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群落的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搜索调查法研究了德姆拉山东坡及察隅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采集到蚁科(Formicidae)昆虫5亚科,22属,47种,其中猛蚁亚科(Ponerinae)5属7种,伪切叶蚁亚科(Pseudomyrmecinae)1属1种,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8属19种,臭蚁亚科(Dolichoderinae)2属2种,蚁亚科(Formicinae)6属18种.在德姆拉山东坡和察隅河谷垂直带上,分布上限超过4200 m的宽生态幅物种只有6个:棒结红蚁(Myrmica bactriana Ruzsky)、莱曼蚁(Formica lemani Bondroit.)、吉市红蚁(Myrmica jessensis Ford)、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红蚁待定种2(Myrmica sp.2)和史密西红蚁(Myrmica smythiesii Forel),而众多的狭生态幅物种分布上限低于2500m.在垂直地带上,蚂蚁物种丰富度主要受气温因素制约,同时受到地形和植被因素的影响.原生地带性植被内栖息了更多的蚂蚁物种,而次生性植被内物种相对贫乏.另外,蚂蚁物种对栖息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微生境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分化.环境制约和蚂蚁物种选择分化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区域内蚂蚁群落丰富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藏东南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规律,采用搜索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了德姆拉山西坡及波密河谷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3亚科,10属,27种。其群落随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呈现带状分布;大多数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仅分布在低海拔区域,垂直分布高差小于500m;同一亚科不同属或同属不同种对环境的选择分化明显。在9类生境中,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林的物种最丰富;在9类觅食场所中,在地表觅食的物种最丰富;在6类筑巢场所中,在石下筑巢的蚂蚁物种最丰富。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是该地区分布最广泛、占据生境类型最多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藏东南色季拉山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2023~4548m蚂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规律.共采集蚂蚁16 212头,隶属于3亚科12属24种,其中包括17个已知种,7个待定种.樱花立毛蚁(Paratrechinasakurae (Ito))和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meri Emery)是色季拉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红火蚁的入侵状况,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深圳市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合计采集到蚁科昆虫4亚科,18属,35种。在35种蚂蚁中,分布最广泛的物种是红火蚁、沃森大头蚁和长角立毛蚁,在深圳市6个区均有分布。分布于10类生境的物种有红火蚁和长角立毛蚁,其中红火蚁在山区和社区均可大肆入侵并成功定居,但在干扰频繁的生境中不易入侵和定居。在深圳市被调查的9类植被中,红火蚁在环境稳定的灌木林、纯林、混交林、草坪、花丛、草丛中定居良好,而在耕作和经营活动频繁的果园、花木场和菜地中未见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揭示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为青藏高原腹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科学数据。  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采获频次分析法对比研究蚂蚁物种的栖息环境、垂直分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分布格局特征。  结果  共采获蚂蚁2亚科8属19种,其中雅鲁藏布河谷上游2亚科8属13种,青藏高原西南坡2亚科8属15种。研究区域蚂蚁以耐寒种类为主,缺乏耐热物种。物种丰富度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被物厚度和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草本盖度和地被物盖度相关性不显著。蚂蚁对栖息生境的选择不尽相同,地表是主要的觅食场所,大部分蚂蚁以石下和土壤内作为筑巢场所。  结论  蚂蚁物种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生境状况影响。食物资源、环境稳定性和热量获取是影响蚂蚁选择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的主要因素。表6参26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区域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该区域发现蚂蚁10亚科50属130种,其中大部分物种水平分布狭窄,有98种仅出现在1~2个水平区域内,占物种总数的75.4%;垂直分布较窄和狭窄物种较多,达111种,占物种总数的85.4%;7类栖息生境中,以山地雨林的蚂蚁物种最丰富(74种),其次为沟谷雨林(60种),苔藓常绿阔叶林最少(1种);以土壤内觅食的蚂蚁最多(82种),其次为地表觅食(77种);以土壤内筑巢种类最多(46种),其次为地表筑巢(16种)。丰富、复杂的生态环境可提供更多的生态位,是该区域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结论】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区域蚂蚁物种丰富,但多数种类分布和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建议加强本地特有狭域物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四川省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发现蚂蚁5亚科37属77种。结论认为:气温和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植被类型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林窗效应可以提高蚂蚁物种的丰富度。针阔混交林栖息的蚂蚁物种最多,多为土壤内筑巢,地表觅食。不同地方蚂蚁物种对筑巢场所的选择与气候因素有关。随着纬度降低,到达树冠上觅食的蚂蚁物种比例递增。因为对环境要求严苛,大部分蚂蚁物种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这些物种很容易因受到人类干扰而在局部地区陷入濒危境地。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狭域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西坡特有种64种,东坡特有种38种,东、西坡共有种107种;垂直分布上,东、西坡的蚂蚁物种数均与海拔负相关(西坡R2=0.65,东坡R2=0.63);10类不同生境中,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栖息的蚂蚁物种较为丰富(分别为127和104种),高海拔的苔藓矮林中蚂蚁物种最贫乏(3种);觅食和筑巢分析中,土壤为蚂蚁最喜欢的觅食和筑巢场所,其次为地表,最后为植物上。【结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植被保护整体良好,孕育着丰富的蚂蚁物种。低海拔的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有不利影响。多数(超过70%)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栖息生境都十分有限,生态位极其狭窄,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藏东南色季拉山苔藓植物的垂直分布特征,为苔藓植物分布及环境适应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 600~4 400 m区域,每上升100 m设置10 m×10 m的样地1个,每个样地内每隔2 m再设置1个50 cm×50 cm的小样方,每个样地内共设25个小样方,采集每个小样方中的苔藓植物样本并带回实验室鉴定到种,同时调查苔藓植物的生活型和生长基质,分析苔藓植物科属种、生活型和生态群落类型随海拔升高的分布情况。【结果】共采集到2 390份苔藓标本,鉴定表明,藏东南色季拉山共有苔藓植物29科78属151种,其中苔类5科5属6种,藓类24科73属145种,科属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优势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真藓科(Bry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和灰藓科(Hypnaceae),优势属分别是丝瓜藓属(Pohlia)、小金发藓属(Pogonatum)和棉藓属(Plagiothecium)。曲尾藓科和灰藓科在每个海拔均有分布,丛藓科、丝瓜藓属在4 400 m区域分布广泛,金发藓科、真藓科、提灯藓科及丝瓜藓属、小金发藓属、棉藓属在海拔3 700~4 300 m区域均有广泛分布。