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目前,我国栽培桃树主要用毛桃、山桃做砧木,嫁接后、树体高大,结果晚,单位面积产量低、不适宜矮、早、密、丰、优的现代化栽培需要。根据中央农林、轻工部“关于加强出口桃罐头原料品种的研究,要求在短时间内选出适宜罐藏的白肉和黄肉桃的优良品种,并进行丰 相似文献
2.
3.
<正>1合理密植,选用优种壮苗在土壤肥水好的条件下,新建园株行距可采用1.5~2m×4~5m。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主要优良品种有金童5、金童8、燕丰、晚黄金、丰黄等。 相似文献
4.
5.
6.
1栽植方式及密度矮砧短枝红富士在栽培时多采用南北向长方形单行密植,行株距4.0m×2.0~2.5m,667m2(亩)栽植80~110株,授粉树可用短枝红星。2夏季修剪在夏季修剪中要考虑砧穗结合。矮化密植树骨干枝分枝部位必须降低,中心干及骨干枝延长部位附近必须严格控制开花结果,合理控制花量,及时更新枝组,适当加重修剪量,使结果部位靠近植株中央不外移过远。具体采取的措施有:①摘心。对主枝延长枝、向内枝、徒长枝、结果枝组上抽生的强大枝条及可利用的竞争枝,当长到40~50cm时,剪去10~15cm;对果台副梢要适当摘心,在副梢长出6~7片叶时,把副梢顶端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乔砧栽培与矮砧栽培是苹果生产中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矮砧苹果,其间反反复复,几起几落,始终没有成为苹果生产的主流。矮砧苹果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中套用乔砧苹果管理模式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矮砧苹果生长特性及在我国栽培的表现,我们认为乔砧苹果与矮砧苹果在栽培中存在以下明显区别,在生产中应认真对待,以加快矮砧苹果在我国发展步伐,促 相似文献
8.
正乔砧栽培与矮砧栽培是苹果生产中的两种主要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矮砧苹果栽培,几起几落,始终没有成为苹果生产的主流。回顾矮砧苹果栽培的发展历程,其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中套用乔砧苹果管理模式是导致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矮砧苹果生长特性及在我国栽培的表现,我们认为矮砧苹果与乔砧苹果在栽培中存在以下明显区别,在生产中应认 相似文献
9.
10.
11.
无病毒矮砧苹果幼园早期丰产高效栽培试验王作江,杜西政,万述伟,陈秀云,徐兆波(山东省青岛市果树工作站,266071)1989年我站从荷兰王国果苗总公司引进一批无病毒矮化自根砧苹果整形苗,1991—199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检测确认为无病毒苗...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正针对设施樱桃树体高大、生长旺、整形难、结果晚及产量低等问题,开展了保护地甜樱桃矮砧密植早果丰产技术研究。该技术简单、易操作,栽植当年就完成整形,树高1.5米左右,第二年形成花芽,第三年结果。独条小苗定植26个月即可结果,亩栽177~333棵,株产1.5~2千克,亩产500千克以上。第四年进入丰产期,亩产1 168千克,亩收入5万元以上。此项技术对樱桃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引 相似文献
17.
18.
<正>近几年,千阳县苹果面积发展到6 066.7 hm2,发展模式领先。千阳县海升国际新技术苹果示范园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被省果业局确定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苹果友谊园",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授予"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被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命名为国内首个"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先后有国内10个省50多个市县 相似文献
19.
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苹果栽培制度在苹果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三十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矮砧密植是世界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我国苹果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了乔砧密植栽培方式,目前我国90%果园为乔砧密植。此种方式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采用的, 相似文献
20.
正矮砧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升公司投资3.5亿元,利用3年时间,在陕西省千阳县南寨镇建成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于一体的现代苹果种植示范园和国内矮砧苹果集约栽培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基地433.3hm2、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基地20 hm2、世界苹果品种对比园6.67 hm2。他们在园区建设中,引用矮砧苹果集约化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