日葵、大麻 ,其中棉花上主要以 2代幼虫危害为主。在 2 5 .6℃时 ,人工饲养条件下 ,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成虫期分别为 4.7、 1 4.1、 1 .5、 9.62、 6.2 d,整个世代历期 36d  相似文献   

3.
1 发生规律川中地区棉铃虫 1年发生完整 4代 ,个别年份发生不完整 5代。棉铃虫以蛹在棉花、玉米、辣椒、番茄等寄主作物田以及田埂、路边杂草地的 3.3~9.9cm深的土中越冬。越冬蛹于 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在小麦、葱子、番茄和麻类、豌豆上产卵为害 ,5月下旬入土化蛹 ,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一代不为害棉花 ,二代一般在 6月中下旬产卵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幼虫大量为害早发棉花的花蕾或嫩尖。三代一般在 7月下旬至 8月上中旬产卵 ,为害蕾、花和幼铃。四代一般在 8月下旬到 9月初产卵 ,为害蕾、花及幼铃 ,以迟发棉田发生为害较重。但各代…  相似文献   

4.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5.
利用黑光灯监测越冬代草地螟,且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对草地螟幼虫进行室内饲养及人工接虫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草地螟在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1995 ̄1998年发生危害较重。原因是来自晋、冀、蒙等部分地区虫源的大量迁入,使当地种群数量急剧上升。2)解剖观察,当地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卵巢发育级别主要以3 ̄4级占优势,且成虫羽化新鲜度减退。3)越冬代成虫始见于5月中旬,成虫羽化率受温度影响。发生期为6月上旬,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茶窗蛾的生活史及其习性,为防控此虫提供依据。方法:于茶园剪回有茶窗蛾幼虫的筒形叶苞枝梢,插在细口瓶中水培,置于有机玻璃器中饲养观察。结果:茶窗蛾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第一代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尖端,2~6代产在叶正面(含叶边缘)。1~6代幼虫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发生。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卯5.0~1 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 3.9d、越冬蛹135.0~1 55.0d。成虫寿命3-3~10.3d。结论:茶窗蛾以幼虫卷叶苞为害,一年发生6代。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甜菜筒喙象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在田间均有危害,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甜菜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8.
榕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是厦门市榕树(FicusmicrocarpaL.f.)的最主要树干害虫,在厦门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中旬成虫出现,5月下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并提出了星天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0-2011年通过灯光诱集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的成虫,掌握了小海子垦区这几种地老虎成虫的种群发生动态:黄地老虎在小海子垦区1年发生3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4月中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1年发生2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8月上旬;各类地老虎均以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10.
茶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克明 《茶叶科学》1988,8(2):43-46
茶盾蝽是一种危害茶树和油茶果实的吸汁型害虫。在云南哀牢山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地茶园;1年1代;以5龄老熟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面或树根附近干枯杂草、叶片下以及土块下越冬;3月初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7月初为羽化期;雌雄性比约2∶1;成虫于6月中旬—8月中上旬交配;产卵于叶背面;7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1—5龄历期90—101天;在5—12月茶树结实期内,若、成虫主要吸取茶果汁液,在无果期的3、4月份主要刺吸茶树新梢汁液。鉴于茶盾蝽体型较大、体色艳丽和以若虫越冬,可采用人工捕捉和诱杀,化防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资料,山东省是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分布的北界,虽然此虫在临沂地区年年发生,但象1989年暴发却少见.大蓑蛾在山东每年发生一代,越冬老熟幼虫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化蛹,蛹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田间一般在6月下旬初开始见到初孵幼虫.  相似文献   

12.
2014—2015年利用虫情测报灯对库尔勒市城乡区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和八字地老虎成虫发生情况进行持续监测,掌握了这三种害虫在该地区的种群消长动态:黄地老虎1年发生3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警纹地老虎1年发生2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7月下旬;八字地老虎1年发生2代,全年成虫发生高峰在5月下旬、7月下旬;各类地老虎均以第1代成虫种群数量发生最多。  相似文献   

