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长武县198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演变过程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长武县29a来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农业效益由1980年的"差"上升到2008年"良";经济效益发展变化最明显;生态效益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期;近几年来,综合效益增长势头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2.
沼气技术与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发展以沼气技术为中心的绿洲生态农业建设及具有新疆特色的沼气生态模式,以推动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发展沼气技术的对策建议与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对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该研究结合沼气生态农业模式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生态农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选择了17个指标构建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均权法确定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宝鸡市2个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陇县“沼气池—厕所—畜舍—菜(果、粮)”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和千阳县“桑—蚕—双孢蘑菇—畜舍—沼气池”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系统工程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统计法相结合方法,研究建立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分为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子效益,每子效益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获得其指数值。并用指标权重系数反映其指标贡献的大小,得出各指标加权指数值后再求和得出子效益和综合效益数值。  相似文献   

5.
绿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的特点是“荒漠绿洲,灌溉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灌区水盐平衡破坏,地下水位不断上升造成的。加速绿洲土壤生盐渍化的防治,必须调节地下水动态,控制灌区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新疆绿洲灌区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新疆绿洲农业的结构、功能及演替特征,指出实施绿洲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大规模治理风沙危害,发展农业生产的有效技术体系,包括进一步优化农田防护林体系,推行防御风沙危害的农业技术,实行节水农业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搞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田培肥,有效实行计划生育等,是促进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协会、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辑部等单位承办的第13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2007年8月10~13日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召开,共有来自全国1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变绿洲中的水、土、气、热条件组合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总体趋势变好,局部问题突出,是当前新疆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的基本现状.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为新疆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变绿洲中的水,土,气,热条件组合对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总体趋势变好,局部问题突出,是当前新疆农业绿洲生态与环境的基本现状,农业综合开发对生态环境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在正确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为新疆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勤  王宏卫  贡璐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179-183,188
以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从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1995—2011年17 a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的相关指标及动态趋势,提取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农业发展潜力因子、社会发展潜力因子、水资源因子,得到该流域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得分后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995—2011年间渭库绿洲生态安全由不安全向安全过渡,1995—2001年处于不安全水平;2002—2003年处于临界安全水平;2004—2007年处于较安全水平;2008—2011年处于安全水平。运用BP神经网络预测2012—2016年内该绿洲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分别为:1.477 1,1.519 3,1.604 4,1.657 3,1.692 9。表明在未来5 a内,渭库绿洲生态安全均处于安全状态且保持平稳发展。通过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和预测以期为确保生态安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绿洲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山盆系统绿洲经济生物圈保护区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指出新疆“三山夹两盆”山盆系统景观带谱决定其荒漠绿洲生物圈保护区的逆序组织模式 ,人工绿洲必须实施岛国经济外向发展模式 ,其发展途径为内部生态经济优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并提出建立阿尔泰山、天山与昆仑山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保护区以及退耕还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典型都市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表明 ,南京市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茶叶、苗木花卉、青梅的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3.4 81、3.2 4 0和 3.2 2 7,而传统种植业小麦、水稻的综合评价指数仅为1.4 91和 2 .16 5 ,表明都市生态农业种植业结构应向效益协调性好 ,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尽量减缓系统总熵量的增加和保持系统有序结构的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析了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中果农牧渔综合发展模式、开放复合型生态、经济结构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枣粮间作模式、“上农下渔”模式和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况、效益及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疆干旱区于田绿洲生态安全评价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研究靶区,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时间尺度上对1999—2010年绿洲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并进行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大致上呈现递增趋势,1999—2005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06—2010年由临界安全状态向较安全状态转变。限制性因子分析表明:影响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子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单位耕地农业总产值、人均粮食产量、境内公路里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程度、耕地面积比重。研究表明于田绿洲生态安全现状良好,评价结果将为维持及进一步改善生态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新疆水土流失类型,分布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分析,结合新疆干旱绿洲区的特点,提出了新疆水土流失防治的综合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确立了山东省生态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值,并结合四个不同类型生态农业试点的综合评价,探讨了标准值在四种评价方法中的应用途径,肯定了标准值对生态农业评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陕西黄土高原11条典型小流域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小流域治理的基本特点划分了5种治理模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5种治理模式的治理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建议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采取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和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新疆干旱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新疆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分析了现状条件下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问题提出了初步建议,为该区今后实现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的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娟  陈英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1):215-220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目前生态系统管理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区域生态系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SR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相符,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处于较健康状态,健康状况不断上升。民勤县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环境整体良好,同时为其他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