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优化红发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有机硒转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硒添加量、培养时间和装液量对红发夫酵母富硒的影响。[结果]红发夫酵母富硒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亚硒酸钠的添加方式为分2次添加,在硒添加量20 mg/L、培养时间30 h、装液量80 m L/500 m L的条件下,红发夫酵母的生物量达10.62 g/L,有机硒转化率达63.2%。[结论]研究结果为红发夫酵母富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螺旋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去除NaHCO3和NaHCO3的Zarrouk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螺旋藻,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稀释比率(培养基与废水)、培养基中NaHCO3和NaHCO3添加量对培养液中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藻体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稀释比率〉NaHCO3添加量〉NaHCO3添加量,螺旋藻生物量积累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20∶80,NaHCO3添加量6.0 g/L,NaHCO3添加量1.5 g/L;除磷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50∶50,NaHCO3添加量4.5g/L,NaNO3添加量1.5g/L,培养基优化后螺旋藻对磷的消除率提高了9.87%;脱氮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50∶50,NaHCO3添加量3.0 g/L,NaHCO3添加量1.5 g/L。[结论]该试验确定了螺旋藻脱氮除磷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磷养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油茶幼苗对氮、磷养分的需求,为油茶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林4和长林53两个品种的一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期施肥控制试验,设置2个氮(0,8 mmol/L)水平和4个磷(0,0.4,0.8,1.6 mmol/L)水平的交互处理,测定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氮磷含量。【结果】(1)在不施氮(N0)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生物量,且在P1和P2处理下生物量积累较高;在施氮(N1)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均在P0处理下生物量最高。(2)长林4和长林53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无论是否施氮,磷水平对长林4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均影响不大,而长林53在N1P3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及根占比显著小于N1P0处理。(3)在不施氮(N0)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分别在P3和P0处理下氮含量达到最大值,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1和P2处理时较大,而施氮(N1)条件下,氮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无论是否施氮,2个油茶品种苗期...  相似文献   

4.
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祥  张智慧  张雪艳  蔡禄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63-16764
[目的]优化小球藻培养条件,以提高小球藻生物量。[方法]在无菌培养条件下,对影响小球藻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Na2CO3、NaNO3、KH2PO4和MgSO4等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微量元素和pH值对小球藻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优化培养基配方为:Na2CO30.02g/L,NaNO32.0g/L,KH2PO40.02g/L,MgSO40.1g/L,环境条件为pH值6.0。[结论]该研究为扩大培养小球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白色紫锥菊不定根悬浮培养体系,从而获得较多有效物质的积累,以白色紫锥菊不定根为试验材料,探究培养基中PO_4~(3-)浓度、总氮浓度、NO_3~--NH_4~+对白色紫锥菊不定根生物量及有效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PO_4~(3-)浓度为0.94 mmol/L、总氮浓度为45 mmol/L、NO_3~--NH_4~+为37.5-7.5 mmol/L时,悬浮培养白色紫锥菊不定根生物量及有效物质均达到最大值,其中酚、黄酮生产量分别为253.78、178.08 mg/L。