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条件下野大麦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松嫩平原野大麦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特性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萌发条件。[方法]设定5个变温(15/25、20/30、15/30、20/25和15/20℃),5个NaCl浓度(0、75、85、95和105mmol/L),5个CS2菌浓度(OD值分别为0、0.5000、0.0500、0.0050和0.0005),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各因素对野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温度和NaCl浓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皆有显著影响(P〈0.05),而CS2菌浓度则影响不显著,并且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皆随NaCl浓度升高而呈下降的趋势。[结论]野大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温度为15/25和15/30℃,NaCl浓度为0mmol/L。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野大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野大豆种子在Na 浓度依次为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溶液中的萌发情况进行研究,分别测定盐溶液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盐(NaCl)溶液处理下,Na 浓度高于50mmol,L时,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随Na 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发芽指数在100mmol/L时有增加但与其他浓度差异不显著;碱性盐(Na2CO3)溶液处理下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影响随Na 升高而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对野生大豆种子胁迫除主要由Na 作用外可能与高pH值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NaCl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0、4、8、12、16、20 mg/mL的NaCl溶液处理3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盐分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在3个供试品种中,种子萌发受NaCl胁迫的程度不同。NaCl浓度低于8 mg/mL时,盐胁迫对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但无论盐浓度高低,NaCl胁迫对种子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江北品种耐盐性最好,内蒙品种耐盐性次之,澳大利亚品种耐盐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是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研究以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球茎大麦种子为材料,开展不同变温、不同光照和不同浓度Na Cl胁迫条件下的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种子72 h最大吸水率分别为111%和112%,均有较强的种皮透水性;两种材料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最适萌发温度均为15/2℃;高温对两种材料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两种材料种子均具有较强的抗盐能力和较高的恢复萌发率,80 mmol/L Na Cl浓度是两种材料种子萌发的阀值。本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两种球茎大麦的种子具有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盐碱环境中萌发的能力,具有在新疆作为牧草进行种植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野大麦耐盐适应性反应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野大麦的耐盐适应性反应机制。【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和X-ray微区分析等方法分析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Trin.) Link]在NaCl胁迫下幼苗生长、K+和Na+吸收、运输、分配及外排等生理响应。【结果】在NaCl≤350 mmol•L-1时,茎叶和根系的干重变化不明显,盐浓度的增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茎叶,根Na+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于茎叶、茎叶和根中K+含量均下降,但茎叶可维持较高的K+含量;野大麦具有较强的K+-Na+吸收选择性;低盐胁迫时Na+主要贮存于液泡和细胞间质;高盐胁迫时主要通过外排Na+来维持体内离子平衡。【结论】野大麦在NaCl≤350mmol•L-1时生长正常,其耐盐性与根拒绝吸收Na+及茎叶维持高K+含量有关,Na+区域化与外排可能是野大麦主要的耐盐适应性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盐预处理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小孢子培养的影响,以大麦耐盐品种花11和盐敏感品种花30为材料,比较了它们在不同盐浓度预处理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芽率、主根长以及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愈伤组织产量差异,同时对2个品种在小孢子时期响应盐胁迫的4个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花30的种子和小孢子在无NaCl和低浓度NaCl预处理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均低于花11,但经高浓度NaCl (萌发期为15 g/L,小孢子时期为300 mg/L)预处理后,花30的种子和小孢子对高浓度盐胁迫的耐受性均显著增强,且发芽率、主根长和愈伤产量均显著高于花11;通过对2个品种在盐预处理下的发芽率、主根长以及愈伤产量相对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2个品种在种子萌发期和小孢子时期响应盐预处理的相对值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在小孢子培养阶段,经过300 mg/L NaCl预处理后,花30中小热激蛋白基因HvsHSP1和翻译起始因子1基因HveIF1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盐胁迫下较花11显著上调。因此,供试品种间在种子萌发过程和小孢子培养过程对盐预处理的响应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具有一致性,HvsHSP1和HveIF1A基因可能与盐...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浓度壳聚糖包衣10个大麦品种,研究其对大麦种子萌发及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幼苗株高、根长、胁迫复水后幼苗存活率的影响和不同大麦品种对壳聚糖包衣的敏感性。