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历史回顾及现行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即粮食稳,市场稳;粮食定,天下定.这一说法充分说明粮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自建国以来,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由重大的社会变革而引起的,同时,某一种模式的最终确立也体现为某一时期社会经济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粮改目标与新粮食流通体制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宏观调控为辅,既符合WTO农业协议的要求,又适应我国国情的新粮食流通体制,后者是指改革后的粮食流通体制,应当确保粮食稳定供给和降低国家财政负担。粮改目标是新粮食流通体制的近期目标,是实现粮食流通体制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96-1697
分析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从价值取向、改革目标与改革手段3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曾经“几收几放”.收和放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博弈的结果.粮食流通体制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制度的变迁过程.市场主体行为选择和制度安排是否耦合,对制度变迁能否对市场主体的行为产生积极效应至关重要.将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探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并据此提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但粮食流通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没有完全做到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部分粮食品种顺价销售困难;粮食省长负责制没有完全落实,有些产区的粮食风险基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国家储备粮规模、结构和管理方式还不完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粮食生产和流通形势的变化,以及加入WTO后将给粮食产销……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上海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功事例和运用市场模型对粮食流通体制对比分析,说明了建立粮食市场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及其建立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宪宾 《中国农资》2006,(12):32-33
1998年,国务院对化肥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了国家指令性计划,实行市场配置资源,标志着我国化肥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8年以来,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国内化肥流通的市场化进程日益加快,出现了许多新的业态,主要表现形式为:一是现代流通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9.
吴宾  党晓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78-3780
粮食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粮食流通的作用。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即萌发形成我国古代农业领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自宋元以后,粮食的市场流通有日趋加重之势。古代的粮食流通既遵循市场供求原则,又遵循指令性计划的原则。总体看,古代粮食流通在大部分时间里还是以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为主,辅以市场调节,这样的流通体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急需,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但却大大降低了粮食流通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古代粮食流通的局限性与其社会制度的缺陷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于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的困境 ,笔者就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提出了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