因此,通过调节培养基成分配比,可提供生物量及有效物质含量高的不定根为原材料,为进一步大规模培养白色紫锥菊不定根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微绿球藻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饵料微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 优化微绿球藻培养基,以期提高其生长速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法】以宁波大学 3# 配方为基础微藻培养液, 以乙酸钠为碳源,硝酸钾、尿素和氯化铵为氮源,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二氢钠为磷源,硫酸亚铁和柠檬酸铁为铁源,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氮、磷、铁、维生素 B1 (VB1)和 B12(VB12)等主要营养元素对微绿球藻生长、 繁殖的影响。【结果】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微绿球藻优化培养基:3 g/L CHCOONa、20 mg/L NH4CL-N、 2 mg/L KH2PO4-P、3 mg/L FeSO4-Fe、0.05 mg/L VB1 和 0.005mg/L VB12;采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 3# 培养基对 比培养微绿球藻,结果表明 , 培养 2 ~ 6 d,优化培养基收获微绿球藻的生物量 ( 细胞密度 ) 比宁波大学 3# 培养 基的分别提高了 2.21、2.55、2.30、1.97、1.7 倍;培养 6 d,优化培养基中微绿球藻收获的生物量 ( 细胞密度 ) 达 到 1.74×107 个 /mL, 是宁波大学 3# 培养基的 1.7 倍。【结论】优化培养基极显著地提高了微绿球藻的生物量, 是微绿球藻的良好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缬草(Valeriana fauriei var.dasycarpa Hara)不定根生长及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通过改变培养基蔗糖、氮源和磷源浓度,研究其对缬草不定根的生长和缬草三酯类、缬草烯酸类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蔗糖浓度为60 g/L时最适合缬草不定根的生长以及总缬草三酯类和总缬草烯酸类的生产。NO3-/NH4+为1∶1时,不定根生长量和缬草三酯类以及缬草烯酸类达到最高。改变培养基Na H2PO4浓度时,缬草不定根生长均比不添加Na H2PO4时旺盛,但高浓度的Na H2PO4抑制了缬草三酯类和缬草烯酸类的合成,Na H2PO4为基本培养基的0.3倍时,不定根生长量最高,达14.89 g/L,增长率也最高,达到16.18倍,缬草烯酸类也达到最高产量为13.88 mg/L。  相似文献   

8.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高磷对番茄幼苗磷素吸收、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磷处理(0.66 mmol/L H2PO4)比较,高磷处理(3.30~6.6 mmol/L H2PO4)植株生物量极显著降低,叶片无机磷含量极显著提高,而有机磷含量差异不显著;高磷妨碍植物体内磷素向上运输,表现为上位叶与根磷含量比值的下降;与正常磷处理比较,高磷处理磷利用率下降31.25%~37.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3种无机盐对念珠藻生长和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木耳,探讨了不同浓度的NaCl、NaNO3、Ca(NO3)2对地木耳生物量积累和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和NaNO3诱导子在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抑制地木耳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均以20 mmol/L浓度为最佳的诱导条件;而Ca(NO3)2随浓度的增加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上升,80 mmol/L诱导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氮含量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方法]从无氮到富氮考察了5种不同NaNO3浓度对扁藻生长及细胞内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在流加培养方式下,适合扁藻生长和细胞内蛋白质积累的NaNO3含量为100 mg/L。在无氮和含50 mg/L NaNO3的培养液中,扁藻细胞内的可溶性总糖、总脂和淀粉分别在培养后期、培养前期和培养中期达到较高值,这可能与扁藻的代谢途径有关。[结论]从扁藻作为生物能源资源的角度考虑并兼顾扁藻生物量,应选择含50 mg/L NaNO3的培养液培养扁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氮含量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方法]从无氮到富氮考察了5种不同NaNO3浓度对扁藻生长及细胞内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在流加培养方式下,适合扁藻生长和细胞内蛋白质积累的NaNO3含量为100 mg/L.在无氮和含50 mg/LNaNO3的培养液中,扁藻细胞内的可溶性总糖、总脂和淀粉分别在培养后期、培养前期和培养中期达到较高值,这可能与扁藻的代谢途径有关.[结论]从扁藻作为生物能源资源的角度考虑并兼顾扁藻生物量,应选择含50 mg/L NaNO3的培养液培养扁藻.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置NaCl浓度梯度为50、150、250 mmol/L及50、150、250 mmol/L NaCl+15 mmol/L NH4NO3处理海滨锦葵小苗(具3~4枚真叶),每处理5个重复。处理35 d后,施氮显著增加了植株的高度,对主根长度没有影响。高盐下(250 mmol/L NaCl)施氮对主根直径的增粗比较明显。施氮后,显著增加了叶重比,降低了根比重和根冠比,对茎比重没有显著影响。结合主须根比,结果表明施氮抑制了须根的生长,促进了叶的生长。施氮后,增强了根生物量与叶生物量的关联性,有利于提高植株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相似文献   

13.
