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站网是观测、试验、研究、示范、推广的重要科学平台,是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等重要的国家林业科学试验基地,是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是通过在典型森林地段建立长期观测样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物生产力、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利用等自然状态下或某些人为干扰下的动态变化格局与过程进行长期观测,阐明生态系统发生、发展、演替的内在机制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以及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等的长期定位观测台站.吉林省长期生态学定位观测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文章结合目前吉林省的现状,提出了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点的建设设想及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新疆天山云杉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新疆被列入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网络之一.就开展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与研究发展历史及重要性、建立新疆森林生态定位站的必要性,对新疆开展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研究的初步设想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长期观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从时间、空间、研究内容上来讲,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本文着重阐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历史发展及现状,总结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森林生态状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进行评价,需要一整套连续观测与清查技术体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技术(简称森林生态连清技术)包括野外观测连清体系和分布式测算评估2个分体系,在野外观测连清体系中,规定了观测体系布局原则,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国家尺度台站规模最大的森林生态站网,并对此进行了设施及仪器设备的统一建设,将野外观测指标体系全部形成可测度、可计量、可描述的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同时用行业标准规范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在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构建中,创建了分布式测算方法,研建了测算评估指标体系,将国家森林资源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集成与耦合,提出了森林生态功能修正系数,集成了一整套评估公式与模型包,构建了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可以与全国森林资源连清体系相耦合,成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等森林生态状况观测与清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专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区域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标准的框架下,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和2007年辽宁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公共数据,对本溪市和大连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市和大连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分别为280.30、205.82亿元·a-1;按不同优势树种(组)划分的林分类型在两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发挥的作用均有差别;针叶树种的林分在大连市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要优于本溪市,而阔叶树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基于森林生态连清体系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有机结合在一起;前者可以提供森林资源数据信息,通过后者获得森林生态系统各要素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的机理机制和服务研究所需参数。基于第八次(2009—2013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本文采用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7类13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物质量和价值量两方面的评估,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项生态效益特点。结果表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2.68万亿元/a,相当于2013年全国GDP的22.3%,是当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的2.68倍,每年为每位国民提供了约0.94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总价值量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4.20%),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量。各项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西部地区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森林资源面积较大,降水、温度、土壤类型和树种等也有重要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占有比例和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例对比,森林资源面积相近的东部和东北地区产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比,均体现出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变化、温度梯度变化和水分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涉及是的一个关系到人类种群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问题。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在不同的气候带和不同的动、植物区系内作长期的联网作研究。天然林和人工林均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诸如:能量、水、植被的新陈代谢。食物链(网)以及维持“持久林业”的森林生产力,等等,均列入研究内容,在中国,作者按七个有林气候带提出首批应建的12个定位站,实行联网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机构,在大陆分属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前者由大兴安岭等15个森林站组成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后者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设有长白山等7个森林试验站。这些站近期研究包括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10个领域。本文仅从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作重点报告。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10-6712
通过评估与核算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评估体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为24.688 9×108元(不包括森林的游憩类价值),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游憩类生态资产总价值为58.7×108元。  相似文献   

11.
1973-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73-2003年间中国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化方法,并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73-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动范围为1.940~2.870万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变动范围为1.936~2.028万元·hm^-2·a^-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中国的森林经营以木材利用为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之后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建设而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最大,之后开始下降,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12.
1973 - 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3 - 2003年间中国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建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定量化方法,并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973 - 200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变动范围为1.940 ~ 2.870万亿元·a-1,单位面积价值变动范围为1.936 ~ 2.028万元·hm-2·a-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前,中国的森林经营以木材利用为主,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减少,之后随着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建设而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最大,之后开始下降,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恢复增长。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3.
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分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进行森林状况评估和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的研究数据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数平均值为11.14,处于较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技术思路,在总结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3S技术集成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中的作用,主要指出3S技术集成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精确、详实的技术手段.然后,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主要包括:①GPS基础控制网系统;②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因子的GIS系统;③监测数据处理系统;④基于GIS和数据库的森林健康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5.
养分循环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学者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建立了养分的分室模型,经历了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从一个静态向动态转变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养分循环进入动态模拟阶段,推进了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本文综述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发展概况、养分循环过程及其动态模拟过程,为整体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探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与定位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小陇山生态站5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小陇山生态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 564.53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为4.61万元/(hm2.a);2)6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大小顺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净化大气>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变化在4 150.40~12.72万元之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涵养水源这3项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2.9%;3)不同林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表现为: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栎类>油松>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落叶松林在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依然排在前2位。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近30a来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内容、研究区域、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将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划分为2个阶段,1991-2006年为萌芽阶段,2007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依据研究内容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监测评价、模型构建与格局揭示5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今后应开展多途径交叉验证以减少碳储量估算误差;研究碳汇林培育的人为影响因子与技术体系;进行长时间序列的连续监测;建立凋落物与根系的完整数据库;开发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气反演模型;探讨森林固碳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之间的关系;揭示植物功能性状对固碳功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学和经济学交叉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参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利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实测数据和基于GIS和RS技术获得的不同林分面积等数据,评估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服务价值总计178.90亿元,各项服务价值排序为:生物多样性(43.08%)固碳释氧(19.35%)固土保肥(16.17%)涵养水源(13.11%)林产品(5.16%)净化大气(1.55%)林木营养物质积累(0.96%)旅游休憩(0.62%);按照服务价值利用类型排序为:间接利用价值(51.14%)非利用价值(43.08%)直接利用价值(5.78%)。通过对《规范》体系下不同研究成果的横向比较,不但可以校核研究结果的准确度,也可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的规律。价值评估的测算结果对当地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及其他环保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该价值评估也有利于政府建立可持续的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应着重于加强对服务功能机制的探讨,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重点开展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