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潘复生 《长江蔬菜》2012,(12):34-37
以绿色20目、银灰色22目防虫网和日本早生华京青菜品种为试材,采用立柱框架式网室栽培,研究了不同颜色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及华京青菜生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地相比,防虫网内相对空气湿度增加,晴天和阴天湿度增幅明显比雨天高;光照强度减弱,网色越深减幅越大;夏季覆盖绿色防虫网温度略有降低,秋季覆盖银灰色防虫网温度略有增加。覆盖防虫网后,绿色网内青菜出苗延迟,略有减产;银灰色网内青菜出苗提早,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且两者收获期均推迟,商品综合性能均强。  相似文献   

2.
在赣南柑桔黄龙病疫区,采用立柱框架式后覆盖防虫网栽培模式,研究网室内温、湿度及光照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赣南地区,采用40目银白色防虫网栽培模式,对网室内温、湿度及光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网室内温度与网室外相比差异不明显,而湿度与网室外相比总体呈现略高的现象,光照强度比网室外要弱。  相似文献   

3.
刘俐 《上海蔬菜》2000,(2):29-30
防虫网覆盖栽培作为人们探索生产“无公害蔬菜”的一项措施,其应用越来越广。鉴于目前国内尚无配套的防虫网使用技术,南京市蔬菜局将其列入了重点推广项目,分别在各区、县有针对性地布置了各种对比试验,探索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现将夏季高温条件下,覆盖防虫网改变网内小气候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温度、湿度、光照变化情况1.1 温度变化 溧水县选择在宽11米(m)、长35米、高2米的蚊帐式防虫网内的正中部和离网0.7米的边际部位,分别于距地面1.2米、0.12米处挂表,自7月24日至8月21日,每天8时、14时、18时三次分别测定温度,与外界气温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水平棚架覆盖、大棚覆盖、连栋大棚覆盖)设施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晴天不同处理防虫网内的温度都高于露地,防虫网+连栋大棚模式设施内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最大,温度最高时,防虫网+连栋大棚湿度最低,气温降低后湿度又升高得最快;雨天不同处理温度都差不多,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下湿度最低;阴天温度下午最高,各处理温度差别不大,防虫网+连栋大棚的湿度最低;雨转晴后防虫网+连栋大棚温度升高最快,湿度降低最快;所以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最适合夏季叶菜类栽培,高温低湿可有效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5.
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是一项实用有效的无(少)污染蔬菜生产新技术,该技术在日本、泰国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已在较大面积上推广应用。我省于1995年在全国率先引进该项技术,并先后在镇江、无锡、常州等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也取得良好效果。但因采用该技术的时间较短,对不同规格防虫网覆盖后的小气候效应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在一些地方出现因使用不当造成减产、烂菜等不良后果,影响该项技术的推广利用。本试验采用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大棚的方式,明确大棚覆盖防虫网后对棚内小气候的影响,为在大棚上合理采用防虫网提供科学依据。1 材…  相似文献   

6.
褚剑峰 《长江蔬菜》2013,(16):44-46
为研究不同目数防虫网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选择用25、40目2种密度的防虫网覆盖6 m宽大棚四周,分别与无防虫网覆盖的大棚内温度、相对湿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覆盖25目防虫网大棚温湿度变化与无防虫网覆盖相差较小,覆盖40目防虫网的大棚内相对湿度最多上升11.2%。25目防虫网对大棚内环境的影响较小,同时隔离烟粉虱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7.
防虫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设施栽培材料已受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广为应用。为探明防虫网对蔬菜害虫的防治效果、防虫网内小气候的变化及其对蔬菜生产产量的影响 ,2 0 0 0年 7~ 9月我们进行了防虫网内栽培豇豆、青菜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选用浙江产 2 2目的防虫网 ,覆盖一个标准钢架大棚 ,防虫网面积大约 40 0m2 ,6月 2 4日盖网。豇豆品种为之豇— 2 8,青菜品种为上海青 ,棚内一个品种种植面积 90m2 ,7月 1日播种 ,7月 2日出青菜苗 ,7月 4日出豇豆苗。豇豆行距 0 8m ,株距 0 …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50目防虫网搭建密闭型网棚,种植18个广西柑橘主要品种(柚类除外).通过3年的试验观察表明:防虫网棚极显著降低了棚内光照强度,减少幅度达40%左右;防虫网棚内湿度极显著高于棚外,增加幅度约13%;但对温度的总体影响不大,棚内、外温差在1℃左右;防虫网棚内环境有利于柑橘的树体生长(营养生长),防虫网棚内、棚外柑橘...  相似文献   

