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近些年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在阜阳市得到了推广。本文从科学选种、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玉米与大豆间作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董秀坡 《新农业》2004,(10):15-15
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技术是创高产高效的理想种植模式,具有科学性、高效性,且易于千家万户操作实行. 该技术的具体做法是:4月20日左右播种稀植大豆新品种新辽1号,或播种新辽3号,每隔6垄空1垄.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豆间作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空间的种植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作物品质、扩大农业生产经济与生态效益。基于此,文章从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效益分析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其广泛应用的可行性。重点从精选品种、精细整地、足墒播种、除草、病虫害防治五个方面探究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广泛应用的玉米大作方式的不同间作比例均优于单作。试验的6咱方式中以2:3较好,亩产玉米329.5kg,大豆78.9kg,折合标准商品粮566.2kg,比单作增产17%。根据产量指数比较所获得的各间作比例的6种光合份额值,反映了玉米和大豆在生育期分别获得的光能相对数量,是评价不同作比例的玉米及大豆实际单产的科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豆与玉米间作关键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驻马店市常年单作大豆面积8万多hm2,玉米26万hm2左右,一般每公顷效益5 250-6 750元,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笔者在驻马店市郊和西平两地进行了大豆——玉米间作栽培模式示  相似文献   

7.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间作玉米免耕加密栽培技术是我们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农业新技术,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经几年测产统计,平均比清种大豆增收37.1%,比清种玉米增收19.3%。此技术的要点是间作、免耕、加密、增肥。间作即大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相间种植;免耕即在作物播种和生育期全程不进行任何土壤耕翻、铲趟作业;  相似文献   

8.
鲜食秋玉米与秋大豆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一种生长期短、比较耐阴、抗倒的作物,对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影响较小。为提高玉米田的光合利用率,充分利用玉米田空间和地力,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采用玉米田间种植大豆,还能养地。庆元县鲜食秋玉米种植比较普遍,秋玉米与秋大豆间作可发挥这两种作物的优势,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大豆合理间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主作物玉米生长和产量以及单位土壤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的玉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冀东地区玉米—大豆间作中,适宜推广种植带宽150 cm,玉米大行距120 cm、小行距30 cm、株距20 cm,大豆4行种植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间作大豆适宜模式。[方法]研究在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间作大豆不同种植模式(2行玉米2行大豆、2行玉米3行大豆,3行玉米3行大豆,行距均50 cm)的生物学性状、作物产量,对各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下鲁西北地区夏玉米间作大豆适宜模式以三三式即3行玉米间作3行大豆,行距均为50 cm为佳,该模式与常规夏玉米种植方式相比,少收夏玉米340 kg/hm~2左右,增产大豆近2 200 kg/hm~2,增收7 500元/hm~2左右。[结论]该模式能够实现机械化收割,达到以生产粮食为主要目的,兼收夏大豆的高产、高效、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前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玉米间作种植具有地上空间结构互补优势,增加群体受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大豆根瘤菌根圈定殖固氮为玉米提供氮素,地下根系互作丰富土壤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及利用,增强作物的逆境适应性等良好的间作效应。因此,在合理的带行配比下,大豆-玉米间作种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籽粒品质,阻断或抑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及传播,提高植株抗逆性及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大豆4:2间作甜瓜,甜瓜下茬复种大白菜,一地三收,每公顷收入15 000元以上,是高产高效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和大豆是呼兰区的主栽作物,2种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60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2006年我们在康金镇头道村进行玉米、大豆立体间作栽培试验(即垄台种植大豆、垄沟隔沟种玉米)获得了成功,通过三年试验研究看效果很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正>大豆是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的养地作物。近几年,大豆间作玉米技术在我县大面积推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可发挥这两种作物的优势,起到互补作用,既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又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营养素的产量,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证明,大豆间作玉米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是冀北冷凉地区创吨粮田的重要模式。它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提高光能利用率。经过多年的探索,这两种粮食作物的间作形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日臻完善,向规范化发展,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冀北春玉米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承德示范区推广10.7万亩,平均混合亩产量为920公斤,控制区混合亩产1000公斤以上。 一、产量指标和群体结构设计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的产量指标,定为混合亩产800~1000公斤,其中小麦亩产量250~300公斤,玉米亩产量700~800公斤。产量结构:春小麦亩穗数32~35万穗(含有效蘖穗10~15%),平均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35~37克。玉米亩株数  相似文献   

18.
19.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是一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玉米大豆的一季双收。山东省作为国家重点推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的试点区域,承担着推广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以山东聊城为研究对象,探讨聊城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管理技术,以期提升聊城地区玉米大豆的种植效益,促进山东地区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豆间作甜瓜、甜瓜下茬复种大白菜,一地三收,ha收入15000元以上,是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新模式。一、选用新品种1、大豆选用强分枝高产的金塔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