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成了带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i]Xa-21[/i]的两个杂交水稻恢复系R8006和R1176,所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中优1176在中国南方稻区及多个省级区试中表现抗病、优质、高产,具有较广的商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Moroberekan和Tetep为稻瘟病抗性基因供体,镇恢084和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进行杂交和复交,通过系谱法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选育出5个农艺性状良好且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系08F039-7-2、08F039-11-2、08F014-2-1、08F017-15-1和A6-20-2。对这些品系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Xa4、Xa7和Pi157的08F039-7-2和08F039-11-2高抗白叶枯病,08F039-7-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08F039-11-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聚合Xa21和Pi-ta的08F014-2-1和08F017-15-1中抗白叶枯病,08F014-2-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高抗和抗,08F017-15-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聚合Xa7、Xa21、Pi157和Pi-ta的A6-20-2高抗白叶枯病,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均为中抗。  相似文献   

3.
三交育种在三系杂交水稻抗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90年代以来,湖北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在杂交水稻三系法育种的基础上,借鉴玉米三交种选育方法,采用“基础不育系/桥梁保持系(高抗稻瘟病)∥恢复系”的配组方式,将桥梁保持系中的主效抗性基因导入基础不育系,成功地育成了一系列稻瘟病抗性提高的三系三交中籼组合,实现了杂交水稻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并缩短了育种周期,延长了新恢复系的使用年限,有效地推动了稻瘟病常发病区杂交水稻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病菌的变异性和抗稻瘟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抗稻瘟病育种的主要方法,并就目前稻瘟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为加速抗稻瘟病育种工作进程,提高工作成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主要水稻恢复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别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7、Xa21和Xa23紧密连锁的PCR标记MP12、M3、pTA248和RM206对四川省新选育的以及主要应用的39份恢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恢复系均不含有Xa7(M3)和Xa21(pTA248)抗性等位点,17份携有榭(MP12)抗性等位点,少数(6个)携有Xa23(RM206)抗性等位点。在杂交水稻恢复系抗性改良中,应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加快引入利用除工卅外的其它儿个显性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及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具危害性的病害之一。控制白叶枯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培育抗病品种。一直以来,生产中利用的抗白叶枯病品种其抗性基本上都是由主基因控制,然而由于白叶枯病菌的小种专化性,携有垂直抗性基因,特别是单基因的品种容易丧失抗性,所以只有采取基因轮换、多基因聚合等方式才能有效防止抗白叶枯病品种丧失抗性,而不断进行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发掘则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本文对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国内外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改良水稻抗白叶枯病方面的进展;最后鉴于目前在利用白叶枯病抗性主基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转导超级杂交水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提供的中野5112、中野5114、CBB23等具有高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材料,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3基因转导到超级杂交水稻恢复系、保持系和光敏核不育系.并配制出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本文就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转导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9,(1):62-69
R1813是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抗倒、迟熟优良籼型两系恢复系,以R1813为父本,已经选配出一批组合通过审定。该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转育技术,将MD12086-41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Pi9、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渗入到R1813的背景中,选出3个携带Pi9、Xa23、Bph14和Bph15基因的近等基因系ST15005-1-106-9、ST15005-1-318-4和ST15005-1-318-14。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3个改良株系均表现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和中抗褐飞虱,与R1813相比,3种病虫害的抗性都明显提高。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3个改良株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主要指标都与R1813相似。对少量测配组合的抗性鉴定、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表明,除了抗性有明显提高以外,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主要指标都与R1813所配组合相似。  相似文献   

9.
改良稻瘟病抗性是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稻瘟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水稻材料的接种鉴定、抗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及抗瘟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进展迅速。在大面积种植的籼型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中主要应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4,白叶枯病在生产中几乎“销声匿迹”了20年。但近年来,此病害却在长江流域一些种植新组合的稻田里又爆发了。什么原因引起它再度流行?品种的抗性是否还有效?抗病育种是否还是水稻改良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抗病基因培育出更为持久的抗性品种?为回答这些问题,就我国杂交水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改良,寄主与病菌群体的互动演变效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拓宽抗性遗传基础、白叶枯病菌毒性群体结构、基因轮换、合理利用基因等问题。 在采用了包括传统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策略后,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研究将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12.
高抗白叶枯病系列杂交稻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丁伦友 《杂交水稻》2005,20(1):11-14
利用携有抗白叶枯病显性基因Xa-7的DV85作原始抗源,先与台中本地1号(TN1)杂交,育成携有Xa-7基因的中间衍生抗源TD,再用TD作母本与明恢63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中选择目标个体与明恢63持续多代回交,经测交、筛选,相继育成携有Xa-7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抗恢63、抗恢98及D205等,分别与珍汕97A、Ⅱ-32A等配组,先后育成了抗优63、抗优98(Ⅱ优98)、Ⅱ优205等高产、高抗白叶枯病的系列杂交稻新组合,并通过了省级审定,从而解决了我国杂交水稻不抗白叶枯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Through recurrent backcrossing in combination with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restorer lines R8006 and Rl176 carrying Xa-21 , a gene having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 were selected. By crossing the two lines to CMS line Zhong 9A, two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Zhongyou 6 and Zhongyou 1176 were developed. The hybrids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diseases, good grain quality and high yielding potential i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daptability and yield trials.  相似文献   

14.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1和Xa4, 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 1、R207 2、R207 3和R207 4。采用与目标抗性基因相应的菲律宾菌系P1、P6 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Ⅰ~CⅦ)对4个姊妹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姊妹系及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抗病性强、抗谱广,其中杂交组合G46A/R207 2具有良好的产量潜力,将R207 2定名为蜀恢207。  相似文献   

15.
以恢复系温恢117为受体,以IRBB21为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供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Xa21基因导入温恢117中,结合抗性基因Xa21的分子检测和农艺性状表现,筛选出带有Xa21基因的15个恢复系株系.采用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进行接种鉴定,各株系的白叶枯病抗性均强于受体亲本温恢117,其中株系M033抗性与IRBB21相当,而农艺性状与温恢117相近.  相似文献   

16.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1~200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叶瘟平均级分别为1.4和1.7级,最高级为5.0级;穗瘟平均级分别为1.6和1.3级,最高级为3.0级;抗谱频率分别为70%和60%;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1.4级,最高级为5.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浙10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17.
Rice bacterial blight, one of the major diseases of rice caused by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 jeopardizes rice diversely. It causes leaf wilting, affects photosynthesis and reduces 1000-grain weight and generally results in yield loss by 20-30 pe…  相似文献   

18.
抗白叶枯病籼稻不育系中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1A是以从印度引进的编号为902的抗白叶枯病材料中选择的异形株,与同样来自于印度的千粒重小的野败型不育系PS-32A回交转育而成,其不育性稳定,白叶枯病抗性较好,米质较优,千粒重小,异交结实率高,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用该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株型挺拔,产量高,米质较优,同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提高,其中研优1号(Zhong 1A/2070F)于2005年3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刘琼 《杂交水稻》1998,13(5):26-28
通过10余a对1125份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材料用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的试验,鉴别杂交稻不同组合及其双亲间的抗性遗传模式,认为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种质通过亲子传递在杂交水稻上能够得到直接而有效的利用。同时,对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利用以及抗性鉴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