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促进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9年、2020年分别对吉林省全境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表明,在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区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的通榆县、洮南市、大安市、乾安县、长岭县未发现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12份,其中有半野生大豆7份、披针叶野生大豆11份。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吉林省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尤其吉林省西部与内蒙古接壤的半干旱型大陆气候的白城市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吉林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和补充收集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植物种质资源收集数量的迅速增加,给资源的管理和完整系统研究带来了困难。为此,Frankel于1984年首次提出了“核心收集品”(Corecolection)的概念,引起了资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已相继在小麦、大麦、花生、菜...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6.
广西野生大豆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3对SSR引物对广西1980—1981年收集的68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57条多态性带,等位变异数目范围为4~11条,平均为6.83条;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39~0.835,平均为0.703;Shannon指数分布范围为0.624~0.941,平均为0.714。聚类结果把68份材料分为两大类,各地区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有些同一地区内的材料也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系统调查、收集和评价广西果树种质资源,为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外调查、原产地和室内鉴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的果树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以筛选优异单株并妥善安全保存。【结果】从广西101个县级行政区共收集到果树种质资源2338份,其中荔枝资源149份,龙眼及其近缘资源39份,柑橘及其近缘资源269份,黄皮及其近缘资源146份、葡萄及其近缘资源255份、芒果及其近缘资源141份、猕猴桃及其近缘资源206份、火龙果资源88份、柿资源157份、桃资源40份、李资源48份、梨及其近缘资源74份、杨桃资源115份、枇杷资源5份、橄榄资源45份、苹婆及其近缘资源151份、菠萝蜜资源120份、木奶果资源132份和野生果树资源158份。所收集的果树资源隶属于21科38属86种。通过对果树资源进行果实品质、特异性状或抗病性鉴定评价,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优异种质25份。调查发现,桂西南地区有龙眼野生资源及假苹婆、粉苹婆和香苹婆等苹婆近缘野生种分布,进一步明确桂西南地区是龙眼和苹婆的起源地之一。【结论】广西果树种质资源分布范围广、资源蕴藏量丰富,除栽培种类外,还有砧木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调查广西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于广西的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现状、观赏价值与园林应用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广西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资源共有83种(含变种),其中广西特有种44种,占所拥有总种数的53.0%,特有现象非常突出;野生秋海棠属植物在广西全境均有分布,但各地种类分布很不均衡;很多种类观赏价值高,在园林上具有多种应用方式,值得开发利用.[建议]加强对广西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科普宣传及其生长环境的保护,建立该属植物种质资源圃;开展引种驯化并加快观赏品质良种选育工作,研发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秋海棠新品种;加强在园林上示范推广,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云南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挖掘果桑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为创建新型果桑种质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搜集云南地区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优选出10份性状特异的野生桑树资源,并进行桑叶营养成分、主要经济性状、种子萌芽率和挂果性状等调查分析.[结果]在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中,有2份资源开雄花,雄花花序特长,易收集花粉,可作为育种的父本;1份资源为广东桑,挂果性强,果大且成熟整齐,可直接应用;1份资源为蒙桑,桑果虽小,但结果多,且结实率和发芽率高,是抗旱砧木选育的理想资源;其余6份资源为长果桑,果大且长、挂果能力强、生长势强劲,可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长果型果叶两用新品种.[结论]供试的10份云南特异野生桑树种质资源作为可多元化开发利用果桑的基础品种,应选择适宜地区栽植,或进一步与栽培品种杂交,培育出新的品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我国现存野生稻分布点最多的省(区)之一,野生稻资源丰富.文章介绍了广西野生稻资源保护概况、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与评鉴情况及野生稻育种应用现状,认为稳定经费支持力度,加强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收集及原位、异位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平台及合作模式是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要保障,今后应利用现代分子生物高新技术加大对广西野生稻资源抗虫、抗病、抗胁迫等优异基因资源的评鉴、定位和克隆,利用连续回交、复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加快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和材料创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评估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对广西原记录有野生稻分布的14个市59个县240个乡(镇)1100多个分布点进行实地调查和濒危现状评估。实地调查发现有58个县属濒危以上等级,表明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严重。指出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严重主要是由于原生地消失、原生地环境质量恶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放牧与频繁刈割等原因造成。提出提高野生稻保护级别;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野生稻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完善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体系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平市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平市原分布有两种野生稻,一种为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另一种为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2007年5月重新对桂平市野生稻资源进行调查与收集,结果表明:发现原生地新分布点2个,面积约1998 m2;普通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4个,占原记载的42%,毁灭程度为58%;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个,占原记载的14%,毁灭程度为86%。导致桂平市野生稻资源严重被毁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外来物种侵蚀以及开采矿石等,据此提出了提高全民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意识、建立原生境野生稻保护区、加强异位保存等3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广西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挖掘抗瘟基因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对广西野生稻进行稻瘟病混合菌株(ZA1、ZB1、ZB15和ZC15)接种,调查不同野生稻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级别,统计抗感材料,并依据抗病材料地理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188份、抗穗颈瘟材料9份,占比分别为11.85%和0.58%;从药用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73份、抗穗颈瘟材料5份,占比分别为36.68%和2.54%;从普通野生野和药用野生稻中分别鉴定出兼抗叶瘟和穗颈瘟的材料9和4份,占比分别为0.58%和2.03%.贵港和梧州等地是广西野生稻抗稻瘟病材料最多的地区.[结论]广西野生稻抗叶瘟资源较丰富,但抗穗颈瘟或兼抗叶瘟、穗颈瘟的资源较匮乏,需进一步挖掘抗穗颈瘟及兼抗叶瘟和穗颈瘟材料. 相似文献
18.
HU Yu-qi SHENG Ze-wen LIU Jin-yue LIU Qi QIANG Sheng SONG Xiao-ling LIU Biao 《农业科学学报》2022,21(1):36-48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GM) soybean into farming systems raises great concern that transgenes from GM soybean may flow to endemic wild soybean via pollen. This may increase the weediness of transgenic soybean by increasing the fitness of hybri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threate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soybean populations. Although pollen-mediated gene flow between GM crops and wild relatives is dependent on many factors, the sexual compatibility(SC)determined by thei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