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苗枯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引起的一种玉米苗期病害。1997年,该病害在昌图县11个乡镇首次发现,当年发病面积2.6万hm^2,严重地块死苗率达60%左右,给昌图县的玉米生产造成危害。此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最近连续4年发病,2008年最重,有的地块死苗率达60%以上。苗枯病是昌图县玉米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灰斑病是近两年在罗平县玉米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主要病害。2003年零星发生,2004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据调查,2003年全县发病面积仅4hm^2,2004年发病面积增加到143.16hm^2,特别是2005年8月以后,玉米生长处在灌浆期,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有利于灰斑病的发生蔓延,部分田块发病率达90%以上,有的田块甚至绝收。发病趋势坝区比山区重,低洼地块比山地、坡地重,种植密度过大的地块比密度小的重。玉米灰斑病已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使玉米单产损失达30%~50%,现已成为罗平县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加强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又称玉米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全国大面积发生,给玉米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如2000年全国玉米发病面积180万hm^2,绝收3万hm^2。一般减产10%~30%。2001年豫北山区发病率5%~10%,严重地块15%~30%。一般山区和丘陵地带比平原地区发病重。发病早,病瘤大,特别是果穗或植株中部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正> 玉米茎基腐病是为害玉米的重要病害。近几年由于玉米贴茬播种和秸秆直接还田面积迅速扩大,大部分玉米品种缺乏茎基腐病抗源,土壤中一些营养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玉米抗病能力降低,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并呈迅速扩大。1996年玉米茎基腐病普遍发生,一般病情指数为10%左右,个别地块高达60%,并呈迅速扩大趋势。1999年重病区面积达到100多万亩,2001年发病面积扩大到900多万亩,一般减产10%~25%,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已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和田间调查,针对玉米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及影响玉米生产的限制因  相似文献   

5.
临泽县是河西地区乃至全省的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基地之一,年繁育玉米面积2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6%。近年来,随着玉米种子生产企业的增加和玉米制种面积的扩大,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呈蔓延态势。据2007—2008年调查,制种玉米瘤黑粉病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62%,平均发病率达27%,平均减产幅度达8%;个别组合(品种)发病率达45%,减产幅度达20%以上。对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农户均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扎实做好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控,对保护该县玉米制种生态环境,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纹枯病在我国一些玉米产区发病日趋严重,而农民往往忽视对该病害的防治.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7.
张家口为河北西北春玉米区,蔚县为张市南部一个玉米面积较大的种植县,每年种植面积达1.67万hm^2左右。近几年来,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偏重,2004年发病面积达0.67万hm^2,一般地块平均病株率为6%~10%,严重地块高达40%~50%,产量损失一般为5%~10%,严重者达到40%以上。因该病引发的农民与种子生产单位、种子经营单位三者之间的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大斑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在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春玉米上经常发生,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左右,严重的地块减产50%以上,对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须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在大连玉米栽培史上2008年是首次发病并呈严重流行性危害,全市病田率达80%以上,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已成为大连地区除叶斑病外严重病毒性病害。通过对生产上某些典型性地块调查,初步掌握了粗缩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及发病趋势,总结了发病成因,确定了玉米粗缩病田间病株率达8%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达显著水平的指标;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河西灌区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临泽县达80%以上。近年来,玉米的倒伏问题越来越严重,轻度倒伏的地块减产10%~20%,中度倒伏的地块减产30%~40%,严重倒伏的地块减产达50%以上,甚至绝收。预防玉米倒伏,应采取合理、科学的栽培措施,发生倒伏后,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损失...  相似文献   

11.
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  相似文献   

12.
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病原菌为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Nishik.)Shoemaker]。玉米是一种重要的旱粮作物,在驿城区粮食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常年种植面积在2.4万hm^2以上。2008年夏季玉米小斑病在我区暴发流行,其发生面积在0.94万hm^2左右。据发病盛期不同类型区玉米田调查,平均病田率39%,平均病株率62%,最高80%,平均病叶率27%以上。玉米小斑病发病较普遍.蔓延发展快,被危害的玉米。平均每hm^2损失产量1350kg,全区玉米减产3240万kg,减产20%,经济损失4860万元,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粗缩病被称为"玉米癌症",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近几年,随着玉米铁茬播种面积的增加,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一半以上,影响了玉米的产量。粗缩病在行唐县严重发  相似文献   

14.
安康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5月下旬白河县首次发生玉米粗缩病,并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危害之重,为安康地区历史上所罕见,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全区有8个县市发生,面积达6 667hm\+2,病株率高达20%~95%,减产 10%~30%,部分地块绝收.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玉米黑粉病在全国大多数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发病率在5%~10%,严重地块达15%~30%.平均减产10%~20%.一般山区和丘陵地带比平原地区发生重.发病早,病瘤大,特别是果穗或植株中部发病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蛀孔、折秆、折穗率达70%左右,一般使玉米减产10-15%,严重年份减产20%以上.全省损失粮食10亿公斤左右。以乾安县为例,玉米面积近10万公顷.每公顷按最低产量7500公斤.如因玉米螟的为害而减产8—10%.每公顷就减产600—750公斤,全县玉米将减产6000-7500万公斤。因此,搞好玉米螟防治.虫口夺粮,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期稻曲病表现明显时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没有效果还造成稻米品质下降,食用后影响健康.而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8.
玉米纹枯病是河南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广、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近年来,宝丰县各乡镇玉米种植区都不同程度发生过玉米纹枯病危害,并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在50%以上。一、发病症状玉米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是当地常发性的一种病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推广玉米拌种技术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90年代,种子包衣剂大面积推广,群众认为“包衣剂万能,一包就灵”,玉米拌种技术受到冷落.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回升并有逐年加重之势。全市每年发生面积达102万亩,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近12万亩.平均发病率为10.60%.19.80%,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达80%以上,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0.
玉米纹枯病是我省近年来玉米生产上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省玉米产区零星发生上升为吹要病害。笔者认为,随着高产密植品种的推厂、土肥条件的改善。玉米纹枯病将上升为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减产30%~40%。2005年我市邵原镇花园村134公顷玉米制种田严重发生玉米纹枯病危害。病株率72%~100%,出现大面积枯死,减产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