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拥有多达3000余种鱼类,其中淡水鱼类有800多种,分属于13目38科226属[1].此外,近30多年来,从国外引进的鱼类约有40多种.这些物种无论在形态方面,还是在生物学特性、栖息环境方面,多样性都极其丰富.但随着人工养殖规模得逐渐扩大,鱼类原种受水体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利工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鱼类原种种质资源逐渐退化[2].因此,开展鱼类原种保存对提高养殖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鱼类游动轨迹提取方法在提取效率和准确率方面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eepLabCut方法用于鱼类背部关键点识别和定位。首先,选择了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EfficientNet-B0作为DeepLabCut的主干网络模型,用于提取鱼类背部关键点的特征,为了增强EfficientNet-B0的表征能力,在网络模型中引入了改进的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模块,将CBAM中的空间注意力模块和通道注意力模块从原来的串行连接方式改为并行连接,以解决两种注意力模块之间因串行连接而导致的互相干扰问题。其次,基于MSE(Mean Squared Error)损失函数提出了一种分段式损失函数H_MSE用于模型的训练,分段式损失函数H_MSE相对于传统的损失函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其在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时能表现出较低的敏感性。最后,采用了半监督学习方法对关键点进行自动标记来减少人工标记数据时产生的误差。结果显示:相比于DeepLabCut原始算法,识别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d Error)平均...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研究中取得突破进展,带动了目标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目标检测技术开发水族馆鱼类目标检测APP,可以增强游客参观体验,提升科普效果。针对水族馆拍摄的80种鱼类,首先,使用LabelImg软件进行目标标记,再利用标记的目标导出成tfrecord数据;其次,选择ssd_mobilenet_v1模型进行数据训练,通过20万次的迭代训练获取到鱼类目标检测模型;最后,利用TensorFlow多目标检测API调用模型,定义2个接口和12个类,开发出Android系统手机APP。经过80种鱼类1620张图片测试,正确率为92.59%,华为MHA-AL00手机目标检测平均时间40 ms。使用鱼类目标检测APP,能实现水族馆鱼类快速识别、多鱼类目标实时检测,可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辅助科普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5.
借鉴GB18448-2001和GB14922.1-2001,参考国内外实验动物寄生虫学质量控制的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检测中积累的大量实验数据和相关经验,对鱼类寄生虫病的检测和诊断技术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检出率高的检测及诊断程序,为防治和控制鱼类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特别是现在,随着捕鱼技术的提高和渔船数量的增多,捕捞能力大大加强。所以,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已经引起广大渔业管理人员和资源研究工作者的关切和注意。渔业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以鱼类种群的再生补充为前提的,而资源数量的变化,根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目前鳀(Engraulis japonicus)限额捕捞与分类统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5的识别算法。该方法将SENet注意力机制引入到YOLOv5主干网络结构中,通过融合捕捞作业不同时期的目标信息并降低复杂背景的干扰,以提高模型检测精度和实时检测效率。采用实际拍摄的鳀作业视频,将视频转化为图片格式实现前期标注和处理,对获得的5 550幅图像按照8∶1∶1划分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设置对照实验,将YOLOv5主干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2,并引进SENet注意力机制,分别通过4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识别算法获得平均精度均值(mAP)为99.4%、精度为98.9%、召回率为99.1%,相比原模型分别提高了2.5%、3.7%和2.9%。研究结果可以为鳀围网作业的目标识别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渔获作业统计提供了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刘海映 《水产科学》1996,15(2):25-2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赵燕,刘海映,马志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数理统计方法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资源评估和编制渔业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利用计...  相似文献   

9.
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8,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和归纳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述:(1)鱼类远缘杂交的等级,包括目间、科间、亚科间、属间和种间杂交;(2)鱼类远缘杂交的相容性,涉及鱼类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鱼类远缘杂种的可育性以及鱼类远缘杂交不相容的原因分析等;(3)鱼类远缘杂交在水产养殖上的各方面应用,如杂种优势利用,鱼类性别控制以及诱导多倍体、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等。本文旨在为对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远缘杂交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革  李月红 《中国水产》2009,409(12):55-55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俗称爆发性鱼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危害鲢、鲫、鳊、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造成养殖鱼类大批死亡。据初步统计,全国每年因该病而造成的鱼产量损失达30万~40万吨,价值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combining YOLOv3 with MobileNetv1 for fish detection in real breeding farm. The feature maps of MobileNet are reselected as per their receptive fields for better fish detection instead of fixed chosen strategy in the original YOLOv3 framework. A set of fish image data acquired in breeding farm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high accuracy of detection results is achieved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urthermore, taking the place of “ImageNet”, a slighter dataset including fish images with 16 species for backbone network pretraining is picked out from “ImageNet” to extract fish features. On this basis, the effect of detection of the model is further improved due to that the extracted features are more closed to fish objects. Therefor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to have the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necessary and accurate number of fish, which will the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breeding actions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2.
