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介绍了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含量,即样品经硫酸一过氧化氢消化后,制备待测溶液,分取待测溶液用NC-2型快速定氮仪测定氮,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不须使用分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适宜一般复混肥料厂采用,对含氮、磷、钾分别达11%以上的样品均可用本法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凯式定氮仪测定蛋白质含量时取样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静 《农业机械》2012,(9):115-119
利用Kjeldahl2300全自动定氮仪以及消化炉对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时,在加试剂量相同、消化条件及蒸馏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取样量的控制会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使用全自动凯式定氮仪测定不同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时取样量大小的选择进行了多次试验,认为固体样品蛋白质含量和取样量之间呈对数关系;固体样品取样量一般不要超过2g,称取的样品中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0.04~0.48g之间;液体样品的最佳取样量不单由蛋白质含量决定,还与水分含量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研究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热点之一.生物质废弃物中元素碳、氢、氮、硫含量的测试分析,对于研究生物质物料的特性、实现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高温热分解元素分析法测定玉米秸秆样品的全碳、全氮、全氢和全硫元素含量,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了整个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分量的数学模型,对样品称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动定氮仪碱解蒸馏法提取土壤中水解性氮,并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计算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氮磷联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植株全氮、全磷(以下简称联测法),结果表明联测法测定植株全氮、全磷混合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全氮、全磷的测试结果100%符合标准物质认定的标准值范围,标准方差std在0.001~0.05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1%~1.44%,正确度和精密度均能够满足分析测定的要求。对联测法与传统行业标准分析法(自动定氮仪法、钼锑抗比色法)的结果进行F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联测法与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联测法快速、高效、节约试剂,可以替代传统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能极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京郊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指导沼液的高效合理施用,对4种不同发酵原料的沼液养分及重金属含量作了分析.结果发现:牛粪(n=7)和混合原料(n=4)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有机质含量比猪粪(n=6)和鸡粪(n=3)原料偏高,不同原料沼液的全氮、全磷、全钾养分含量差异不大,沼液过0.5mm筛后,沼液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所降低.沼液样品中可以检出重金属铬、汞,镉等,但未超过有机肥料中对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凯氏氮是指以凯氏(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是评价湖泊和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光度法测定凯氏氮的方法因试剂稳定、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光度法测定凯氏氮的具体步骤,并探讨了实验室影响凯氏氮测定的因素。结果表明,水样采集完成后应及时测定,否则应加酸冷藏;当氢氧化钠用量为10ml时有色胶体溶液稳定时间最长;硼酸吸收的馏出液在与纳氏试剂反应前一定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蒸馏过程建议保持在2ml/min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朝阳市龙城区的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16项养分指标的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龙城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含量较缺,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中量元素含量不缺;有效硼和有效铁含量缺乏,其他元素含量不缺;旱田土壤肥力高于果园土壤。  相似文献   

9.
对运城市土壤有机质、全氮等5种元素与土壤的有效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合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情况,得出有效磷、有机质对有效锌含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使用磷肥、有机肥可以增加锌的有效性,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也是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辽宁省主要土样类型建立4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采集86个土壤样品,对耕层厚度、容重、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7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耕层厚度和容重变化不大,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基本稳定,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化肥使用率有所降低,有机肥投入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肥对不同种植方式稻田径流氮流失与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减少稻田氮径流流失和氨挥发。