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1年在昆明市呈贡县大渔乡发现一种香石竹新病害 ,症状与香石竹叶斑病相似 ,发病率一般在30 %~ 5 0 % ,有的田块可达 90 %以上 ,对香石竹切花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对花农送检的样品进行了鉴定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症状 :主要危害香石竹叶片及花萼 ,多发生于中上部叶片 ,初期为淡绿色水渍状小斑点 ,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直径为 0 3~ 0 8cm ,病斑边缘紫红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 ,中间部分为灰白色 ,病斑中央轮生有淡黑色的粉状霉层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湿度大时为墨绿色。病斑进一步扩展可相互重叠 ,使叶片上部…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抗性鉴定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产生、病菌接种和寄主抗病性测定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叶粉碳酸钙琼脂和玉米叶粉琼脂两种培养基,温度24~25℃,培养5天,病菌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于植株喇叭口期,用注射器将病菌孢子悬浮液注射于植株喇叭口中,获得了理想的发病效果;对20个玉米自交系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但未发现免疫自交系。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抗性机制中活性氧代谢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侵染四个抗病和感病的玉米品种时,叶片内部活性氧代谢酶及细胞过氧化产物含量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抗、感病品种的SOD、CAT及POD酶活性在病茵侵染后都变化显著,抗病品种各酶活性变化幅度比感病品种大。叶片内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相反,抗病品种沈试29在接种第13天时叶片MDA含量只为18.46nmol/g,而感病品种铁单9为23.14nmol/g,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小。说明活性氧代谢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病品种对活性氧代谢的酶调节能力强,病菌侵染后细胞过氧化程度低,在痛菌侵染时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最大增加值与发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5.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淑梅 《植物保护》1992,18(4):34-36
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是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大豆生产国都有报道。我国在1921年就有对此病的记载。目前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四川、云南、广西等都有发生。以黑龙江省最普遍,损失严重。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  相似文献   

6.
商鸿生 《植物检疫》1996,10(5):294-296
大麦网斑病斑枯型的诊断和检疫重要性商鸿生(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大麦网斑病(netblotchofbarley)以病叶片上产生纵横交错的网状病痕而得名,该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为大麦重点防治对象。60年代以来,一类引起斑枯型症状,而不形成...  相似文献   

7.
对2006-2014年峨山县3个主栽玉米品种灰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对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开始发病及进入暴发流行期时间存在差异,病害发生严重度也不同。表现为发病越早的品种,受害的严重度越高。总体看,本县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中旬进入喇叭口期开始发病,当温度适宜、降雨量偏大、相对湿度偏高时,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与流行,8月中、下旬进入抽雄期至灌浆期时迅速暴发流行。播种期的早晚与病害的发生流行轻重和最终玉米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株发病率、病情指数随播种期的推迟而上升,最后,导致的产量损失率随之也逐渐上升。玉米灰斑病发病始期在7月上旬,抽雄期至成熟期玉米灰斑病病情发展最快。  相似文献   

8.
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品种抗病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旬开始发病,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7月份降雨量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玉米杂交品种和自交系对玉米灰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感病的杂交品种有掖单13、丹605和丹2181,抗病杂交品种有丹中试61、辽9505、沈9728、辽306、丹3079、丹3034;抗病的自交系有9046、冲72、J599-2、齐319、丹黄25、79532、598,凡具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都是抗病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茶花上发现了茶花灰斑病和茶花炭疽病两种新病害。茶花灰斑病有两种症状类型 :有限病斑型初期叶上出现黑褐色小点 ,病斑扩大后微凹陷 ,灰褐色至灰白色 ,叶背病斑茶褐色 ,多为不规则形或带圆形 ,病健交界明显 ;无限病斑型多表现在叶缘或叶尖 ,初出现黑褐色小点 ,病斑即速向健康部位呈扇形扩展 ,暗红褐色 ,无边缘 ,其外缘呈墨绿色浸蚀状。茶花炭疽病叶上病斑呈不规则圆形 ,灰白色 ,但近边缘处为深褐色 ,叶背面病斑褐色 ,后期叶部病斑两面同时出现略突起的小黑点物 ,成熟后顶端破裂 ,溢出玫瑰色胶质物。该病与茶花灰斑病的有限病斑类型的症状相似 ,但可视叶背面有无小黑点相区分  相似文献   