9.
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防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慧 《长江蔬菜》2013,(20):63-65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上海鸡毛菜为试材,采用20、40、60目3种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栽培.研究不同目数防虫网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防虫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不同目数防虫网覆盖对虫害阻隔效果明显,其中40、60目防虫网防虫效果较好,对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菜蚜和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从生长情况来看,覆盖60目防虫网上海鸡毛菜生长速度最快,覆盖40目防虫网产量最高,达1033.8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手持气象站对具有漏斗葡萄架庭院的温度、热指数、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了解漏斗葡萄架对庭院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午8:30到下午17:10时间段内,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的气温、热指数明显低于没有漏斗葡萄的庭院,而且气温越高,差异越明显,二者的温度之差可以达到2.5℃;光照强度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变化范围为4.19×104~11.16×104lx和1.38×104~3.33×104lx;而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的相对湿度则明显高于没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二者最大差距可以达到7%左右。试验表明,漏斗葡萄架对庭院小气候有明显影响,在炎热的夏季,在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中,光照、气温和体感温度更低,而湿度更大,人体感觉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1.
以小叶白子菜(富贵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材料,对白子菜的产量、品质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遮阳网与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和露地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设施内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减少了硝酸盐含量,改善了白子菜品质,促进了白子菜植株生长。综合分析得出,遮阳网可在热带夏季白子菜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7 a生的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为试材,采用不同时间覆网并辅之根剪措施,研究防护网对冬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枣开花前搭覆防护网结合根剪显著抑制了冬枣的二次枝生长、枣吊数量、坐果率、花量及产量,并明显降低了果实中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但未造成果实农药残留。而坐果后覆网加根剪对二次枝、坐果率、产量的抑制效果较小,并对枣吊数量和花量无明显影响作用。虽然坐果后覆网果实中检测到了农药残留,但相比对照显著降低,未对果实品质带来不利影响。2种覆网方式均降低了冬枣的光合特性。综合分析认为,坐果后覆网与根剪相结合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减轻因恶劣天气影响造成的露地栽培菜心生长不良、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比较了菜心在不同设施内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明显提高了菜心出苗率和产量,品质也得到改善,虫害发生较少,但与大棚栽培相比,防虫网室栽培更有利于改善菜心品相,且经济效益更高,较适宜菜心种植。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评价了防虫网及防虫网与杀虫灯、性引诱剂、病毒等非化学防控集成技术对豇豆甜菜夜蛾等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豇豆全生育期内采用防虫网进行隔离防治可减少药剂防治5次;防虫网与杀虫灯联合防控前期应用效果较好,后期较差;防虫网与性引诱剂、病毒集成应用对豇豆甜菜夜蛾及其他害虫的隔离防治效果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5.
研究防虫网套罩对‘糯米糍’荔枝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防虫网套罩对挂果率没有影响,但能显著增大果实,提高单果重、可食率和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晴转阴天气日光温室内环境因素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黄瓜日光温室在晴转阴天气条件下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素的日变化以及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黄瓜日光温室在该天气条件下具有温度较低,光照弱,光合速率正常情况减少1/2以上等特殊性,指出光照强度有限制因子,并提出了生产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遮阴对日光温室柑橘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枳砧砂糖橘为试材,研究不同遮阴处理对温室柑橘树冠微环境、柑橘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遮阴的日光温室条件下,中午光合有效辐射强、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柑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遮阴可显著降低光合有效辐射,降低柑橘树冠温度,增加树冠相对湿度,柑橘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遮阴处理对新萌发夏梢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随着透光率的降低,柑橘枝长、枝粗、枝条数降低。遮阴处理使柑橘叶片单叶面积增大,叶片变薄。遮阴使叶绿素b含量增加,随着透光率的降低,叶绿素a/b值变小。一层遮阴柑橘幼果坐果率比对照提高了16.44%,二层遮阴处理坐果率为0。  相似文献   

18.
Field sampling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were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ite microclimate variability leading to divergent soil water use by vegetation type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variability in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t the landscape scale. A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seasonal phenology was used to estimate NPP of grassland, shrubland, and conifer fores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Central California coast near Big Sur. Daily microclimate at the soil surface was monitored over 4 years (2008–2011) for each vegetation type to infer soil moisture controls on plant production. Grassland soils were found to have lower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were subjected to extreme radiation and wind events, and thereby dry-down faster with daily spring–summer warming than do shrubland or redwood forest soils. This reduced moisture microclimate affected the water stress on grassland plants to reduce NPP fluxes from April to October each year on the Central Coast far sooner than for shrubland or redwood stand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satellite-observed canopy greenness variations represented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plant production in coastal ecosystems at the landscape scale of defined microclimate var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