【方法】设置当地常规施肥(FFP)、缓控肥与尿素配施(CRF)、海藻多糖氮肥替代(HTN)及不施氮对照(CK)共4个氮肥管理措施,观察不同种植方式(机插稻、直播稻)下稻田径流水中氮的流失量及氨挥发特征。【结果】直播稻稻田径流氮素损失以铵态氮(NH4+-N)为主,播种前排水导致的氮素径流流失占总氮径流损失量的52%左右;不同氮肥方案下径流氮总流失量呈现为FFP处理>HTN处理>CRF处理,机插稻、直播稻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量、损失率和氨挥发强度也有同样趋势;与FFP处理相比,CRF处理和HTN处理的机插稻全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2.5%和4.3%,氨挥发强度分别降低了43.1%和17.8%,直播稻氨挥发损失率分别降低了23.2%和12.2%,氨挥发强度分别降低了53.3%和26.8%;与FFP相比,在CRF、HTN处理下机插稻分别增产9.31%和4.70%,直播稻分别增产9.25%和4.91%。【结论】在水稻全生育期内,直播稻的氨挥发通量、损失率和氨挥发强度均大于机插稻,在施肥总量控制和磷、钾肥施用相同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种类的氮肥进行基肥、分蘖肥合理配施,既能减少氮素田间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还可以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水炭运筹管理模式下水稻对不同阶段施用氮肥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微区结合的方法,应用15N示踪技术分别标记施用的基肥、蘖肥和穗肥,以常规淹灌作为对比,研究两种灌溉模式不同水炭运筹下水稻对基肥、蘖肥、穗肥的吸收利用、积累和转运,以及水稻成熟期不同阶段施用的氮肥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的氮素总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和产量;不同水炭运筹下肥料对氮素总积累量的贡献率为17.81%~20.60%,两种灌溉模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对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15.55%~23.31%、31.68%~44.91%、48.82%~71.18%,施加适量的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基肥、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浅湿干灌溉模式下水稻植株除对基肥的吸收利用率较低外,对蘖肥和穗肥的吸收利用率均优于常规淹灌;水稻蘖肥和穗肥吸收利用率与肥料总氮素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与相应的吸收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合理的水炭运筹能够提高肥料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2季夏玉米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尿素(纯氮0、80、160、240 kg/hm~2,基追比为2∶3;记为N0、N80、N160、N240)和控释氮肥(纯氮0、60、120、180、240 kg/hm~2,一次性基施;记为K0、K60、K120、K180、K_240)运筹对夏玉米根系生长、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和施用控释氮肥的夏玉米整根各参数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处理N160和处理K120的根系各项指标较高,且根长比根表面积和产量的拟合效果更优,更能反映不同氮肥运筹间产量的差异。与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各处理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作物需肥规律吻合较好,收获后0~2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幅较小,且硝态氮峰值所在土层深度较浅。2种氮肥中,处理N160与处理K120的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处理K120的节肥增效潜力显著,其2季夏玉米平均氮收获指数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较处理N160提高5.38%和4.96%,是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醋糟有机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获得基质样品的光谱信息,经过归一化和一阶微分预处理后,采用逐步回归法提取对有机基质全氮反应敏感的特征光谱,建立基于特征波长组合的线性回归模型.其中,以1 699、746、1 864和2 154 nm为特征波长的四元回归模型为最佳,其预测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33 4和1.04.结果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特征光谱的提取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对有机基质全氮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5.
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快速、准确测定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棋盘式布点法选取了60个点位,每个点位均在0~30 cm表土层进行取样,利用大疆精灵4多光谱无人机同时获取了土壤样本分别在5个波段(450,560,650,730,840 nm)的光谱反射率,通过土壤全氮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多元线性分析,揭示了光谱反射率数据特有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构建了基于岭回归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反演土壤全氮含量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岭回归系数取0.12时,其回归R2达到了0.408,方差膨胀因子均在10以下,且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岭回归的反演模型可以较好兼顾反演精度与光谱数据多重共线性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无人机遥感土壤氮素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形学习算法的柑橘叶片氮含量光谱估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形学习算法的柑橘叶片氮含量光谱快速检测方法。