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块菌菌根合成及其形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影响菌菌根合成有关因素(包括土壤因素及竞争菌)和菌根形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林业的新宠儿——菌根食用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菌根食用菌作为一种非木质林产品,相对于其它木质林产品,其经济价值正逐步提高,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同,结合实际研究和国外的成功经验,对菌根食用菌的研究特点、种植园的建立和经营管理特点以及这种新型生态经济林的独特经营方式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改进菌根合成技术的基础上,成功获得了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的外生菌根,描述了人工条件下合成的外生菌根形态.针对菌根合成基质、宿主苗龄和接种方式进行了正交实验,通过对苗成活率、培养6个月的树苗地径和苗高、茎根比、菌根根尖数、菌根感染率6个指标的综合分析,结果在菌根合成中,采用模拟自然土壤结构的二层基质体系的菌根合成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单层泥炭蛭石基质,且向基质中添加海泡石矿粉更有利于外生菌根菌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4.
黑孢块菌的菌根合成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纯培养的黑孢块菌菌丝体接种红椎实生苗 ,对菌根感染情况及其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在适宜条件下 ,该菌在红椎根系上形成的菌根具有块菌菌根典型的形态结构。本文探讨了名贵菌根食用菌在我国的半人工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5.
杜鹃花类菌根对越橘属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现对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菌根菌产细胞壁降解酶、漆酶及侵入动态、定殖影响因子、共生信号分子、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及二者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在共生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综合国内外进展,建议从共生信号分子、定位共生基因、筛选优良菌根菌菌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6.
袁继鑫  侯智霞 《中国果树》2012,(4):65-68,71
菌根能起到促进蓝莓生长、增强蓝莓抗性等作用,笔者从菌根形态结构、影响菌根真菌侵染的因素、菌根真菌多样性、菌根对蓝莓的作用几个方面对蓝莓菌根进行了综述,并对蓝莓菌根的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现代园艺》2019,(23):152-153
陆地上几乎所有植物的根系都可与土壤菌根真菌形成互惠互利的菌根,其对植物生长和抵抗逆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园林绿化的角度,分析了菌根对树木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及菌根真菌对树木抗盐胁迫、重金属污染和病虫害中的作用和机理,最后提出了菌根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学报》2007,14(1):42
由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云南省农业厅,昆明海关,中国国家濒危动植物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中国菌根联合会,国家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域规划研究所,中国林业微生物资源保藏中心,云南食用菌协会,中华合作供销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共同协办的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将于2007年8月26—29日在云南楚雄召开.会议将由菌根食用菌的科技论坛,商业贸易论坛和文化论坛(野生食用菌科普展览和云南野生食用菌品尝)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用菌》2007,26(5):13-13
2007年8月26日-29日,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在云南楚雄隆重举行,来自世界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余名食用菌专家齐聚楚雄,就野生食用菌的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果树VA菌根侵染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菌根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多种有益作用,大部分种子植物有共生VA菌根。国内外对VA菌根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涉及生理、生态、形态和VA菌根功能诸方面。对菌根侵染率,Hollett等研究认为,随土层加深,菌根侵染率下降。但对果树的VA菌根侵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尚缺少研究,而VA菌根侵染率是菌根化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菌根性食用菌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目前菌根性食用菌栽培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菌根性食用菌与共生植物的相互作用,几种主要菌根性食用菌的培养条件、接种方法和栽培方法,以及种植园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块菌是国内到现在为止发现的唯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白色块菌新种。对攀枝花块菌与云南松合成菌根苗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攀枝花块菌孢子接种云南松树苗3个月可形成菌根,菌根呈单轴状和二叉状分枝,菌根尖淡乳色,基部淡黄色、黄褐色,单根菌根平均长4.66mm,平均粗为1.40mm;外延菌丝为透明、半透明直立着生在菌根表面,与意大利白块菌、波氏块菌的外延菌丝相似,菌根表面呈马蹄状的哈蒂氏网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株系枳实生苗的菌根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个株系枳实生苗在无土基质条件下接种VA菌根真菌Glomus citrocolum,以不接种菌根为对照。培养6个月后的结果表明,不同株系枳的菌根依赖性以枳74-1和飞龙枳为最高,以厚皮枳和莒南枳为最低。其菌根依赖性与株高、枝梢干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根/梢比值和枝梢磷含量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明显。矮化枳类型的菌根依赖性具有较乔化枳类型更大的倾向,因而,枳的矮化性状也许可以作为估计不同株系枳菌根依赖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菌根真菌对华石斛幼苗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索菌根真菌在华石斛栽培和保育中的应用,将从野生华石斛分离获得的5株内生真菌接种华石斛组培苗和盆苗.结果表明:真菌能够成功侵入华石斛根内形成菌根;供试菌株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华石斛幼苗成活率,生物量及促进华石斛幼苗根系生长;并能提高华石斛幼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进而提高其光合性能.综合来看,对组培苗生长和光合性能促进作用较为突出的菌株为S7、S9、S12,对盆苗作用效果较为明显的是S3、S9、S10菌株.因此,这几株菌根真菌对华石斛的人工繁殖、栽培和保育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大花蕙兰新生营养根为试材,采用切片法观察菌根的显微结构,利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和培养,通过显微观察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对内生真菌的种属进行了鉴定,以期为明确大花蕙兰与菌根真菌的互作机制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皮层细胞是菌根真菌定殖的主要部位,在根被完整的部位,菌根真菌主要通过通道细胞侵入皮层细胞;在根被不完整的部位,菌根真菌可以通过根被细胞侵入到皮层细胞。从大花蕙兰菌根中共分离出47个真菌菌株,其中29个属于镰刀菌(Fusarium),18个属于木霉菌(Trichoderma),出现频率分别为61.7%和38.3%。由此可知,镰刀菌是盆栽大花蕙兰优势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大盘山保护区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为试材,采用菌落形态分类和rDNA ITS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野生映山红的菌根真菌种类及其组成,以期为栽培杜鹃花的菌根菌剂研发提供菌种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映山红菌根真菌的8个菌种类型均属于子囊菌门,其中5个菌种类型14个菌株都属于Helotiales锤舌菌目,占菌种类型总数的62.5%和菌株总数的66.67%;3个优势菌种类型N5 Phialocephala fortinii、N7 Ilyonectria leucospermi、N8 Nemania sp.分别占菌株总数的42.86%、14.29%和14.29%;此外,还有Rhizodermea veluwensis、Pezicula ericae、Oidiodendron sp.、Helotiales sp.、Uncultured Chaetomium等菌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体菌剂打孔接种无菌苗的方法,以菌根感染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液体菌剂不同接种量、不同季节接种、是否添加营养物对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马尾松无菌苗液体菌剂量为500mL·箱^-1~1000mL·箱^-1的处理能生产出理想的茵根苗;在春季接种苗木效果比秋季更好;在打孔接种后浇撒营养液茵根感染率明显高于不浇营养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油松外生菌根真菌对其幼苗根际其它真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菌根化苗与非菌根化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种类、数量进行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菌根化油松苗根际有8种真菌,非菌根化的油松苗根际有10种真菌,运用群落相似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油松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菌根化和非菌根化油松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相似度为0.55,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菌根化比非菌根化都低.  相似文献   

19.
系统阐述了互联网订单生产模式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首先从我国目前食用菌产业的低成本生产现状分析了订单生产的战略可行性;其次从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方面分析了发展订单式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创新食用菌产业订单模式的一些建议。指出了巩固订单模式实践效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