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葛根芩连汤加工成细粉(40-65目)和超微粉(300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的含量,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葛根芩连汤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溶出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2.05%、3.20%;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黄芩苷含量分别为2.78%、3.94%。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的葛根素、黄芩苷含量比细粉分别提高56.10%、41.73%。表明超微粉碎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芩连汤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和黄芩苷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甘草中这两种成分的含量,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探讨中药的质量。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甘草苷276 nm,甘草酸254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结果:野生甘草质量最好;白塔三年生甘草次之;内蒙古3年生甘草较好;岷县2年生甘草质量较差,瓜州甘草质量最差。结论: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肃道地药材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杨树花中水杨苷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分布进行研究。采用Waters XBrigeTM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92∶4∶4);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7 nm。并对水杨苷含量进行分析。水杨苷的线性范围为0.04208~0.4208 mg/m 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1.6%(RSD=1.4%)。毛白杨中的水杨苷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其中山东和陕西的含量最高,加拿大杨、黑杨和川杨中水杨苷含量最低。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杨树花中水杨苷的含量;不同地域不同品种杨树花中的水杨苷含量有较大差异,可为制定杨树花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测定湖北、陕西、山西、重庆、四川等不同产地五倍子有效成分鞣质和没食子酸的含量,五个产地的五倍子鞣质含量为:山西〉重庆〉陕西〉湖北〉四川,山西产鞣质含量最高,为79.91%;HPLC法(用水-甲醇-磷酸(80:20:0.1)作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测定五倍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没食子酸含量为:山西〉重庆〉湖北〉陕西〉四川,山西产没食子酸含量最高,为5.38%。牛津杯法测定重庆产五倍子不同浓度的抑菌作用,五倍子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散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XBrige^TM C18(4.6mm×150mm。5μm);以水-甲醇-乙腈(90.0:1.0:9.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07nm.苦杏仁苷的线性范围为1.6008×104-8.004×104μg,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97.26%(RSD为0.4%)。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测定麻杏石甘散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桑树活性物质东莨菪素及东莨菪苷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豆素(coumarins)是一类苯丙素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利用95%乙醇浸提及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的方法,从三倍体桑树品种嘉陵20号的1年生枝条中分离得到2种香豆素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这2种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scopoletin,Mr(C10H8O4)=192]及东莨菪苷[scopolin,Mr(C16H18O9)=354]。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甘草加工过程中浸泡与淋润时间以及饮片切制、饮片厚度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甘草酸254 nm,甘草苷276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结果:切斜片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比切直片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高,且浸泡0.5 h、浸润48.5 h为最佳;去皮甘草中(除野生)2种有效成分含量均有所下降。结论:采用HPLC方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草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HPLC法同时测定麻杏石甘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及苦杏仁苷含量。使用Water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样品前处理使用初始流动相稀释,乙腈∶磷酸盐缓冲液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波长采集范围为200~400 nm,记录色谱图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 m 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在0.5~200μg (r2=0.9993,R2=0.9997)、苦杏仁苷在5~20 0μg (r2=0.999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16%,92.03%,90.24%(n=6),RSD分别为0.53%,1.08%、3.20%。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10批不同产地婆婆纳的特征图谱,对婆婆纳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量研究。采用HPLC建立不同产地婆婆纳的特征图谱,选用Agilent SB色谱柱(4.6 mm×250.0 mm, 5μm),以乙腈∶四氢呋喃(20∶7)-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10μL。通过相似度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OPLS-DA)对10批婆婆纳的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并通过测定标志性成分含量综合分析婆婆纳药材质量。结果表明,10批婆婆纳HPLC特征图谱具有16个共有峰,共指认出胡黄连苷Ⅱ、木犀草素2个共有峰,其中胡黄连苷Ⅱ的含量范围为0.35%~2.60%。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科学、有效地对不同产地婆婆纳药材质量进行探究,为婆婆纳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衢枳壳”是由常山胡柚小青果干制加工而成的药材。以新鲜采摘的常山胡柚小青果分别采用全果、对半横切、切成宽度为1 cm左右薄片等3种切制方式,以晒干、烘干、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法加工,测定所得净片得率和柚皮苷、新橙皮苷、水分、总灰分含量,以确定最佳的干制工艺。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净片的质量指标均符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要求。C3处理净片的得率、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5.97%、11.43%、7.63%,但加工总成本超过市场销售价。切成宽度为1 cm左右薄片的所有处理的净片有效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切成1 cm左右的薄片烘干处理(C2),柚皮苷含量最高11.43%,新橙皮苷含量6.47%仅次于C3,经济效益最好,适合在产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黄酮(daidzein)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之一,又因含有葛根的有效成分,故又名为葛根黄豆甙元。