10.
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oniels)适合分离的培养基有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PDA、V8汁、V8汁+蔗糖20 g和Richard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的pH 4~12,最适宜的pH 6~8,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对酵母膏、硝酸钾、牛肉膏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或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30℃,pH范围广,RH ≥ 81%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营养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米灰斑病抗性反应中酚类物质代谢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研究了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侵染前后的4个玉米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3种酶比活性在病菌侵染后都发生明显的先增后降的变化,而抗病品种的变化要明显大于感病品种的变化,尤其是苯丙氨酸解氨酶最大增加活性与品种抗病性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4个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在病菌侵染的第9 d时增加到最大值,以后略下降,而且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峰值高于感病品种的峰值。  相似文献   

12.
玉米灰斑病是祥云县山区、半山区玉米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2006~2008年对全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10个乡(镇)进行系统调查,并就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8~9月份为发生为害高峰期.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玉米品种、海拔、种植密度及方式、施肥等影响病害发生程度.当地常用化学防治药剂中,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生网斑病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摸清了病害发生程度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了受害较敏感的花生物候期,建立了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筛选出目前最好的杀菌剂、生物制剂和物理保护剂以及较抗病的花生品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亚练乡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历年都是第一位.特别是近几年来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料价格上升较快.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很高.全乡玉米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1687hm^2增加到2008年的l863hm^2.玉米生产的丰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已成为亚练乡玉米生产的一大病害.全乡11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小斑病是荔波县玉米上的主要病害,近年其危害程度上有上升趋势,特别是优质玉米营养丰富,易遭受大小斑病危害,为掌握大小斑病在不同优质玉米品种上的发生发展规律,选出优质,高产,抗大小斑病的品种,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决策性依据,结合县种子分司筛选品比试验,对其进行系统监测,初步掌握不同优质玉米的品种大小斑病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ITS区、tef1基因、cmdA基因和HIS基因4个基因部分序列对2009-2011年间采自云南省主要灰斑病发生区域和吉林省部分区域的玉米灰斑病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4个基因序列单独聚类还是拼接序列聚类均把云南省灰斑病发生区域采集的菌株与Cercospora zeina聚为一群,而吉林省采集的灰斑病菌则与Cercospora zeae maydis聚为一群。聚类分析还表明云南省不同玉米产区的灰斑病菌遗传背景单一,在所有聚类树中均聚为一群,且自举支持值均>99%。  相似文献   

17.
商鸿生 《植物保护》1988,14(3):10-11
棉花苗期轮纹斑病在塑料薄膜保护栽培下可以严重发生,病原菌为Alternaria macros-pora Zimm。该菌可在病残体中越冬,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棉花幼苗易遭受低温冷害、淋雨和日灼,且苗期抗病力降低,是该病流行的主要诱因。现采用农业与药剂等综合措施防治,抗菌剂“402”、甲基托布津、退菌特、代森锌、代森铵和波尔多液等多种杀菌剂均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7年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五省市疑似发生玉米灰斑病的76个市县采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显微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并对黄淮海地区、陕西、辽宁、黑龙江的37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玉蜀黍尾孢的变异具有地理种群特征。同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6个主栽品种中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浚单20等4个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抗性较差,玉米灰斑病在本区域具有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研究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海夏玉米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于2017年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天津五省市疑似发生玉米灰斑病的76个市县采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和显微单孢分离法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并对黄淮海地区、陕西、辽宁、黑龙江的37个菌株进行I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黄淮海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病原菌为玉蜀黍尾孢(Cercospora zeae-maydis),玉蜀黍尾孢的变异具有地理种群特征。同时对黄淮海夏玉米区主栽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6个主栽品种中郑单958、登海605、先玉335、浚单20等4个品种对玉米灰斑病抗性较差,玉米灰斑病在本区域具有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本研究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灰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自交系LB31为来源于含有温带和热带种质的国际综合种,高抗禾生剌盘孢(Oolleto—trchum graminicola)引起的炭疽茎腐病(ASR)。LB31×B37杂交后代平均数的分析判明,对ASR的抗性由一显性单基因控制。LB31对ASR的抗性也表现在与Mo17,B14A,A632,和Wf9等自交系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