结果表明,0.2%,0.4%浓度壳聚糖包衣对大麦种子萌发及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幼苗株高、根长及复水后的幼苗存活有促进作用,其中,0.4%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0.6%处理对大麦种子的萌发和株高、根长、复水后幼苗存活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大麦品种对壳聚糖包衣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其中,K2,K3,K5这3个品种大麦对壳聚糖包衣作用不敏感,K4,K6,K7较敏感,其余表现为一般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2份耐盐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比较NaC1处理种子萌发后的根、茎、叶生长量和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以及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5%NaCI胁迫严重抑制供试品种种子萌发后的生长量以及POD和SOD活性,"花11"受抑程度明显小于"花30","花11"的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小于"花30".0.5%NaCI浸种预处理提高了"花30"在1.5%NaCI胁迫下的生长量、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含量下降;降低了"花11"的生长量和POD活性,SOD活性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大麦种子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抗旱性差异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浓度水平为0%、5%、10%、15%、20%(w/v)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抗旱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抗旱性评价与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PEG8000是较适宜的抗旱性鉴定浓度,抗旱性强弱排序为Z037P017Q-1>Z182U038V>Z039P046Q>Z027S078T。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作为大麦种质资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富氢水对干旱胁迫下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富氢水在干旱应答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麦品种新啤6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25%、50%、75%、100%)富氢水浸种处理,测定半致死聚乙二醇-6000浓度下大麦种子发芽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25%及50%富氢水浸种能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野大麦CIPK基因在植物亚细胞水平上的定位情况,以已知细胞质膜定位的拟南芥AtCBL1基因和液泡膜定位的AtCBL3基因作为参照,构建了这两个基因分别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参照载体),以及野大麦CIPK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目标载体),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参照载体和目标载体共转化洋葱上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共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短芒大麦为材料,应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792 bp的DREB2基因,构建了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DREB2。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烟草,并利用PCR、PCR-Southern和RT-PCR技术对获得的20株卡那霉素阳性转基因烟草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短芒大麦DREB2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能在转录水平上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披碱草和野大麦的优良特性综合在一起,培育出适合干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王照兰等(1992—1993年)将披碱草和野大麦组合进行了远缘杂交,成功地获得了高度不育的披碱草和野大麦的正、反交F1代。在正交F1代(披碱草X野大麦)的植株形态学和细胞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拟定了用回交法克服杂种F1代不育性的研究计划。用分株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野大麦幼根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大麦(Hordeumbrevisubulatum(Trin.)Link)的幼根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2,4-D诱导愈伤组织,结果以2,4-D4.0mg/L为最佳。以较低浓度2,4-D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继代。在MS培养基附加2,4-D1.0mg/L+6-BA0.1mg/L,以极低的频率分化出芽,再在附加IAA0.5mg/L+6-BA2.0mg/L+KT1.0mg/L+Sucrose20g/L上的MS培养基上生根,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5.
在已知短芒大麦DREB1基因3′端序列的前提下,根据其他植物中DREB1转录因子基因序列,首次克隆了短芒大麦全长DREB1基因(899 bp,具有1个编码220个氨基酸的完整阅读框)。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转录因子的典型特征及AP2/EREBP结构域,并且具有6个丝氨酸、2个苏氨酸、2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这可能与翻译后在冷胁迫抗性中发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明BC1F3代对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优良特性的继承情况、杂种优势及育性恢复情况。[方法]重点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3代的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生长速度、花粉育性、结实性、再生性和株丛鲜草产量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BC1F3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趋向于亲本野大麦,不同株系的生育天数有所不同,但都接近轮回亲本野大麦;BC1F3代不同株系花粉育性和结实性有较大差异,但回交后各株系的花粉育性和结实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YF3-93花粉育性已经超过亲本野大麦,自然结实率也较高。有的株系花粉育性和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如PF3-52。BC1F3代各株系产草量有较大变异,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YF3-64、YF3-74和YF3-83的杂种优势分别为75.53%、75.12%和66.16%,而PF3-52、PF3-15、YF3-42产草量不及亲本。[结论]该研究为培育适合干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千穗谷(A 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L.)是优质耐瘠薄牧草资源.为了探讨其种子的耐盐能力,分5个盐分胁迫处理:0、1、2、5、10 g/kg,分别在石英砂基质、海兴盐碱土基质和安国潮褐土基质上,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上千穗谷发芽率与盐分浓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石英砂、海兴盐碱土、安国潮褐土基质上,千穗谷与盐分浓度的回归方程斜率分别为-5.77、-8.787、-7.95.千穗谷种子萌发盐分胁迫临界值为海兴盐碱土大于安国潮褐土,分别为3.5、3.4 g/kg;盐分胁迫极限值为安国潮褐土大于海兴盐碱土,分别为8.4、8.1 g/kg.盐分对千穗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3种基质上千穗谷种子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幼苗生长状况也呈现同一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