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袁隆平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以1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为突破口,先后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等"五道难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138736万平方米,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他主持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比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在水稻生产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基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一名普通的学校教员起步,成长为一位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这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革新.继"三系"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之后,安徽省芜湖地区农科所又进行了"两系" (不育系、恢复系) 杂交水稻试验,并获得可喜成果. "两系"杂交水稻"鉴59"F1表现明显的杂交优势,单产达千斤以上,既可作早稻又可作双晚栽培,且制种较"三系"简便,是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又一创举. 杂交水稻增产的基本原因是穗大粒多,每穗实粒数可达100粒以上,但其空秕率却达30~40%,显著高于一般水稻,这既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杂交水稻增产潜力所在. 杂交水稻造成空秕粒的原因,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杂交水稻大会日前在印度海德拉巴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走"超模"路线,身高将长到1.8米,甚至2米,三年内大面积超级稻667米2产将实现超过1000千克的目标。这是袁隆平院士第五次来印度推广杂交水稻,他向  相似文献   

6.
<正>杂交水稻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其有了不起的增产效果。杂交水稻(英文名hybrid rice)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而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的是美国人Henry Beache,他于1963年在印度尼西亚完成杂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家"86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种植的164份杂交水稻新组合米质的测试分析,对南繁气候条件下杂交水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已经达到国标优质稻谷的指标要求,两系杂交稻品质优于三系杂交稻.目前杂交水稻品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通过与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杂交水稻品质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江大学学报》2015,(34):34-34
<正>11月24日上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做客长江大学"长江讲坛",讲授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并欣然受聘长江大学"双聘院士"。袁隆平表示,非常高兴能为湖北省的水稻科学研究和长江大学的发展献计献策。对长江大学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他深表赞许,并指出"江汉平原是我国  相似文献   

9.
1985~2006年,对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的832个杂交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组合2个,中抗组合71个,抗病组合频率分别为0.2%和8.6%.不同时期和不同生态型杂交水稻的抗病组合频率差异显著,"七五"和"八五"期间抗病组合频率和杂交水稻抗病组合频率较高.至2007年,湖南审定了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培两优288"、"金优179"和中抗白叶枯病的"株两优971"等29个,抗或中抗组合占审定组合的17.9%;其中,杂交晚稻16个,占55.2%;杂交早稻8个,占27.6%;杂交中稻5个,占17.2%.讨论了杂交水稻的抗白叶枯病育种.  相似文献   

10.
沈湫莎 《北京农业》2011,(17):31-32
<正>"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近日,"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致袁隆平院士的一封公开信"在网上披露,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年调研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屡有真知灼见的李昌平,在他最近的这封信里对一味发展杂交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