辛健康  孙天仙  包汉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03-18804,18806
[目的]为解决环境中Al^3+污染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将来自不同地区的土壤分别在高氏培养基、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放线菌、酵母菌,继而对比研究放线菌与酵母菌菌株在不同Al^3+浓度影响下的生长繁殖情况。[结果]Al^3+浓度为0、1.0、1.5、2.0和2.5mmol/L时,放线菌F1菌株的增长率分别为320.00%、282.00%、148.90%、115.00%和86.80%,其余菌株与之类似。Al^3+浓度为3mmol/L时,放线菌基本不能生长。Al^3+浓度为0、5.0、10.0、15.0和20.0 mmol/L时,酵母菌B1菌株的平均直径分别为5.86、4.62、4.88、4.12和3.26μm,B4菌株与之类似。Al^3+浓度为5.0 mmol/L时,B2和B3菌株的平均直径略有升高,而Al3+浓度为15.0 mmol/L时菌体直径有所减小。Al^3+浓度为0、5.0、10.0、15.0和20.0 mmol/L时,液体培养基中B1酵母菌菌体个数分别为33.88×10^7、20×10^7、8.8×10^7、5.2×10^7和3.2×10^7个/m l,其余菌株与之类似。[结论]Al^3+对酵母菌、放线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春来  王爽  李新民  刘兴龙  夏吉星  杨帆  马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95-12596,12599
[目的]筛选影响蜡蚧轮枝菌生长的营养因子,为该菌的开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固体基础培养基1L水中20g葡萄糖的含碳量(8.00g/L)、2g蛋白胨的含氮量(0.29g/L)及少量无机盐为标准,用蔗糖等碳源及酵母膏等氮源分别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胨。研究了固体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源对6株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有利于V2、V4、V5和V6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V1和V3菌株的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很高;有机氮源酵母膏可大大提高各菌株的生物量及产孢量。[结论]葡萄糖与酵母膏组合是适合于多数供试蜡蚧轮枝菌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氮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苗期玉米根系对供氮形态和淹涝胁迫的适应特性,为玉米抗涝的氮营养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模拟培养方法,比较研究2种水分条件(淹涝胁迫和非淹涝胁迫)以及不同供氮形态(NH4+-N(7.5 mmol/L(NH4)2SO4)、NO3--N(7.5 mmol/L Ca(NO3)2)和NH4++NO3--N(7.5 mmol/L(NH4)2SO4与7.5 mmol/L Ca(NO3)2等体积混合)对苗期玉米根体积、根系气体体积、伤流液流量、根系脱氢酶活性、植株氮累积量及根系氮、磷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在非淹水胁迫条件下培养3周,玉米植株的叶及茎鞘干质量均以铵、硝混合处理最高;但在淹涝胁迫条件下,在玉米同一部位单一铵态氮处理的生物量抗淹涝系数(淹涝胁迫条件下的生物量/非淹涝胁迫条件下的生物量)最高,且均大于1,并以根系的生物量胁迫系数最高;而硝态氮处理的生物量胁迫系数均低于其他2种氮形态处理,且以根系的生物量胁迫系数最低,表明苗期玉米根系对不同供氮形态的响应与其耐淹涝胁迫能力密切相关。与硝态氮处理和铵、硝混合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玉米的根系具有相对较高的根系气体体积,且其和根体积在淹涝胁迫条件下能保持同步增长,故铵态氮处理可维持稳定的根系孔隙度、单位质量根系活力以及根系氮、磷、钾含量,并提高其单株根系活力、伤流液流量、氮素吸收以及氮/磷、氮/钾和磷/钾,进而提高苗期玉米对淹涝胁迫的适应能力。【结论】在铵态氮营养条件下,苗期玉米根系对淹涝胁迫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处理对平邑甜茶根系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Rehd.)实生苗为试材,在沙培条件下研究供氮变化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ol/L NO3-处理的植株茎叶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均达到最高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116.7%和38.5%;对侧根生长而言,侧根长度与侧根数量也在1 mmol/L NO3-处理时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68.9%和100.9%;但超过1 mmol/L后随浓度升高持续下降;NH4+处理的以上各指标表现相同的趋势,但相同供氮浓度时,NH4+处理的低于NO3-处理。对主根而言,氮素供应能明显促进主根生长,但各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采用肥料袋控缓释方法研究氮素对平邑甜茶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供应NO3-与NH4+均能显著增加侧根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