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岛市木工机械协会于2003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现有会员70多家。 青岛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木工机械行业蓬勃发展,群星璀璨,成为中国大陆木工机械制造厂家最密集、数量最多、且与台湾、顺德并齐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青岛木工机械产业在岛城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有生产制造企业185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主要产品有:各类砂光机、封边机、拼板机、裁板锯、剪切机、涂胶机、磨刀机、后成型包边机等,产品远销俄罗斯、南非、韩国、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美国木工机械制造业发展概况1发展历史木工机械产业在美国来说,规模较小,据估计目前约有250余家木工机器制造厂商。早在80年代,木工机械产业一度因为房地产衰退、房屋建筑萧条等缘故,影响工业的发展,更严重的是,由于美国濒临太平洋的西北部,受禁止森林砍伐的...  相似文献   

3.
客观地回顾了台湾地区木工机械制造业形成与发展的概况,介绍了台湾地区木工机械行业的生产与出口现状。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地区木工机械造行业形成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地回顾了台湾地区木工机械制造业形成与发展的概况,介绍了台湾地区木工机械行业的生产与出口现状。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木工机械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解放初期,我国只能生产少量的制材生产设备。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到20世纪末,我国木工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技术水平。除了能满足国内木材加工工业需要以外,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木工机床及人造板设备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大大提高了我国木工机械制造实力,在世界木工机械制造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我国木工机械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在这里有必要对我国木工机械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对存在的问题逐步加以解决。唯有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6.
王国才 《中国林业》1994,(10):32-32
我国木工机械发展浅见王国才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已形成了科研、信息、生产、销售和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现有生产木工机械的工厂600多家,产品多达1100多种。近年来已研制出一大批接近或达到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的木工机械,木工机械行业已能为木材加工行业提供制材...  相似文献   

7.
制造人造板生产用测控系统的德国GreCon(格雷康)公司,在2011年被命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厂房里生产尖端产品.兴建于1911年的工厂被誉为现代工业纪元第一座建筑.在这里,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创建时,GreCon为制鞋业生产木质鞋楦.上世纪70年代,这个家族企业传到了第三代,生产木工机械,包括人造板业用的压机.当时,客户有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测量板坯的厚度;一是预防火灾,于是公司开始致力于板坯测定和火花的监测,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木制品生产大国,人造板和家具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高端木工机械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从中国作为木制品生产大国这样的角度看,木工机械发展水平是滞后的。另外,相对整个机械产品来讲,木工机械也是发展滞后。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是顺差了,但木工机械一直存在着逆差。从这两方面讲我国木工机械的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9.
从1927年上海生产出第一台木工机械产品至今,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业已有近8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的木工机械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业体系。目前,我国有约1200家生产木工机械产品的企业,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0家左右;木工机械行业约有10万名职工,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000多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能够向用户提供约1500种产品,能提供胶合板、细木工板、集成材、纤维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模压制品、贴面板、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德国和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业概况,指出了我国木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德国和我国木工机械制造业概况,指出了我国木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郭东升 《木材工业》1993,7(3):39-42
在德国的工业中心汉诺威,每两年要举办一次大型国际木工机械展览会,这是世界林业和木材加工业重要的贸易展览会。在1991~1993年的第九、十两届“Ligna”展览会上,提出了今后世界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几种主要趋势。本文针对我国国情,试图结合这几种趋势,具体探讨今后我国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从此,整个中华民族,在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引下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十年后的1998年12月18日,顺德国际木工机械商城举行了开业典礼,成为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第一家以经营国内外木工机械为主的多功能商城。这可能是个巧合,但回顾伦教木工机械制造业2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纵观伦教木工机械制造业20年的发展,它客观地反映了改革开放20年来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  相似文献   

14.
正第16届国际木工机械及家具生产设备展览会/国际木工机械配料展览会(北京木工展)将于2016年6月1—4日,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北京木工展每两年举办一届,是欧洲木工机械制造商协会(EUMABOIS)及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在中国支持的唯一专业木工机械展,众多欧洲著名机械设备将悉数亮相,同时国内人造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2月25-28日,北京木工展将携手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青岛木工机械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金田豪迈、威力等知名企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展馆)继续为业内人士搭建高效的技术交流平台,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我国的木工机械行业得到了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木工设备己经从纯粹的机械产品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高性能、高产量、高速度的数控木工机械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企业可以快捷、高效地组织生产,为  相似文献   

16.
《国际木业》2004,34(8):40-40
中国入世为木工机械提供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一方面,机械产品关税的下调促进了木工机械进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木工机械制造业的产业调整,外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曾有专业人士分析了中国木工机械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次高潮,并断言中国木工机械的第四次消费高潮已初露端倪。与中国木工机械业共呼吸的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展览会经过十年精心打造,将于2004年9月15-18日与中国国际家具展一同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庆祝十岁生日。据中国家具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3年是近年来中国家具工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行业完成产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出口在连续几年递增30%的基础上去年增长35.4%,达到73.33亿美元,净增19亿美元。家具工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带动了对高档家具生产设备的需求。目前我国木工机械市场上,对数控机械、自  相似文献   

17.
《国际木业》2008,38(2)
中国木工机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我们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从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技术服务等一整套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体系,中国的木工机械产品无论从产量或价格上已经在国际木工机械市场赢得了不可小觑的地位,成为世界木工机械生产的大国,已跻身到了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木工机械生产大国的行列,受到世界各国家的关注.但中国木工机械目前还不属于世界木工机械生产强国,中国木工机械的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可以说虽大而不强,由生产大国变成世界木工机械生产强国才是中国木工机械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1 贵州经济林研究简况 1.1 基本概况 我省经济林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60年代初期,当时主要是选优的前期踏查工作,到70年代着重于应用各种方法广泛地进行经济树种的选优研究,80年代以后,才有了一些品种,继而进行了品种对比,区域试验、优良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生理生化分析等系列较为系统的研究。80年代以前,由于研究方法、设备的限制,研究较为粗放,水平也很低.80年代以后,随着我省经济林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1 发展简介 70年代以前,台湾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以低工资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新技术革命使世界产业结构重组速度加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大为削弱,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因此,台湾自80年代起加快发展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业。1983年是台湾信息工业有新转机的一年。这一年台湾的电子产品首次超过纺织品而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产业。而后几年一直保持这个势头。1987年因受新台币不断升值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产品的强烈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使台湾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到障碍。尽管如此,当  相似文献   

20.
马启升 《木材工业》2007,21(4):28-30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进展和现状,分析了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品牌对我国木工机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打造区域品牌、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并介绍了"中国木工机械重镇"评审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