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毛白杨硬枝扦插保全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白杨硬枝扦插育苗插穗不易生根,成活率低,繁殖困难。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浸沾套处理进行毛白杨硬枝扦插,平均成活率达95%以上。该措施改善了硬枝插穗生根的环境条件,空气相对湿度提高2—8.5%,温度提高1.5—2℃。苗木水分代谢平衡,生理机能旺盛,有利幼苗生根。不同处理对毛白杨扦插成活率和幼苗生长的效果是浸沾套>沾套>浸套>浸沾>对照。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毛白杨硬枝扦插容器育苗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筛选有效又经济的三倍体毛白杨容器育苗基质。[方法]以砂壤土、泥炭、珍珠岩、蛭石、河沙、草浆污泥等作为扦插基质,以成活率、苗高生长量作为指标,对三倍体毛白杨容器育苗基质进行筛选。[结果]不同混合基质对容器苗成活率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泥炭与蛭石配比为5∶2(M10)、泥炭与蛭石配比为7∶2(M11)以及纯砂壤土(M1)为基质的扦插成活率较高,达到90.0%以上∶不同混合基质对容器苗高生长量的影响极为显著,砂壤土、泥炭以及蛭石配比为6∶2∶2(M5)以及纯砂壤土(M1)为基质组合的60 d苗高生长量达37.0 cm以上。[结论]结合育苗基质成本分析,确定砂壤土是三倍体毛白杨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的最适基质。  相似文献   

3.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nn]别名木犀,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枝叶繁茂,终年翠绿,花聚生叶腋,淡黄而浓香,中秋开花,是名贵园林观赏花木,广泛用于园林绿化和城市行道树。花可提取香精,做糕点、蜜饯或熏茶,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痛之功效。目前园林绿化业前景广阔,对桂花苗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桂花育苗一直是一个难题,以往生产上常用高空压条和嫁接繁殖。高空压条对母树影响较大,而嫁接繁殖成活率较低。为了探寻方便快捷的繁殖方法,特拟定该试验,为桂花扦插繁殖提供依据,以培养大量优质桂花苗,满足生产上对桂花苗的需求,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6年生四季桂花5株树上随机采取长度为8~15 cm、粗度为0.3~0.6 cm的插条共180枝。处理用生根剂:荼乙酸和ABD速效生根粉。消毒药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苗床基质为珍珠岩粉。   1.2 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个处理:清水对照,荼乙酸350 mg/L,ABD速效生根粉400 mg/L,均浸沾插条基部6 h,每处理20枝插条,3次重复。于1999年10月进行硬枝扦插,苗床设置在大棚内,适时浇水、通风,于2000年5月份观察其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 毛白杨适应性较强,长势健壮,材质优良是我市的优良用材树种之一。由于毛白杨枝条内先生根原基少,扦插成活率低,所以目前我市生产上采取的主要繁殖方法是嫁接。嫁接法育苗费工、费时、育苗周期长,自生根数量少甚至没有,栽植后缓苗时间长,死亡率高,造成近三、四年毛白杨苗木缺乏。为了加快毛白杨苗木的繁育,1988年我们学习河北林学院郑均宝教授研究成功的“毛白杨硬枝扦插容器育苗”新技术,在县林业局韩营苗圃进行了小面积试验,共扦插一万株获得成功。现将主要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插穗处理  相似文献   

5.
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高效价廉并能使幼苗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的优点,但要保证成活率,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扦插圃地的选择扦插育苗必须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做圃地。2正确选择插条插条应在品种优良、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母树上选取(母树年龄越小生根越容易)。取其中  相似文献   

6.
7.
8.
桑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沙棘硬枝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经过9a的比较试验,从371个毛的杨无性系中选出5个优良无性系,对5个无性系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的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选无性系7a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比对照分别提高25%~37%,108.7%~141.3%,432%~578%,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叶的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比对照分别提高119.8%~507.2%,20.8%~67.0%,219.8%~537.6%  相似文献   

