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本地黄母牛人工授精,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F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肉用西门塔尔牛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黄牛、西门塔尔与云南黄牛的杂交牛(西本杂)体尺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西本牛与本地牛体尺体重都有了显著提高(P<0.01)。西本杂牛的初生、6、12、18、24月龄体重比同龄本地牛分别高出82%、18%、69%、50%、78%。  相似文献   

3.
4.
<正> 蒙城县位于安徽的北部,内有涡河横穿,气侯温和,土地肥沃,人均耕地2.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芋为主,具有丰富的饲料来源,对发展以养牛为主的草食家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该地牛属华北型,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适役用,但体型小,力弱,生长发育缓慢,对养牛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0年起,先后引进秦川牛、南阳牛、西门塔尔等牛杂交改良本地牛,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到1988年底,全县黄牛存栏293097头,户均1.61头,位于全省首位,出栏商品牛70000头,出栏率为26.4%。为了对改良的效果有所了解,确定以后的改良方向,对西本F_1、秦本F_1及本地牛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西门塔尔牛与湘西黄牛杂交1代牛在湘西丘陵山区,自然放牧条件下的产肉性能及生产潜力,提高商品牛群经济效益。几年来,张家界市永定区进行了18月龄牛的屠宰对比试验,为武陵山区的黄牛改良和加强商品化进程提供了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屠宰试验牛的选择在湘西黄牛的主产区永定区三家馆多的农户中挑选健康、体质结实,发育正常的18月龄牛。包括经外貌鉴定具有代表性,中等膘情的西杂1代牛8头,湘西黄牛8头。1.2试验牛饲养管理选择的屠宰试验牛,按永定区传统饲养方式,各个生长期均为粗放的自然放牧,不补充饲料,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博州本地黄牛体格小,生长发育慢,产肉少。生产性能低,经济效益差。我们从1996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技术对当地黄牛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体格增大,产肉多,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调查分析了彬县西黄F1牛在体型外貌、生长发育上与本地黄牛的差异。结果表明,西黄F_1改良牛毛色变杂,体型得到改进,生长发育加快。西黄F_1母牛平均初生重为32.95kg,公牛为36.93kg,分别比秦改母牛、公牛初生重提高42.21%和61.97%;西黄F_1公、母牛6月龄体重分别为150.43kg和123.7kg,分别比同龄秦改公、母牛提高22.91%和10.3%。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兰西县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进行黄牛改良,取得了显著效益。1改良效果1.1体型外貌西本杂交F1、F2代外形具有明显的父本特征,比当地黄牛体格明显增大:头短粗,背腰平直,身躯较长,肋骨开张良好,尻部宽而平,乳房发育好。毛色有3种,一是全身红色或黄色,唯面部有一白斑,此种毛色占总数的45.9%;二是全身红色或黄色,躯干中部或腰部有一缠绕的白色带,占总数的25.8%;三是红白花或黄白花,占总数的28.3%。杂种牛各年龄阶段的主要体尺比本地黄牛也有明显提高,1.5岁时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7.83%、13.37%、7.97%和10.88%。…  相似文献   

10.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正>青海省互助县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改良青海黄牛,并对西本F1牛进行性能测定,以期为青海省高寒地区找到适合的肉牛饲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互助县2006年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青海黄牛,2006~2008年改良青海黄牛2498头,其中受胎2020头,受胎率达到80.9%,繁活犊牛1898头,繁活率达到76%。据测定,西杂F1牛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分别为29.89kg、59.05kg、126.45kg、232.08kg、294.5kg,与同龄本地牛相比均有所提高,西杂F1牛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南德温牛对秦川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方法]对秦川牛、南德温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南秦F1)、西门塔尔牛与秦川牛杂交一代(西秦F1)共282头母牛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等6项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体尺指标为基础材料,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体重与体尺数据在不同月龄的表现特点;计算分析了它们的各项体尺指数;构建了1~2岁秦川牛各项体尺指标对体重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西秦F1比南秦F1的杂交改良效果好,6~24月龄的秦川牛、南秦F1、西秦F1随着月龄的增加,胸围和体重快速增长,西秦F1的各项体尺指标总体上高于南秦F1与秦川牛,秦川牛与南秦F1差异不显著(P>0.05);从育肥指数上来看,24月龄的西秦F1比秦川牛平均高7.2%,差异显著(P<0.05),西秦F1比南秦F1高6.8%,差异显著(P<0.05),南秦F1与秦川牛差异不显著(P>0.05),西秦F1育肥效果优于南秦F1.[结论]对1~2岁秦川牛通过逐步回归得到了估测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西门塔尔牛和新疆褐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刘竹初眉丽莎汗麦尼沙汗张瑞刀力坤(新疆策勒县畜牧局848300)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策勒、洛浦、于田等县的本地土种黄牛,由于受当地干旱生态环境与种质的影响,体型表现比较小,产肉和产乳以及役用能力也较低,几个...  相似文献   

16.
1 基本情况 河南省新野县地处豫西南边缘.南阳盆地中心,位于东径112°14′31″~112°35′5″,北纬32°19′28″~32°48′52″.全县南北长52km,东西宽22km,总面积1062km2,耕地面积65.33hm2,辖14个乡镇,264个行政村,17.2万户,其中农户15. 3万户,总人口72万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甘肃省河西地区黄牛人工授精,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F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西本F1公、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P<0.05)。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是世界优质大型肉牛品种之一,具有日增重率高、生产潜力大、瘦肉率高、肉质品质优良的特点。为进一步验证西门塔尔牛的品种改良成效,于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巴州地区一个黄牛养殖场开展品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不管是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还是适应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本地黄牛,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农户分散饲养条件下的关岭黄牛及其杂交F1代牛的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尺和体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关F1、西×关F1、利×关F1的体斜长、胸围、体高和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比关岭牛有显著提高(P<0.01);各年龄段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有显著提高(P<0.01);各种杂交牛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以安×关F1效果最佳。为了适应农户分散饲养的粗放条件,现阶段建议以安格斯牛杂交改良为主,逐步建立关岭黄牛杂交改良技术体系,并最终筛选出适合关岭黄牛主产区不同区域的最佳杂交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20.
西门塔尔牛改良黄牛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以新疆博尔塔拉州本地土种黄牛为母本,引入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为父本的细管冻精。1.2方法采用直肠把握人工授精技术输精。2结果与讨论2.1杂交效果2.1.1初生重、断奶重初生重西杂F1公犊比土种牛提高36.96%,母犊提高38.03%;断奶重公犊提高153.49%,母犊提高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