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征特性:黔油19号是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审定编号:黔审油2006002号),2006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幼苗叶色浅绿色,叶柄较长;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2.
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张太平  魏忠芬  李德文 《种子》2006,25(8):94-95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 2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杂2002-4,于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9号。该组合在2003~2005年的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为150.42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两年平均142、18kg/667m^2)平均增产5.8%。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1.4%,含油量39.93%,硫苷含量37.29μmol/g。黔油19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黔油17号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的超级杂交油菜新品种.属于优质、高产半冬型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优良稳定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99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 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 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籽高油分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5.
曾兵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王沁 《种子》2007,26(8):99-101
黔油18号于2003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系我所用蜀杂1号F2代分离的不育株与双低品种R-8杂交选育的双低不育系SAB-3作母本,与杂交选育的双低恢复系双19作父本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根据黔油18号母本基本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黔油28号由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是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一代杂交种。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为探索黔油28号在生产上的最大潜力,总结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针对黔油28号进行了一系列的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操作规程,包括翻犁移栽和免耕移栽等种植方式,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黔油17号系贵州省农业厅总农艺师张太平研究员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为探讨黔油17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于2003-2004年度进行了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8.
<正>据悉,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早熟油菜新品种日前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了解,"黔油早1号"和"黔油早2号"均为弱冬性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系早熟杂交种,耐寒性、抗倒性较好。2个品种在两年区域试验及生产试  相似文献   

9.
油研599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用甘蓝型杂黄子双低隐性核不育系9569A与甘蓝型双低恢复系9059R杂交配制而成的杂黄子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2008年12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油2008006号.  相似文献   

10.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