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丝文化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的一环,但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力度不够。从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等方面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蚕丝文化的重要意义。从教学内容甄选原则、教学内容及方式的视角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蚕丝文化的思考。提出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选取蚕丝文化物质产品、蚕丝生产工艺以及内涵丰富的蚕丝精神文化等体现当代中国多元形象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以直观感知和活动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蚕丝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有助于弘扬蚕丝文化,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实施,满足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栽桑养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创造,为中华民族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华夏民族对外交流的历史文化名片。时至今日,虽然蚕桑产业已从往昔的繁盛弱化为一个小产业,但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借助前人的研究,从夏商时期的古籍看蚕丝业的源远流长,在《诗经》里了解蚕丝业在春秋时期的普及,再通过汉典、唐诗和明清小说《红楼梦》与《镜花缘》分析蚕丝业兴衰的因由和特有的风情。希望这些从浩海的古籍文典中拾取的小片段,可以充盈蚕桑丝绸业曾经的辉煌史实,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蚕业界几代人熟知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古老蚕丝文化的孕育和现代蚕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下,1954年8月以陆星垣先生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杭州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有关蚕丝科技方面的刊物--《蚕丝通讯》,1959年初更名为《蚕桑通报》,融学术性与科普性为一体的《蚕桑通报》创办,为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开辟了学术交流新园地,为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学子和农技人员的蚕桑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11,(4):25-25
2011年10月21日,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颁奖大会在市渝州宾馆礼堂举行,陶红教授主持的《蚕丝文化起源与传承—嘉陵江流域蚕区考察与分析》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丝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四川蚕业》杂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丝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服务于蚕农。《四川蚕业》期刊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产业论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实用技术、调查研究、蚕农园地、蚕丝文化、信  相似文献   

7.
造福人类的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已被世人公认。然而,对于传世久远的蚕丝业迄今仍未找到源头,蚕丝业的起源成为业界学者一直追踪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年届七旬的周晦若先生(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和年方二十的陈建先生(现任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潜心搜集、梳理客观史料的基础上,以生物、文物、神话传说、文化、技术和对外传播等方面的追溯为逻辑起点,粗略勾勒出蚕丝起源的轮廓,著述《蚕丝溯源》,这对于继续研究蚕丝起源,厘清蚕丝业形成机制,诠释中华蚕丝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的缘由以及了解世界蚕丝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本刊将连载《蚕丝溯源》的主要内容,期望以此引导业界年轻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使21世纪我国蚕丝起源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能与快速发展的蚕业科学技术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蚕丝产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湖州师范学院、《中国蚕业》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蚕丝绸文化桐乡论坛于2022年6月26—28日在浙江省桐乡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蚕丝绸文化的历史和文学书写、蚕丝绸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蚕丝绸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为进一步形成更为专业而广泛的蚕丝绸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推动湖州师范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蚕丝绸)传承基地与各方的密切合作,增强蚕丝绸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丝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服务于蚕农。《四川蚕业》期刊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产业论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实用技术、调查研究、蚕农园地、蚕丝文化、信息动态等栏目,集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蚕桑丝绸企业和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11,(3):60-60
2011年5月6日,陶红博士在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畜牧学博士后出站学术报告会。陶红博士是向仲怀院士招收的第一位"蚕丝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后,她的出站报告题目为"蚕丝文化起源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淳安县蚕业发展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优势,并对开发淳安县蚕业与千岛湖旅游业融合的旅游资源、市场环境和区位条件等情况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将发展蚕桑产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蚕丝文化嫁接到千岛湖旅游业,开发蚕丝文化馆、蚕桑丝绸文化的乡村旅游、蚕丝文化街道和基地观光游等模式,从而创造独具特色的千岛湖旅游品牌,促进淳安蚕业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蚕桑通报》2008,39(1):6
2007年12月29日,德清县禹越镇首届蚕丝节在该镇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蚕丝节以"弘扬蚕丝文化、实现富民强镇"为主题,以企业品牌为主线,体现自主创新的内涵,努力打造蚕丝加工企业交流互动的时尚平台、商贸平台和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3.
蚕桑丝绸产业是蚕丝文化的载体,稳定蚕丝产业,筑牢产业根基,是传承创新蚕丝文化的前提.在当前科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创新思路、稳定蚕桑产业,更好地继承发扬璀璨的中华蚕丝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里例举江浙的一些做法,并提出几点粗浅认识,以供同行商榷.一是通过强化产业顶层设计、稳定桑园面积和饲养数量、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蚕技术应用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现,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织造丝绸,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科技、艺术和文化融合而生的瑰宝。中国人对蚕丝的创造性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解放以来我国养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5.
《日本蚕丝新闻》曾刊登一则消息称:中国医学界采用通气性、伸缩性良好,并经特殊加工的纯蚕丝针织衣服,分别对老人全身搔痒症、妇女外阴与怀孕期搔痒症、小儿风症及小腿搔痒症等病例进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穿着蚕丝针织衣服者疗效极高,其平均值可达86.2%。推断其效能是由于蚕丝具有优良的吸湿、放湿性能,可维持人体皮肤正常生理状态,蚕丝为长纤维,没有“羽毛”现象产  相似文献   

16.
《北方蚕业》2010,(3):52
《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四川蚕业》杂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管理综述、试验研究、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探索、调查研讨、蚕丝文化、专题简讯等栏目,融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丝绸工贸企业和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蚕桑专业户、重点户订阅。《四川蚕业》为季刊,每册定价5.00元,全年20.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请直接与《四川蚕业》编辑部联系订购,务请写明订购《四川蚕业》字样。请将所定期数、册数、寄刊地址(省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丝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服务于蚕农。《四川蚕业》期刊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产业论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实用技术、调查研究、蚕农园地、蚕丝文化、信息动态等栏目,集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蚕桑丝绸企业和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蚕业科研院校师生、蚕业合作社、蚕桑业主、蚕桑大户订阅。  相似文献   

18.
《蚕学通讯》2011,(3):37
《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19.
《蚕桑通报》2011,(2):29
《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