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斑牡丹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静  成仿云  钟原 《园艺学报》2016,43(5):947-956
为了科学界定紫斑牡丹的花色,利用色差仪对466个紫斑牡丹单株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和CIELab颜色体系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将紫斑牡丹花色分为白色、黄色、浅粉色、粉色、蓝色、红色、紫色和黑色等8大色系,并划分出每类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
以筛选的257份代表性百合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和测色仪对花色表型进行测定,以测定数据为基础采用系统聚类对样本花色进行数量分类与分析,结合分类结果构建百合花色表型检索体系.结果显示:结合RHSCC和CIELab参数值将百合花色分为白、黄、粉、橙、橙红、玫红、红和暗红8大色系.各色系参数...  相似文献   

3.
菊花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艳  白新祥  孙卫  贾锋炜  戴思兰 《园艺学报》2012,39(7):1330-1334
 为了精确定义菊花不同品种的花色,以811 个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色差仪测色的方法对其花色表型值进行测定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发现: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分类结果不能完全表征菊花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 色名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准确,使用该方法将菊花品种花色分为9类色系,整理出了不同色系表型参数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对菊花品种的花色表型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38个牡丹和14个芍药为试材,采用色差仪对芍药属品种进行花色表型测定,研究芍药属品种数量分类的情况,以期为芍药属品种鉴定、分类及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不能科学表征牡丹和芍药花色的分类特点;ISCC-NBS色彩名称表示法对花色的定义更为精确,可将牡丹花色分为黄色、白色、绿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红色、红紫色和红黑色系9类色系;芍药花色分为白色、浅粉色、粉红色、红色和红黑色系5类色系。同时发现芍药属品种花色丰富,且不同色系的芍药属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秦岭与子午岭地区紫斑牡丹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境内秦岭与子午岭地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天然居群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叶片、花、果实器官等20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20个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在居群内仅有株高、全叶长和种子径差异极显著;20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71.07%,说明居群间的变异是其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2)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为7.04%~21.66%,性状离散程度低;果实相关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4.45%,大于叶片(13.19%)和花器官(11.40%)。(3)相关性分析表明,紫斑牡丹生殖生长受营养生长影响较小。(4)地理生态因子与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经纬度对花器官性状影响最大,而年降雨量对果实性状影响最大;(5)表型性状聚类分析表明,7个紫斑牡丹天然居群被划分为3类,各居群之间没有严格按地理距离聚类,而是与各居群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小苍兰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小苍兰(Freesia hybrida)园艺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同时利用色差仪对各个品种的花色表型值进行测量,进而通过聚类分析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等,对小苍的花色表型的数量分类研究,以期为小苍兰未知品种的亲缘关系判断提供初步表型数量依据,并为小苍兰品种分类过程中花色定义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根据RHSCC比色卡和色差仪测量结果,可以将20个小苍兰品种初步分成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紫色系4类,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根据花色的分类结果,表明二者有着良好的对应性,今后可以结合使用;同时,分析了小苍兰CIELab颜色系统参数分布特点并初步确定了各个色系的表型参数分布范围,相关结果填补了小苍兰花色表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以收集自我国东北地区的2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叶片特征、芽和枝条特征、花和果实特征等31个表型性状(其中二元质量性状1个,多元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20个)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软枣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与表型性状间关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2%,花直径变异系数最小为7.38%。R型聚类将31个表型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7.21处聚为4类,其中萼洼形状与其它性状距离较远;Q型聚类将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在平方欧式距离20.08处聚为4类,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厚、叶柄长度等性状可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对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分类结果与Q型聚类结果类似,将叶片长、果肉性状、叶片厚、节间长度等性状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综上,软枣猕猴桃的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纵径等14个表型性状对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斑牡丹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成仿云 《园艺学报》1998,25(4):367-373
紫斑牡丹花粉具二型性,正常花粉占84.3%,异常花粉占15.7%。正常花粉的发育可划分为单核小孢子早期、单核小孢子晚期、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期、2-细胞花粉早期和2-细胞花粉晚期(成熟期)等5个时期;异常花粉在单核小孢子晚期开始分化,其中大部分逐渐停滞发育,少数(不超过1%)可在体内启动雄核发育途径,朝着形成孢子体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量分类方法对12个猕猴桃种群(变种)的19个性状进行了聚类方法,Q型聚类结果表明:当D=3.75时,将12种猕猴桃聚类为10类,对D=7.27时聚为2类,R型聚类结果表明:在D=4.16时,将果实聚为7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梅的亲缘关系和分析梅的遗传多样性,以南京农业大学梅种质资源圃保存的84个梅品种为试材,运用SPSS11.5对叶花果等31个表型性状进行Q聚类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欧氏距离2.58,84个梅品种分为5组,长农17等13个果梅品种为第1组;红梅等30个果梅品种为第2组;重叶梅等15个花梅品种为第3组;银红朱...  相似文献   