13.
李树桑白蚧是福州市永泰县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对2007—2008年李树桑白蚧发生规律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基本掌握了永泰县李树桑白蚧的发生规律: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第二代为5月下旬中期至6月上旬中期;第三代为7月下旬初至8月上旬初,第四代9月下旬初至10月上旬初。田间防治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越冬2龄若虫脱出蜡堆和卵孵化高峰期,用40%速扑杀EC1 200倍液,或48%乐斯本EC1 200倍液,或25%吡蚜酮WP2 000倍液加25%噻嗪酮WP1 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喷药1次,连续喷药2次,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西昌市蚕豆南美斑潜蝇为害习性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98年11月~1999年4月西昌市蚕豆南美斑潜蝇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蚕豆生长期均有南美斑潜蝇发生,且无明显越冬现象,成虫发生高峰期为1999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最多为2月下旬,达到580头/板,幼虫为害高峰期为1999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重要的水稻害虫,1988年在我县首次发现,根据9年来的观测及防治体会,现将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发生规律1.1越冬主要在稻田周围的农渠、林带等场所的枯枝落叶下及浮土中以成虫越冬,也有少量在稻田根茬间越冬,但由于耕地和灌水泡田影响,这部分存活率很低。还有一些成虫在稻草及稻种中越冬,不过,由于环境干燥,越冬存活率也不高。1.2生活史在农渠、林带等处越冬成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首先取食杂草10—20天,而后迁入稻田危害秧苗。5月中下旬为盛发期,近田边的秧苗上往往虫量…  相似文献   

16.
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毛虫是一种食害茶叶有群居性的毒毛虫,又名茶毒蛾,俗称“毛辣虫”,“摆头虫”。是导致茶叶大规模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人体肌肤触及幼虫毒毛时会红肿痒疼,常妨碍采茶和茶园管理。近年来各茶区都有发生。1茶毛虫的生活习性茶毛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而异,在渤海,澜沧地区一年均发生两代。第二代成虫在头年10月中旬产卵越冬,至次年2月下旬开始孵化成幼虫,危害茶叶,长达两个多月。至5月中旬下树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第二代幼虫子七月上中旬孵化,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茶叶。9月上中旬下树化蛹,至10月中旬羽…  相似文献   

17.
丽绿刺蛾在海南胡椒种植区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主蔓上结茧越冬。该虫1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1代幼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鱼藤酮和吡蚜酮防治茶绿盲蝽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绿盲蝽是日照春季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日照茶区一年发生1代,山区个别地方发生2代,一般以卵在茶树、苜蓿等作物上越冬,常年4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若虫盛发,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5月底6月初成虫羽化。日照茶区长期施用辛硫磷、菊酯类农药防治该虫,但近年来防效下降。为更好地推荐防治茶绿盲蝽新型农药,开展了7.5%鱼藤酮EC和25%吡蚜酮sc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县茶园生态环境不平衡,茶树害虫黑刺粉虱分布广,有严重发展趋势,据调查不同程度受害面积达40%以上.黑刺粉虱属间隙性暴发性害虫,全年有4代,第一代幼虫3月下旬出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盛期,第二、三、四代幼虫分别在5-6月,7-8月,9-10月出现黑刺粉虱害虫又会拍诱煤病菌,使茶树一片乌黑、叶片枯落,枝消生长停滞,新芽少,如果防治不好,将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根据我们实践经验采取预防和药物防治等措施,具体措施如下:一、预防措施;对发生局部黑刺粉虱枝叶剪除;对台州、重修剪的茶园,清园时对枯枝落叶进行烧…  相似文献   

20.
<正>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kerell),又名梨白片盾蚧、杨白片盾蚧,属同翅目Homoptera,盾蚧科Diaspididae。一、主要习性与生态1.主要习性(1)世代及为害。长白蚧在江西婺源、德兴一年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及前蛹在茶树枝叶上越冬。第一代卵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盛孵期;第二代卵6月中旬孵化,7月中下旬为盛孵期;第三代卵8月中旬开始孵。第一、二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