12.
毛白杨优树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培养生物技术是提供大量优质苗木的一个重要捷径,尤其是对难繁树种的成年优树的繁殖,更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对经过表型选择的五个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 Carr)成年优树,进行了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移栽成活率达80%以上,大田试管苗生长茁壮,扩大了繁殖系数。在良种选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白杨苗木失水对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速生杨树(Populus.tomentosa Car)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叶脉处和叶柄处,极易发生不定芽;芽大多是从叶片上直接产生;培养基中BA浓度是影响不定芽形成的关键;BA浓度在05~2.0mg/L范围内均有不定芽发生,BA1.0mg/L与NAA0.05mg/L搭配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培养基中添加GA30.1~0.2mg/L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发生频率,增殖培养基采用MS BA0.5mg/L NAA0.05mg/L GA30.05mg/L,不仅能够快速增殖,而且芽苗粗壮,玻化率降低。生根过程采用过渡培养效果较好,ABT3生根粉的加入,使试管苗质量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杨树叶片离体再生系统,利用该体系能够获得高的芽苗再生频率,但是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石蜡处理插穗提高毛白杨扦插成活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1997年用生产上极易操作的石蜡处理插穗上端1/3的方法,使5.8 hm2毛白杨扦插成活率,较仅浸水而不封蜡的对照提高28.9,地茎、高、鲜重和干重生物量分别提高36.1,76.8,98.6和89.5.处理插穗平均生根15.3条,对照7.9条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调查了不同无性系,不同起源无性系,不同类型间无性系毛白杨苗木抗叶锈性差异。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毛白杨无性系苗木抗锈性差异较大。308,40号无性系最抗病,其发病率为0;39号无性系感病重,其发病率为71.8%,感病指数为32.7,不同起源的毛白杨无性系感染叶锈病的程度也不同;毛白杨杂种感病最轻,实生无性系毛白杨感病,不同类型的毛白杨无性系苗木锈病的发生程度也有差异。这些抗锈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毛白杨优树基因资源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白杨全分布区10省市选出了1047株优树,分别收集其根和花枝作为繁殖材料,建立两种形式的基因库:档案库和标本园,以花植标本园中580个毛白杨无性系为对象,调查9年生各种形状性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燕进行变异分析和文科左分析,同时分析优树调查登记表中各种形态性状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对毛白杨无性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杂种无性系S86号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氮对于苗高的影响最大,磷对于地径的影响最大。苗高和地径随着氮、磷、钾施入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与磷的交互作用对地径的影响显著。经模型寻优,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氮、磷、钾的最适施用量分别为326.55~367.24、175.20~201.90和39.24~45.81 kg/hm2。  相似文献   

19.
柠条插穗生根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柠条插穗生根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愈伤组织形成,诱发根原始体阶段,下切口深处的土壤≥10℃的积温是主导因子。形成愈伤组织适宜的平均土壤温度为18~20℃,≥10℃积温为360~400℃,土壤含水量为18~20%,诱发根原始体适宜的平均土壤温度为20~25℃。≥10℃积温为800~1000℃,土壤含水量为15~18%。  相似文献   

20.
刘永军  宋金耀  马锋旺  何文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9-6360,6420
为了阐明嵌合体扦插生根和普通毛白杨与过氧化物酶、吲哚乙酸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对在河北省宁晋县获得的毛白杨嵌合体的生根机制进行了动态跟踪分析,测定了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嵌合体POD活性在第9天升至高峰,第18天降至低谷,第21天又出现高峰,而毛白杨在第12天出现高峰,第24天出现低谷;IAAO活性变化规律在前期与POD相似;嵌合体SOD活性开始呈下降趋势,在第6~9天出现低谷,之后有所升高但无太大变化,而毛白杨开始呈上升趋势,第9天形成高峰,之后有所下降,但规律不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嵌合体总体比毛白杨高,且两者在第15天变化相反。嵌合体易生根与其PODI、AAO及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是四者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