11.
中原牡丹品种基于花色测定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差仪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表色系统对94个中原牡丹品种的花色进行测定,通过聚类过程将花色三刺激值(明度L*、色相a*和b*)采用Ward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4个中原牡丹品种花色在CIE表色系统坐标系上的分布广泛,聚类分析将其分为9个色系:白、绿、浅粉、粉红、粉兰、红、紫、红紫、红黑,不同色系牡丹的L*、a*和b*值特征明显。白色、浅粉、粉色和红色系以及粉兰、紫色和红紫色系的L*与a*、L*与彩度(C*)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多数色系牡丹的L*与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为0.8653)。  相似文献   

12.
甘肃紫斑牡丹与中原牡丹类群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甘肃紫斑牡丹和中原牡丹类群进行染色体核型、C带带型的系统比较,发现这2个品种群在染色体核型构成上存在差异。甘肃紫斑牡丹品种核型构成均为2n=10=8m+2st;中原牡丹品种均为2n=10=6m+2sm+2st。对6个品种进行GiemsaC带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在C带数目和分布位置上具特异性。2个品种群C带的差别主要在于第1、3对染色体短臂端带的有无。文章还讨论了紫斑牡丹的分类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3.
牡丹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摘 要: 归纳了牡丹的花色、花色素组成、花色与花色素组成的关系、色斑演化、花色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牡丹基于色素组成的化学分类的最新成果, 并就今后牡丹花色研究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牡丹开花和衰老期间花瓣糖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品种‘洛阳红’和‘胡红’为材料, 研究了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伴随花瓣的迅速生长展开, 总可溶性糖呈现迅速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己糖(葡萄糖和果糖) 含量显著增加, 盛开后己糖水平达到最高, 而蔗糖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己糖和蔗糖降解指数(SDI) 与花枝质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花瓣酸性转化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 开花过程中活性逐渐升高, 开放后逐渐下降。经主成分回归分析, 可溶性糖的代谢依赖于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共同作用。结果提示, 牡丹花瓣中己糖的积累在花开放和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两个牡丹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琴  袁涛  孙湘滨 《园艺学报》2015,42(5):930-938
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色差仪、组织切片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对牡丹品种‘金衣花脸’和‘霞光’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色素的分布及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从两个品种花瓣(不含色斑部位)中共检出4种花青素和14种黄酮类色素,主要分布在花瓣表皮细胞内,中部栅栏组织无或仅有少量黄酮类色素。两个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明度增加,彩度降低,红色减退,分别由红黄复色和红色变为浅黄色和橙黄色。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不变,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总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总花青素含量降低幅度更大。开花过程中花青素和黄酮的降解速率不同,使得花色逐渐由红色向橙色至黄色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紫斑牡丹叶片的抗寒性指标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紫斑牡丹叶片的表皮厚度、角质膜厚度、叶脉突起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与抗寒性呈正相关,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气孔密度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其中表皮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和疏松度随温度的降低会发生变化,以主动适应低温环境,而角质膜厚度、叶脉突起度、气孔密度与温度变化无明显关联,其抗寒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品种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