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2.
3.
开展园林施工建设活动时要结合园林景观实际,合理选择移栽苗木,完善苗木种植细节管理,通过详细分析影响园林绿化工程苗木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切实提高园林苗木的成活率.本文以园林绿化工程苗木种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苗木成活率的具体因素,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经2年对地径为(10±2)cm的香樟树大苗移植试验结果表明:香樟大苗移植时不同处理措施下成活率有显著差异。选择在早春,采用"浅植高培"移植,同时用300 mg/L ABT6+100 mg/L IBA溶液制成黄泥浆处理香樟树大苗根部,并对树冠进行截干式强度修剪,大苗成活率最高,可达93.33%;仅采用300 mg/L ABT6号处理香樟树大苗根部,并进行截干式强度修剪的大苗成活率次之。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造成香樟实生大苗移植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措施,主要包括:把好移植季节关,把好起苗关,把好定植关,把好养护管理关等。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了绿化大苗移植的意义,分析了大苗移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大苗移植的对策,以期为绿化大苗的移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缺少苗木移植方面的专业人士,我国的绿化事业发展一直缓慢.近几年虽然对绿化的重视已经提高了很多,但相较国外的先进绿化水平还是略有差距.为了让苗木移植的成活率有所提高,需要注意在移植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对苗木的根系保护,移植地土壤的培育,挖穴方法和栽培技术等.苗木移植的工具等也应该升级,向世界先进化水准看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常绿水生鸢尾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常绿水生鸢尾组培苗为试材,通过移栽试验研究了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基质草炭+砻糠灰+珍珠岩(体积比为7∶1)中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其余2种基质的移栽成活率都低于60%。移栽后,生根培养基1/2MS+IBA0.5mg/L+NAA0.5mg/L+活性炭(处理A3)中组培苗的平均根数、叶数与主根长均显著优于1/2MS培养基,1/2MS培养基中根茎部无黑色污染状(处理A2)的组培苗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的。处理A2和A3中大、中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4月13日与9月9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1%和82%;6月2日移栽的组培苗的成苗时间最短,为36d;11月3日移栽的组培苗成活率低,成苗时间长达120d。[结论]该试验为常绿水生鸢尾的栽培和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提高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成活的方法,以何首乌扦插苗为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移栽试验,研究了覆盖与萘乙酸组合处理对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成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地膜覆盖+25mg/L萘乙酸组合处理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3.33%),与白色地膜+50mg/L萘乙酸(移栽成活率73.33%)及白色地膜+100mg/L萘乙酸(移栽成活率71.11%)组合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新生根条数、最长根长、一级分枝数、茎蔓长、新生叶片数等指标方面,以白色地膜覆盖+100mg/L萘乙酸组合处理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时,可先用100mg/L萘乙酸浸根1h,移栽后用白色地膜覆盖,可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树木移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成活率一直不高。对新移栽树木进行了成活与生长调查,分析成活与死亡的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指导今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提高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践提出一些提高栝楼组培苗移裁成活率的技术和措施.该技术首先利用MS+0.2 mg/LNAA的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得到质量较好的健壮无菌苗;再通过循序渐进的炼苗手段使无菌栝楼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于3月下旬至6月下旬将练好的栝楼苗移栽至河砂∶蛭石∶泥炭体积比为1∶1∶2的复合基质中,置于温室小拱棚中,温度控制在15~25℃范围内,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待栝楼苗长出新叶和新根后,以每天下降1~5个百分点的速度逐渐降低空气湿度,直至与棚外大田环境湿度相同时,打开塑料膜进行大田定植,大田移栽成活率可达80%~95%. 相似文献
15.
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大树移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栽的定义、意义、特点和原则,并对大树移栽前的准备和处理、移栽中的操作规程、移栽后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方法简明、技术适用、科学有效,对各地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成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根据陕西省勉县的气候特点和多年来指导无性系茶园建设的经验,总结分析了影响勉县无性系茶苗移栽成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无性系茶园建设中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应注意的技术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9.
着重探讨了滨水绿地中植物造景的选择与应用,并结合阜阳市当地的气候,提出了若干植物造景模式。旨在为阜阳市的滨水绿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