在3 600 m区域,藓类植物大多以土生和石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交织型和丛集型为主;在3 700~4 300 m区域,藓类植物以土生群落、岩面薄土生群落和树附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丛集型、交织型和平铺型为主;在4 400 m区域,藓类植物以石生群落和岩面薄土生群落为主,生活类型以丛集型为主;整个研究区苔藓植物以土生群落最多,湿生群落分布范围最窄、数量最少。【结论】随海拔升高,色季拉山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西藏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松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及其空间关联性。【方法】2014年6-8月,在西藏色季拉山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置50m×50m的高山松林样地4块,对样地内的高山松进行定位和每木检尺,按胸径12cm、≥12~32cm、≥32cm将高山松分为小树、中树和大树,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L函数,对高山松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色季拉山高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属增长型种群;(2)高山松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各异,小树在小尺度范围内的聚集强度均明显强于中树和大树,中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而大树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3)样地1与样地2中,高山松小树与中树、大树之间的空间关联性基本上均呈负关联关系,但中树与大树之间基本上无关联;样地3和样地4中,高山松不同龄级的小树、中树和大树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关联性小。【结论】在从小树发育到大树的过程中,高山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过程基本表现为由集群分布到随机或均匀分布;高山松种群的更新不仅受种间竞争的影响,同样受种内竞争的制约;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高山松种群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滇西南地区蚂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滇西南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共采集到蚁科昆虫10亚科65属188种,相较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西南地区亚科数相近,物种数相等,属的丰富度更高。滇西南地区分布的蚂蚁物种超过半数生态适应幅度狭窄,栖息生境、觅食和筑巢场所类别有限。黄足尼兰蚁[Nylanderia flavipes (Smith)]、邵氏姬猛蚁[Hypoponera sauteri Wheeler]和宽结摇蚁[Erromyrma latinodis (Mayr)]的垂直分布范围最大(海拔高差1750 m),栖息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蚂蚁物种 (112种)、地表觅食的蚂蚁物种 (140种) 和在土壤内筑巢的蚂蚁物种 (87种) 最为丰富。结论分析认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主要受物种适应能力、海拔、气候、植被类型和丰富度影响。多数蚂蚁喜欢低海拔和食物资源丰富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更有利于蚂蚁栖息。研究结果对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多样性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该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群落与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9块样地中采获蚂蚁8亚科49属104种,其中优势种3个,较常见种12个,较稀有种30个,稀有种59个。在蚂蚁群落中,爪哇扁头猛蚁 (Ectomomyrmex javanus Mayr)垂直分布范围最大,多数蚂蚁物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选择在地表觅食、土壤内筑巢。随着海拔上升,各样地中蚂蚁物种数总体下降,5类生境中季雨林物种最丰富(61种),中山常绿阔叶林物种最贫乏(13种)。蚂蚁群落多样性主要指标均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各样地蚂蚁群落间相似性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研究区域蚂蚁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主要受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影响,低海拔生境植物丰富、食物充足,蚂蚁物种丰富度较高;人为干扰破坏了栖息生境,蚂蚁物种多样性降低。大部分蚂蚁物种生态适应幅度狭窄,对生境的选择较严格,与自身的身体构造和生态适应性有关。总体来看,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资源较丰富,不同生境间蚂蚁群落分化明显,具有不同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阐明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动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升温实验,研究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碳通量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土壤层次及海拔高度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局部表现为振荡变化的特征,二者之间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呈增加趋势,且培养的前14 d土壤累积碳通量增幅明显,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对数函数关系。总体来看,温度升高将加速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呼吸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昆明西山东坡蚂蚁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样地调查法采集昆明西山东坡5个垂直带的蚂蚁标本,经鉴定有6亚科、27属、58种,其中包括44个已知种,14个待定种.编制了亚科、属、种检索表,提供了各个种的地理分布.尼特纳大头蚁(Pheidole nietneri Emery)和康斯坦大头蚁(Pheidole constanciae Forel)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是长白山区代表性的森林群落。以这3种典型群落的各1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的0-ring统计,对各样地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以随机分布为主,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到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和近原始云冷杉林,所有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分布减少,而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增多,云杉、冷杉和红松两两间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的现象增多。在小尺度上,椴树呈显著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优势种群种间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215;2列联表、Х^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16个灌木优势种和14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对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响应是导致该群落物种分布和种间关联格局的主要原因,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多是由于相似的生活习性,或一种植物为另一种植物创造了适宜的小生境。冷杉林下植被群落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正负显著关联比远远大于1,可以判定色季拉山冷杉林下植被群落处于较为稳定的演替状态;以基于2&#215;2列联表分析的Х^2检验和基于重要值数量数据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为主要依据,以Pearson相关系数和Ochjai指数作为对照和补充,所得结果较为理想,将3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与现实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也是一类食用和药用资源昆虫.从分类研究文献、区系分布调查、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食用和药用价值以及蚂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论述中国蚂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