分别在萌芽期、稳果期、壮果促梢期和采果期,使用ASD Field Spec 3光谱仪采集了柑橘叶片的反射光谱,并同步采用凯式定氮法测定叶片的氮含量。首先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各个生长期小波去噪的最佳参数组合,然后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多维尺度变换、局部线性嵌入、等距映射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5种流形学习算法对原始光谱和经小波去噪后的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特征数据导入支持向量机回归建立柑橘叶片氮含量预测模型,4个生长期的最佳验证集模型决定系数依次为0.901 4、0.934 4、0.895 4和0.877 9。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流形学习算法都能有效地用于柑橘叶片氮含量预测,为柑橘叶片氮含量快速无损检测、生长态势监测和变量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风方式对牛粪堆肥氨气排放与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通风方式对好氧堆肥过程中氮素转化及损失的影响,设置连续通风T1(通风速率0.2L/(min·kg))和间歇通风T2(平均通风速率0.2L/(min·kg),通风10min,间歇10min)2个处理,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在反应器中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T1和T2处理总氮(TN)损失分别占初始 TN 23.25%和21.12%, TN的损失以NH3挥发为主,分别占 TN损失的74.76%和61.84%,而以N2O排放损失的氮仅占 TN损失的1.12%和1.37%。NH3挥发主要集中在堆肥初期,主要是因为较高的温度和pH值所致,至堆肥结束时T2处理NH3累积排放量比T1处理少24.37%。不同通风方式对堆肥过程中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也产生显著影响,到堆肥结束时,T2处理相比T1处理,其NH+4N含量低11%,而NO-3N含量高6.7%,T2处理酸解总有机氮含量比T1处理高12.4%,说明间歇通风有利于硝化作用和氨同化作用的进行。结构方程模型(SEM)显示,T2处理不同有机氮对NH+4N含量的总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酰胺态氮(1.006)、氨基糖态氮(0.485)、酸解未知态氮(0.034)、氨基酸态氮(-0.852),说明NH+4N来源于酰胺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同时NH+4N可以通过氨同化作用生成氨基酸态氮,间歇通风能促进NH+4N向氨基酸态氮的转化。间歇通风方式通过抑制有机氮向NH+4N的转化,降低堆肥过程中由NH3排放造成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探求小粒咖啡幼树的最佳水氮管理及高效利用模式,通过2种灌水水平(中水(WM,65%~80%FC)和低水(WL,50%~65%FC))、3种施氮水平(高氮(NH,0.40g/kg),低氮(NL,0.20g/kg)和无氮(Nz,0))和2种保水剂水平(有保(SH,1kg/m^3)和无保(SZ,0))的完全处理组合,研究灌水、氮素营养及保水剂对小粒咖啡幼树根区土壤水氮累积、干物质生产和水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和WL相比,WM提高总干物质量、水分利用率、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分别为86.0%,36.4%,73.1%和5.3%.和NZ相比,NL和NH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总量的效果基本相同.和SZ相比,SH提高土壤硝态氮质量比、总干物质量、水分利用率和氮素吸收总量分别为21.9%~43.0%,78.3%,68.9%和91.2%,而降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10.0%.在中等供水(65%~80%FC)和低氮(NL,0.20g/kg)条件下,配施保水剂能有效调控土壤水氮供给状况,促进干物质生产和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小粒咖啡水氮高效利用的最优试验组合为WM NL SH.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度关联-极限学习机的土壤全氮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近红外光谱的多重共线性、吸光度非线性等特点给土壤全氮含量预测带来的影响,引入灰度关联-极限学习机方法选择出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波长组合,以建立高精度土壤全氮含量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一阶微分光谱得到反映土壤全氮含量的敏感谱区,再利用灰度关联法得到土壤全氮含量的敏感波长,分别为1007、1128、1360、1596、1696、1836、2149、2262nm。最后采用极限学习机,将上述敏感波长作为输入,建立了土壤全氮预测模型。作为对照,同时采用传统相关分析方法选择了敏感波长并建立了回归模型。2种建模结果表明,灰度关联-极限学习机建立的土壤全氮预测模型,其建模决定系数R2c为0.9134,预测决定系数R2v为0.8787,建模精度和预测精度都比传统建模方法高。特别在预测低氮含量土壤时,灰度关联-极限学习机方法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SPAD-502PLUS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量作物中氮含量和作物在缺氮的情况下,如何精准施肥,通过使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YS-4N型植物营养测定仪测定作物中叶绿素SPAD的值以及氮含量,推导出叶绿素SPAD的值与氮含量的关系式为N=0.3SPAD+0.525。使用SPAD-502PLUS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量作物中叶绿素SPAD的值,代入N=0.3SPAD+0.525关系式,经计算得偏差率最大为9.5%,最小为0.4%。绝大多数偏差率在5%以下,说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大致估算出作物中的氮含量。使用托普云农仪器数据管理软件通过查表可以查出作物的100kg产量所吸收氮养分量及肥料氮养分含量与利用率等,可以精准计算出作物所需氮肥的量,对指导农户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