大豆黄酮属多酚类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7,4-二羟基异黄酮,分子式为C15H10O4,其化学结构与雌二醇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拟定桂枝葛根口服溶液的质控标准。方法:对本制剂中的桂枝、粉葛、白芍、当归、鸡血藤、甘草的鉴别用薄层法,龙胆苦苷、葛根素、芍药苷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一条件、同一流动相同时进行测定。结果:3批次桂枝葛根口服液中桂枝、粉葛、白芍、当归、鸡血藤、甘草的TLC斑点清楚,比移值适中,阴性无干扰。龙胆苦苷、葛根素、芍药苷分别在0.312~3.120μg(r=0.999 9)、0.034~0.341μg(r=0.999 9)、0.484~4.836μg(r=0.999 9)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0%、103.89%、102.18%,RSD分别为0.76%、0.62%、1.02%。结论:拟定的含量测定及鉴定方法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再现性好,可控制桂枝葛根口服溶液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苦杏仁苷(amygdalin)对醋酸铅诱导雄性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的影响,试验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致小鼠睾丸组织损伤,然后分别按体重60,30,15 mg/kg腹腔注射苦杏仁苷,连续注射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睾丸指数、精子密度降低,精子顶体完整率降低,AKP及Ca~(2+)-ATPase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杏仁苷高剂量组睾丸指数升高,苦杏仁苷各剂量组精子密度升高,MDA含量降低,苦杏仁苷高、中剂量组的精子顶体完整率、AKP活性、Ca~(2+)-ATPase活性升高(P0.05或P0.01)。说明苦杏仁苷对醋酸铅诱导的雄性小鼠睾丸组织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能量利用关键酶活性及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产地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变化,探讨党参炔苷成分在党参质量评价方面的可控性,建立有效部位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实用性。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Eclipse XD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进样量:5μL。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肃不同产地党参中党参炔苷含量检测灵敏,精确度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党参样品党参炔苷含量在0.015 4~0.454 1μg/μL,平均为0.231 25μg/μL。结论:该结果为甘肃不同产地党参品种选育、适宜环境的选择、品质调控措施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甘肃产党参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催情散中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并建立同时测定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有效成分含量方法,为催情散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的依据。方法:运用比色法测定催情散中总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催情散中主要成分并测定其含量。结果:不同生产厂家的催情散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催情散中总多糖平均含量为3.35 %,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30 %,催情散中总黄酮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37 %、0.0131 %、0.1106 %、0.0764 %。结论:建立了催情散中总多糖、总黄酮及4种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以作为催情散质量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补充和完善感冒胶囊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薄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苦杏仁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感冒胶囊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总含量。结果显示,TLC法专属性强,能有效鉴别薄荷药材;HPLC法专属性强,能有效鉴别苦杏仁;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0%~103.0%(RSD<3%)。该研究建立的药材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为提高与完善感冒胶囊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3种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的检测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以0.2%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负离子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10μg/m L(r=0.9991)、0.02~10μg/m L(r=0.9998)、0.025~10μg/m L(r=0.9996)。定量限分别为0.02 mg/kg、0.02 mg/kg、0.025 mg/kg。3种成分的回收率为98%~101.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5%。该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双黄连口服液中的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8.
满晨  干小英 《中国饲料》2008,(10):36-3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为色谱柱,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在20~14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7.40%,RSD=3.0%.本方法测定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唐古特大黄最佳的平衡脱水干燥工艺。采用HPLC测定3个平衡脱水干燥工艺及晒干干燥的唐古特大黄中总蒽醌、番泻苷及鞣质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方式干燥的唐古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均达到药典标准,第二个平衡脱水干燥工艺所得的唐古特大黄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以用于唐古特大黄的干燥,为大黄的产地加工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色素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桑椹成熟过程中的主要色素类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改善桑椹鲜果产品色泽和合理开发利用桑椹色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80%丙酮提取法和pH示差法分别测定桑树品种大10、97-68、选26不同成熟期桑椹中的叶绿素及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桑椹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桑椹成熟后期大10的总花色苷含量是97-68的2.2倍,分析认为总花色苷积累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桑树品种桑椹色泽差异的原因之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桑椹成熟过程中主要含有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和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3种花色苷组分,3种组分的变化为:C3G和C3R存在于桑椹整个成熟期,是桑椹中的2种主要花色苷组分,且C3G呈逐渐增加趋势,C3R呈先增加后微量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而Pg3G在桑椹成熟生长的初期检测不到,然后呈先增加后减少,至后期迅速、大量增加的趋势。在生产上可将桑椹中主要色素物质含量变化特点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积累特点,作为确定桑椹采摘适期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