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0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君正主持襄阳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按照省委的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批示精神,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加快襄阳发展。  相似文献   

2.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既是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大局中的责任担当,也是基于复兴襄188S历史使命,更基于在更高层级上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就是要早日把襄阳建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生态一流、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今期起,本刊将选刊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报道,从发展战略、产业支撑、商贸流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进行阐述,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4月1日,襄阳市代表团在美国华盛顿里根国际贸易中心出席了中美友好城市大会,并代表湖北省和襄阳市分别接受大会授予的长期合作奖与最佳创新奖。  相似文献   

4.
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汉江流域鄂、豫、陕3个省中的9个地级市、1个林区、3个省直管市中,襄阳的GDP占2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2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26.9%,均居流域内同类城市首位。襄阳是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经济实力首位度最高的城市。透过数字,彰显了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汉江流域生态补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05-13906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很多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为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贡献。借鉴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对汉江流域的概况及其生态补偿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81-184
以汉江生态经济带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汉江经济带城市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代入引力模型,测定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研究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相互作用,以期对该区域内部的空间整合和经济合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245-249
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等流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相继提出与推进,流域经济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襄阳在汉江流域中具有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优势突出、综合实力雄厚等诸多优势,具有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潜力。分析了流域中心城市内涵、特征、标准及指标体系,就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路径和措施进行探讨,不仅对流域经济研究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也对于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对汉江流域历史时期降水变化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汉江流域降水相关气候要素的重建工作,总结认为:汉江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成果颇丰,具有多样的代用证据,为互相佐证提供了重要依据,且已有近几百年年分辨率的旱涝变化序列研究;但研究多集中于汉江上游,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对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汉江生态经济带涵盖湖北、河南、陕西3省部分城市及县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面临区域差异明显、产业发展不平衡、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汉江生态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构建包含经济发展有效性、经济发展创新性、经济发展分享性、经济发展持续性4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汉江生态经济带14个城市2010—2017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行横向对比及纵向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虽然逐年上升,但经济发展创新性、经济发展分享性增长缓慢,且经济发展持续性在后期出现下降趋势,最后提出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汉江流域生态需水的界定,分析了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2020年的水资源供给量和需求量,研究了2020年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结果表明,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2020年,汉江流域上游供水可以满足需水要求,汉江中下游流域将缺水69.37×10~8m~3,全流域将缺水24.97×10~8m~3,在未来,汉江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水性风险。基于此,提出了面向生态文明的汉江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汉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的现状出发,探讨汉江流域经济的战略地位,最终导出对协调汉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流域在湖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防止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及保障南水北调水源水质和水量安全,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为该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春娟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70-15371,15390
以汉江(石泉段)流域生态修复为研究对象,对流域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可行性、方案、目标进行了探讨,为流域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牢固生态基础。该流域水保生态修复,不仅控制了区内水土流失,有效保护了水资源,为汉江干流下游提供优质无污染的一江清水,而且充分体现治理水土流失、农民增收、环境保护等多种效益,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4.
汉江流域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波  刘凯  陈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85-186
通过分析暴雨的发生发展条件以及暴雨的天气类型,对汉江流域暴雨天气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汉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和长时间变化趋势,2017-2020年间,对汉江干流汉中、老河口和钟祥江段鱼类、浮游生物和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季节性调查分析。共采集鱼类98种,其中经济鱼类以鲤、鲫、鲢、鳙、草鱼等为主;共镜检浮游植物7门71属11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6种);优势种12种,以硅藻门为主。浮游动物共镜检出55属86种,其中轮虫最多(共48种);优势种8种,以原生动物为主。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16科24属29种,呈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与过去监测数据相比,汉江干流鱼类种类减少38种,主要以珍稀小型鱼类为主,如峨眉后平鳅、中华纹胸鮡等。新增鱼类27种,总体种类数下降、渔获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种类增多,密度和生物量呈上升趋势;水生高等维管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上述变化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梯级开发等水利工程建设,下泄水量减少、径流量的人为调节、下泄水的温度降低、部分江段水流变缓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相关,建议通过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做好生态流量的管控等具体措施,加大汉...  相似文献   

16.
采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汉江上游流域1961—1990年实测气象数据和CMIP5多模式RCP 2.6、RCP 4.5和RCP 8.5情景下的输出数据集,在对汉江上游流域径流模拟检验的基础上,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的响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2011—210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汉江上游流域多年平均降水、径流与基准期(1961—1990年)相比均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RCP 8.5、RCP 4.5、RCP 2.6,且降水量的增幅大于径流的增幅。3种情景下的多年平均月降水、月径流总体呈增加趋势,且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枯水期增加幅度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8~2017年汉江流域湖北境内25个县市(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发展趋势、驱动模式、地区差异上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汉江流域湖北境内各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增长放缓;粮食生产的驱动模式为技术进步型;各地区的粮食生产整体效率相差不大,但在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上,上游和中下游...  相似文献   

18.
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为明确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运用输出系数法,对2015年汉江流域范围内的13个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污染评价,再运用GIS软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快速聚类法划分汉江流域各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5年汉江流域的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79 127、26 975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2.26×10~(11)、1.68×10~(11)m~3;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农田化肥,TP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畜禽养殖;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各地市的等标污染负荷仍存在差异,等标污染高负荷区集中在流域中游,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值均出现在流域中游的南阳市;基于快速聚类结果确定汉江流域主要有6种污染类型。汉江流域的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污染负荷和空间分布研究为汉江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的水质保护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实现预期目标的问题。水质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用造林来保护水质的路径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表现。退耕还林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而经济效益内隐的现实问题。由于对生态效益缺乏定量化研究,导致了退耕还林工程"有功不明"的现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类比替代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运用已有的个案实证研究范例对退耕还林在降水蓄水、化肥农药残留净化、降低水温和硬度、阻挡细菌、降低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的功效进行定量分析,提高人们对退耕还林在水源保护中重要性的认识,做到合理种树,科学护水。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古村镇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遗产类型——文化线路。借鉴文化线路这一历史与自然保护并举的遗产保护思路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古村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研究,意图为汉江流域古村镇旅游发展研究的全面展开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