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山地与平地土壤对板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土壤养分对板栗品质的影响以及山地与平地板栗品质的差异。[方法]以东陵明珠板栗为试材,比较了山地与平地上板栗的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等内在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山地与平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氮(N)、磷(P)、钾(K)含量的差异;分析了板栗水分、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N、P、K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山地板栗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平地板栗,但果实淀粉糊化温度高于平地;在山地中,板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与土壤全P含量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K含量呈负相关;平地板栗的含水量与土壤全P含量呈正相关,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对板栗下山栽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镇安县11个板栗林下土壤理化指标及相关性,对镇安板栗林下土壤进行丰缺评价,明确板栗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为板栗林下土壤质量的维护与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镇安县板栗土壤出现板结,而且土壤以中性、微酸性为主;镇安县西沟村和朱家垭板栗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其余板栗土壤有机之含量水平适中且保持在较高水平。镇安县金钟村、西沟村和岩湾村板栗土壤的全磷处于极丰及丰富水平,其余样地土壤全磷含量中等偏低;板栗林下土壤全钾含量较高,整体处于丰富水平以上;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均在60.00 mg/kg,满足板栗基本生长需要;除镇安县镇东路兔儿凹、朱家垭和木兰沟速效钾含量处于较缺水平,其余各样地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以上,适宜板栗的生长。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EC与pH呈显著正相关性;土壤pH与土壤有机质、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但与全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镇安县板栗林下土壤板结,增施有机肥并适当补充磷肥,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并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板栗是一种富含钾和淀粉的坚果,从板栗的土壤管理、高接换优、成年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山市徽州区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为促进板栗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魏彬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9):108-109,145
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不同土壤理化性质与板栗疫病之间的关系作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速氮、速钾、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对板栗疫病有极显著的影响,速磷对板栗疫病有较显著的影响,板栗疫病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随它们的升高而降低;土壤的容重和质地对板栗有极显著影响,板栗疫病的发病率和感病指数随其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板栗对环境的要求及特性和用途,介绍了板栗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土壤及水肥管理、修枝整形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旨在为板栗种植丰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板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地域性较强,品质差异较大。综述了近年来板栗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板栗品质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以及板栗品质和土壤地球化学元素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板栗产量、质量和施肥技术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板栗营养品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栗叶栗果与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形态的关系。[方法]同时采用有效态和欧共体BCR三步提取法对燕山山区板栗土壤0~20和20~40cm土层中Fe、Mn、Zn、Cu的各形态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板栗的生物吸收系数以及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形态与栗叶和栗果中矿质营养的关系。[结果]栗叶对Mn的生物吸收系数高于其他元素,栗果对Zn的生物吸收系数较大。运用营养元素赋存形态能更好地揭示板栗土壤中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可用0~20cm土层弱酸提取态Mn以及20~40cm土层的弱酸提取态Fe、Zn来判断板栗叶相应元素的营养状况。栗果中Mn、Cu、Zn的含量受到土壤中元素形态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结论]为监测板栗生长、合理施肥、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以及维护板栗林区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地丘陵地区板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地丘陵地区板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建园栽植、土壤管理、施肥、修剪、授粉保果、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罗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主要栽培种八月红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和土壤基施等处理,通过比较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光合速率,分析硼肥对板栗八月红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施硼方式,硼肥均能明显提高板栗八月红叶片的光合特性,土壤基施硼肥相较叶面喷施硼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临沂代表性板栗园种植区的土壤为调查研究材料,分析测定了其主要土壤养分含量,初步摸清了板栗园区土壤的养分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引用相关文献资料,采取有效措施,为合理施肥,建立板栗园地力补偿制度,进行果园的科学管理,为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鄂北丘陵地区大悟县丰店、大新等地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板栗低产林土壤清理、改良,品种高接换头,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改造技术措施。经过5年综合改造后,低山丘陵地区板栗低产林增产增收、早产早熟、虫害抗性提高、质量提高以及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初步表明,发展板栗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在河北省太行山区新发展的一些栗区,发现育苗期叶片黄化、死苗,定植树新梢叶片黄化等现象是土壤中某些障碍性因素所致。文中指出板栗缺锰的外部征状及其叶片含锰总量与土壤碳酸钙含量、pH、土壤有效锰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有机复混肥对板栗嫁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隆安县的屏山、古潭、那桐3个乡(镇)建立板栗林试验样地,分别施用有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以及25%含量的复合肥,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板栗林地1 m土层深度的理化性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复混肥不同施肥量的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通气度、土壤有效贮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均优于施用复合肥的.以施用有机复混肥施肥量为1125 kg/hm2对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正>河南省豫南山区的板栗多种植于山坡、丘陵和河滩地上,由于土壤瘠薄,管理粗放,导致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后期,桐柏县经济林开发中心大力推广良种嫁接、密植栽培、集约化管理和保花保果等技术措施,到目前已经发展板栗34万亩。随着板栗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果农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现将提高板栗产量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建园1.1品种选择桐柏县自发展板栗以来,不断引进和培育新品  相似文献   

15.
板栗的栽培     
1 生态适应性 板栗对气候及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其栽培范围很广.板栗最适生于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pH4.6~7.0),含盐量不超过0.2%;碱性土壤使树叶发黄,生长不良.丹江口市江南、江北大横山以南及大沟等地适合发展.栽种时应选择低山、丘陵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向阳缓坡地开园造林.阴坡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呼吸释放的CO2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全球碳循环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作者对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内天然次生栎林、马尾松人工林、毛竹林、板栗经济林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各种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马尾松林、栎林和毛竹林;板栗经济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大于毛竹林和马尾松林;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在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马尾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小于农田、板栗经济林和毛竹林;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大于栎林;其他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③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温度(尤其是5cm深土壤温度)、土壤全钙含量、土壤全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比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全碳、全氮、土壤pH值等因子相关性不大.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全钙含量、土壤全磷含量有显著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值、土壤湿度等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森林变为农田可能潜在地增加土壤CO2的释放;该地区土壤中磷的含量和有效性可能是限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何会娜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52-152,180
从兴隆县板栗生产的现状出发,调查分析板栗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改造对策,主要包括:合理修剪与间伐、改良园地土壤、合理施肥、选用良种、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8.
台江红油大板栗产量与栗园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台江红油大板栗低产的原因,进行了红油大板栗产量状况与栗园土壤养分背景值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红油大板栗栗园未配置授粉树,板栗的产量很低,6-8a生栗树单株产量在0.5kg以下,空棚率高达46.67%-81.36%。低产栗园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在痕迹1.0mg/kg范围,有效硼含量在0.5mg/kg以下。研究结果认为,要降低红油大板栗空棚率、提高其产量、应着眼于在选择和配置好授粉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栗园的土壤施肥管理,着重提高土壤的有效磷、有效硼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板栗产量的影响,在桐庐县旧县街道设置了4个施肥处理,分别是不施肥、减量施肥、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对其土壤生物学和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也随着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常规施肥增量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增量施肥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不施肥。不同施肥对板栗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平均单果重在8.50~8.85g/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板栗林产量显著增加,但过量施肥反而使产量降低,不同施肥板栗林产量介于693.0~1 273.5kg/hm2。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板栗是指板栗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是在没有污染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整个过程也都完全按照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来进行操作,板栗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能超标。所以,板栗的无公害生产对板栗生产环境的选择以及栽培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有机板栗是指板栗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都没有使用例如化肥、化学农药以及激素类药物等化学物质,板栗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完全依靠天然的自然物质,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同时对板栗生产地的土壤、水质以及空气的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无公害板栗以及有机板栗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认定。本文介绍了板栗无公害有机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板栗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