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旺盛,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仍以人工收获和中小型挖掘机收获方式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从我国中药材种植现状出发,综合分析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应用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关键部件挖掘机构、分离机构和输送机构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制约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足、联合收获机械的研发积极性不高、收净率和破损率缺乏系统性研究以及收获作业的智能调控技术缺乏研究。提出低耗深挖技术、柔性低损分离输送技术和智能调控技术是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促进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9月21日~28日,甘肃省民乐县农机局农机推广站根据中药材种植分布区域,在中药材收获前分别在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的南古乡、新天镇、六坝镇,三堡镇举办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500余名农民参加。培训由多年在生产一线从事农机推广的农机技术人员主讲,涉及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农艺及中药材收获技术要求等方面。同时还邀请药商和有多年中药材  相似文献   

3.
正张掖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中草药生长。近几年来,这一产业在全市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不断加大,尤其以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地处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衔接地带的山丹县,生产的板兰根、黄芪、甘草等药材因品质好、药效高而畅销世界各国,倍受用户青睐。201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丹和民乐县。一、中药材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张掖市中药材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种植前的耕地、整地、施肥、灌溉、植保已采  相似文献   

4.
正张掖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中草药生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该市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但目前中药材生产环节机械化发展还不平衡:种植前的耕地、整地、施肥、灌溉、植保已采用通用的机械解决,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甘草、黄芪、板蓝根等根茎类中药材,以特制的加高犁柱单幅犁和药材挖掘机收获;枸杞、沙棘等果实类中药材主要以人工采摘收获。由于中药材的质量要求严格,对收获作业环  相似文献   

5.
<正>隆德县地处宁南山区黄土高原腹地,六盘山西麓,是传统的中药材种植、栽培大县。随着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中药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得到迅猛发展,2015年种植面积达66.2万亩。由于黄芪等中药材是地下根茎类作物,多年来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率比较低,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种植规模。为此,隆德县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引进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为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关键栽培农艺技术,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从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概述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地,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栽培农艺要求较多且复杂,农机农艺难融合;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被仿制,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研发积极性低。提出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期为中药材生产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助力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民乐县地处甘肃省张掖市东南部,2014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5万亩,平均亩产2800kg,总产量达70万吨,是全省马铃薯生产大县。这2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中,机械化种植的面积达到17.5万亩,机械化程度达70%。秋季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19.5万亩以上,机械化收获程度达到78%,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0.8万亩。为加快民乐县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步伐,县农机推  相似文献   

8.
人工挖掘根茎类中药材,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挖掘成本高,直接制约着药农的经济收入和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机械收获根茎类中药材,生产率高,挖掘成本低。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效果如何,一方面在于收获农机具的配套,另一方面主要在于驾驶员对于机组驾驶和操作的水平。根茎类中药材主要有地黄、贝母、芦笋、瓜蒌、知母、白芷等,生长深度一般在5—43cm。作物的直径、形状和生长深度以及生物特性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根茎类中药材特性和生产机械化技术要求1.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特性根类中药材主要有辣根、黄芪、党参、柴胡等,生长深度一般在20~35cm,直径  相似文献   

10.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根茎类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性、现状及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的意义,综述了国内根茎类作物收获装备发展现状,探讨了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工挖掘根茎类中药材,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挖掘成本高,直接制约着药农的经济收入和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机械收获根茎类中药材,生产率高,挖掘成本低。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是否干净,一方面在于收获农机具的配套,另一方面主要在于驾驶员田间作业对于机组的驾驶和操作。  相似文献   

12.
<正>张掖市把中药材产业确定为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具备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禀赋条件。弥补中药材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短板,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中药材生产体系,实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祁连山沿山区农民致富的有效手段。一、产业基础1.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2022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45.2万亩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有板蓝根、黄芪、甘草等根茎类作物,总产量12万吨以上,中药材总产值达到13.8亿元,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中药材品种繁多,各品种间播种采收要求迥异,且单品种种植面积相对较小。因此,长期以来中药材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全部环节多以人工作业为主。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种植面积加大与劳动力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工作业投入成本越来越高,平均可占全部投入的半数以上,农民种植利润缩水严重。1河北省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现状中药材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落后于传统农业。在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装备现状及其收获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中药材现已成为我国农村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在中药材的收获上尚存在收获效率低和劳动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通过对国内外根茎类中药材收获装备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根茎中药材收获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深根中药收获工艺,其设计思想为根茎类中药材收获装备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千年药都"之称,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65万亩、产量130万吨,全省有20多个县(市、区)中药材呈规模化种植发展态势。但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要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机械化生产,而实现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的难点是其收获环节。由于受种植规模小、品种多、立地条件差等多重因素影响,中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仍以传统人工作业方式为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不足5%,收获环  相似文献   

16.
<正>根茎类中药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社会上普遍认同根茎类中药材的药用保健功效,关注度及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40%,尤其是根茎类药材综合机械化水平存在着区域不平衡问题,河北、甘肃地区较高,山西、宁夏、陕西等地相对较低,有的地区全程仍为人工作业。就山西省来说,现阶段应重点以中药材机械化收获为突破口,完善耕种收一体化农机农技协同技术,针对现有产品的技术缺点,补齐短板、研发更具适用性的药材联合收获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多种经营种植形式,近几年辽阳县东部山区与半山区为了更快致富,大面积种植中药材,为了减少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药农对药材生产机械化呼声很高,特别是根茎类中药材生产机械化问题,待解决。因此,中药材生产加工设备的研制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1机械化收获长根茎类中药材的迫切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材及其所制药品、保健品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为以中药材种植为支  相似文献   

19.
牛贵茂 《农业机械》2022,(1):71-73+76
卓尼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种植中药材,尤其是近些年中医药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更加迅速,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大,中药材生产环节中劳动强度非常大,继续依靠人力的收获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庞大的产业需求,进行机械化中药材收获对于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对卓尼县中药材生产收获机械化发展情况的分析,介绍了中药材机械化收获的优势所在,对当前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未来我国中药材产业能够向着机械化、集成化、规模化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省是我国道地药材主产区,已查明药用植、动、矿物资源1600多种,其中,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2022年甘肃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483万亩,其中根茎类占比60%,居全国第一;产量140万t,其中,传统大宗道地根茎类中药材品种当归、党参、黄芪、大黄、板蓝根的年产量分别占比全国90%、60%、50%、60%、65%,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具有自主定价能力;生产大县岷县、陇西、渭源分别被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随着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根茎类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日益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