剑尾鱼在检测细菌毒力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潘厚军 《水产学报》2000,24(5):467-471
用18株从鱼类所分离的细菌攻毒剑尾鱼,结果显示细菌对剑尾鱼的毒力与回归感染或攻毒敏感鱼的毒力结果较为一致,另外,用剑尾鱼感染病原菌的适宜途径为背肌注射,与原代比较,近交高代剑尾鱼个体之间对病原菌的反应较为一致,感染后死亡时间相对集中。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在检测鱼类细菌的毒力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MCR)家族属于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之一, 具有7个跨膜的α螺旋, 在脊索动物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类及四肢类动物的MCR研究中共发现有5种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MC1RMC2RMC3RMC4RMC5R), 它们在机体色素沉积、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类固醇合成和性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近年来, 鱼类MCRs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一些鱼类的MCRs亚型相继被克隆, 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鱼类作为脊椎动物进化中较为原始的类群, 具有与哺乳动物MCRs相似的保守特征, 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对鱼类MCRs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MCRs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规律, 掌握MCRs对鱼类生理功能的调控特征, 为促进渔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鱼类MCRs的克隆、分子特征、药理学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鱼类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反应的细胞,在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DCs的类型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各类DCs的细胞标记。总结了鱼类DCs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形态学观察方法;现有研究表明,鱼类DCs具有吞噬细菌、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D4+T细胞的活化、表达DCs的标记基因、被Toll样受体的配体激活、迁移能力、引起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生物学功能;不同鱼类DCs的分子标记并不完全一样;鱼类的头肾、肾、鳃、皮肤、胸腺、脾、肠等均有DCs的分布。目前,对鱼类DCs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①鱼类DCs目前缺乏明确的细胞标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鱼类DCs的分离、体内分布与功能的研究水平;②加强和完善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技术的研究,掌握各种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方法;③加强鱼类DCs在抗原递呈中的功能研究,对深入分析鱼类免疫机理,合理设计和应用疫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良离子色谱法测定咸鱼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优化了现有国家标准成鱼中亚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测定方法。咸鱼样品先经硝酸银(AgNO3)除去大部分氯离子(Cl-),IC-Ag预处理柱排除剩余Cl-的干扰,再用Ion Pac AS23(4mm×250mm)分析柱和Ion Pac AG23(4mm×50mm)保护柱,以4.5mmol·L-1碳酸钠(NaCO,)和0.8mmol·L-1碳酸氢钠(NaHCO,)的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1.0mL·min-1,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用该改良方法测定不同品种咸鱼亚硝酸根离子(NO2-)的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标回收率为83.0%~101.6%,方法检出限为0.2mg·kg-1。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能更加准确测定咸鱼制品的亚硝酸盐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6.
卫育良  徐后国  梁萌青 《水产学报》2019,43(10):2060-2073
鱼粉短缺是当今水产饲料行业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水产品加工副产品占水产品的总重量超过60%,因此,充分利用水产品加工副产品,提高其营养价值,是解决鱼粉短缺的重要途径。水解鱼蛋白是水解水产品加工副产品而得到的富含游离氨基酸和不同肽链长度的蛋白寡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水解鱼蛋白的制备、营养特性及水产饲料中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展开综述,系统论述近年来水解鱼蛋白在水产动物营养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在水产饲料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以期为水解鱼蛋白在水产动物营养学研究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地高辛标记的PCR-ELISA技术快速检测转基因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含有小鼠重金属螯合蛋白(mMT)基因启动子及人生长激素(hGH)基因的鱼样品,以Qiagene核酸纯化技术对鱼组织DNA进行纯化。常规PCR检测显示,mMT启动基因和hGH基因的PCR产物分别为240bp和130bp,与设计相符。PCR产物的核酸测序结果证实其扩增产物具特异性。地高辛-PCR(Dig-PCR)标记反应显示,2个基因均产生1条Dig标记的特异产物带。Dig-PCR-ELISA检测敏感性试验显示,对mMT启动子和hGH基因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3,与常规PCR结合琼脂糖胶电泳检测方法相比,检测敏感性可提高至100-1000倍。试验证明,针对mMT和hGH基因所建立的Dig-PCR-ELISA技术特异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 nt的非编码RNA,在硬骨鱼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借助高通量测序与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筛选到大量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DE miRNA).通过比较多种硬骨鱼在不同病毒/细菌感染条件的miRNA表达谱,筛选出相同DE miRNA,并认为...  相似文献   

20.
硬骨鱼肥大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 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